APP下载

让朗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

2012-04-29张祯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语感习惯文本

张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促进学生积累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象征性的意义,都能得以充分地体现。可见,朗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有效途径。试想一堂语文课,书声琅琅,无论是教学氛围,还是教学效果必定是令人满意的。

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

语感作为一种直觉经验,更多地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非凡的直觉能力。读演结合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所谓“情动而辞发”,教师引领,学生动情,继而以有声有色的读书声充溢于课堂,感受语言文字给予自己心灵上的洗礼。然而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偏向: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学生读得少,直面文本的对话少。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师所规定的框框内,为了朗读而朗读。《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教师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从读准字音到读出感情,教师提出的是朗读的一般性要求,把朗读看成是一种纯粹技术性的问题,没能从艺术性的角度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即面对内容丰富的材料,学生朗读时应在语速、语调、表情等方面应有的变化。这样的朗读训练收效甚微,很难促成学生语感的提高。

二、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意识。

中考是一种带有选拔性质的考试,因此,教师难免会从学生能否考到高分的角度出发制定学习计划。而对学生一系列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功利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语文教师难以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中。中学生虽说经过小学阶段的训练,但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整体朗读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加之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上只是注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的分析。由于学生缺少朗读训练,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犹如囫囵吞枣,教师严重忽视了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作用。王尔德曾过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语文教师切忌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从学生长远的发展出发,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而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习惯之一。习惯一旦养成,反过来定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当然,这种朗读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2.教师率先垂范,提高范读质量。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灵动地给学生以朗读示范,以有声有色的朗读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深远的影响。例如教学《父母的心》一文,著名特级教师刘飞耀用自己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范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父母送孩子时说的话,那种痛苦、无奈、不舍,无论从表情还是语气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未成曲调先有情”,课文尚未分析就一下子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然,炉火纯青的朗读技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着意训练培养。

3.多种途径引导,提高学生的朗读主动性。

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却更倾向于默读,原因之一在于中学生的阅读材料一般篇幅都比较长,从速度上讲,默读能使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读完相应的材料。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学生朗读的主动性。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读法的指导,比如用创设情境朗读、变换角色朗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朗读、对比读、师生评价读、生生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评议朗读中寻求答案。读中质疑,评中解惑,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中,做到朗读既训练到位,又情趣盎然,让学生读得兴致勃勃,让学生们互相读,互相提改进意见,表演朗读,移情体验,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由形至神,渐入佳境。各种朗读方式并不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彼此是相互补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不能让学生的朗读流于形式,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

三、努力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

学生的“情”要靠教师去调动,去激发;老师要为授课选取适当的切入角度,若被老办法、老套路牵着鼻子走,朗读课堂就流于形式,如果能匠心独运、另辟蹊径,朗读教学就会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对朗读兴趣浓烈。要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引导、适时的鼓励,用课文语言创设的情境,精心设置一个激趣学读的过程,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悬念、遐想投入到阅读的实践与体验之中。如教《社戏》一课,要求学生朗读作者月下出航途中所见的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象,此处描写情景交融,教师可以利用美文赏析式情境作如下赏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奇异图画,清新自然,令人陶醉,充满江南水乡气息,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朗读带领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中?创设情境时,既要对材料的内容准确把握,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思考空间。必要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播放录音、视频、图像等,帮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当学生感觉自己的朗读能够吸引到他人的注意力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去朗读,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文本给自己精神上带来的愉悦。让我们在读中感受语文的美,在朗读中步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语感习惯文本
上课好习惯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