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任力模型: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新视角

2012-04-29周榕

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摘要]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 C.McClelland提出的胜任力理论,是目前管理学领域开展能力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在辨析胜任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分析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技术。结果表明,胜任力模型对于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其未来研究将围绕模型构建、相关培训与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5类主题展开。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远程教学能力;行为事件访谈;胜任力词典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94-05

一、胜任力:概念辨析

胜任力(Competency)是“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显著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与能力研究中的其他主要概念,有着本质内涵上的不同。

1.能力与胜任力

能力(Capability)是“成功完成任务并获得最广泛成果所需的认知与身体机能”,常描述为个体的心理特征。由于国内常将competency译作能力,因此多有将两者混用甚至混淆的情况。事实上,胜任力不仅是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更是能够将“一般绩效”与“优质绩效”区分开的特质。严格的讲,如果某种能力无法对个体绩效的优劣产生实质影响,那么即使该能力是重要的,也不能称之为胜任力。

胜任力的特性能够集中反映远程教学一般能力与远程教学胜任力的差异。首先,胜任力具有优异绩效关联性,即胜任力所包含的特质与教学绩效的优劣有着明确的、直接的并且经过了验证的关系。而教学一般能力与教学绩效的关系是潜在的和预设的(假设具有某种能力后能够取得较好的绩效)。其次,胜任力具有行为参照性。远程教学一般能力往往关注状态的描述,远程教学胜任力则强调行为维度或行为特征,用来描述胜任力的行为都是稳定、可描述、能预测高绩效的教学行为。第三,胜任力具有可测量性。即使同样是描述教学动机、态度、自我概念、教师角色等心理特征,远程教学胜任力也要求这些特征能够被科学测量,而不仅仅是被描述。

2.能力标准与胜任力模型

能力标准是“使个体能够按照专业标准有效完成特定职业或工作职责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胜任力模型则是“针对特定岗位、岗位序列或机构职能所制定的胜任力的组织框架”。

两者在体系结构上有显著不同。能力标准通常从若干维度确定能力指标,并描述其相应的知识、技能、观念的要求,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等。胜任力模型则以胜任力词典为框架,词典中的每个胜任特征都包含定义、行为等级水平及其行为指标(个体承担特定岗位并实施特定能力时的各种外显行为)。能力标准多采用辐射状结构,通常包括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胜任力模型表现为层级式结构,通常包括通用胜任力及特殊胜任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如图1。

两者的研究视角也存在差异。教师能力标准通常来自对专业知识、技能、理念的抽取和分解,依赖的是专业领域对合格教师的预先设定,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胜任力来自工作需求和岗位职能分析,最大程度地避免假想成分,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来实现高校的整体发展。

远程教师能力标准通常是普遍适应和相对稳定的,但无法很好地适应不同高校的能力需求差异。远程胜任力模型的层级式结构能够满足高校特定的能力需求(各高校可根据需求来自主地、动态地设定某个胜任力等级作为现阶段的能力发展目标),但是从显性的行为分析中得出的胜任力有可能遗漏一些未被意识但却至关重要的特质。因此,远程教师能力研究应通过能力标准和胜任力模型相互补充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国外研究也已证明,用相应的能力标准修正工作分析结果,是保证胜任力模型有效性的重要策略。然而,结构和视角上的差异决定了能力标准并不能直接地替代或转化为胜任力模型。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必须经由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构建,这也是将其作为新的方法框架引入能力研究的根本原因。

二、胜任力模型:研究的诉求

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决定了引入胜任力模型的价值大小。纵观国内远程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两类研究模式:从远程教育者角色定位入手搭建远程教育人员能力模型,以及基于教师远程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现状探讨教师能力开发的策略。

尽管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目前对高校教师远程教师能力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经验研究层面,有数据支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远程教学能力模型大多采用“质性研究”,注重能力的“非量化”分类描述,能够很好的阐述“应当具备何种能力”,却不能很好的回答“应具有何种程度的能力”。研究视角也相对单一,大多是从远程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来确定能力维度及指标。但是高校教师远程教学的能力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包含能力界定、能力培训、能力评估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能力模型要为能力开发的实践服务,就必须包含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规律的考量,需要来自管理实践的数据资料。

对远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和评价的研究也缺乏实证研究方法,且大部分研究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将“培训”、“评价”、“激励”割裂开来进行讨论,结论之间无法相互呼应,导致高校在真正实施能力培训和评价时,要去适应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得不到系统化的指导。

胜任力模型在应对现有的研究不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正是从客观的工作分析中收集收据和确定思路,不仅阐明能力目标的类别,更通过行为等级及其行为指标来阐明能力目标的水平。同时,借助胜任力模型,可以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为包括培训、绩效评价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具有一致性的、准确的依据。

然而,国内胜任力模型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如校长、班主任、辅导员等),以远程教育教师为对象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进一步分析现有成果(以中国期刊网收集的以“教师胜任模型”为主题的19篇硕士论文为例),可以看到,部分研究虽然是基于胜任力理论的研究,但实质上仅提出了胜任力的基本分类与定义,并没有对胜任力的行为等级和行为指标进行描述,在结论上是不完整的,无法发挥胜任力模型的核心优势。可以说,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迫切需要胜任力模型带来的新思维,而现有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亟待提高和完善。

三、胜任力模型:现实的诉求

能力开发实践(主要是能力培养与评估)是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归宿,而能力开发有着特定的现实背景。是否在远程教学能力开发中发挥作用,显然是衡量胜任力模型价值的重要尺度。

1.远程教学能力培养的瓶颈

笔者曾利用电子问卷,对西南、西北地区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238名远程教师(其中70%为远程主讲教师)和43名远程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现状调查。当问及“你认为目前的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时,有64%的教师和52%的管理者认为是“培训内容不合理”。而进一步询问“你认为什么样的培训是有效的”,73%的教师和76%的管理者选择“符合工作的实际要求并能提高工作成效的内容”。可见,缺少具有实效的能力培养体系,是当前远程教学能力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

那么,如何确定有效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内容?一些高校依照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选取教师远程教学培训的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并非是科学的。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将高校教师培养成为专家。对他们的个人发展而言,成为一个“优秀的从业者”才具有现实意义。高校要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在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工作绩效,必须建立一套既符合自身工作要求,又能与高绩效紧密相关,还能够动态调整的“与时俱进”的培训目标与内容系统。

胜任力模型与远程教学能力培养需求恰能够高度的契合。一方面,它为教师能力培训提供了弹性目标系统。胜任力包含了从基本水平到最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当工作需求发生变化时,任何高校都可以重新设定胜任特征的等级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能力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胜任力本身就包含等级水平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迅速的转化为培训的内容。当等级水平变化时,内容也可随之变更。表1显示了笔者将胜任力模型转化为远程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一些尝试。当高校根据自身需要将能力培训的目标从LV2调整至LV3时,只需要纳入LV3对应的培训知识模块即可。

2.远程教学能力评估的瓶颈

有研究指出,目前高校对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的评价缺少比较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通常只是简单的对工作情况的总结,而不是促进教师阶段性发展的手段。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有52%的教师43%的管理人员和认为“目前的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依据不合理,有时甚至起到负作用”。因此,借助科学的方法或工具,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远程教学能力开发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综合分析人才测评领域及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可归纳出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科学性的基本要求:①应与教学绩效相关联;②应是对完成任务或胜任岗位的综合判断;③支持多情境、多维度、多元技术的行为测评。

胜任力模型自身并不是测评指标体系,但是它是高绩效行为表现的集合,而且等级水平明确,具备良好的可量化、可评估与预测性。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每一个胜任特征都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描述,而非单一维度的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构建(目前的主流方法包括关键事件访谈法、职能分析法、情景法等),均是基于现有或即将变化的各种教学情境来抽取优质教师的典型行为,这使其更加适合基于情境的评估活动。因此,如果能够将远程教学胜利力模型合理地转化为远程教学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就能够满足上述的科学性要求。目前部分国外学者利用教师胜任力模型来构建教师“评价中心”,正是这一思路的大胆实践。

四、有效的胜任力模型:方法与结构

只有有效的胜任力模型才能够满足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开发实践的双重诉求。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核心是实现胜任力行为指标的合理采集与恰当描述,这也是保证其科学性的基本前提。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胜任力模型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是否收集了确实能够鉴别高绩效与普通绩效的行为数据。管理学的基本假设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高绩效能力数据的样本,是实现工作最优化或具有典型示范性的个体。因此,除了基于文献的数据收集(审阅相似性质工作的前期研究并加以改造)外,绝大多数胜任力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化面谈、观察及工作日志的方法。其中,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s,BEI)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的方法。

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构建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时,要求高绩效教师回顾和描述自身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或事件中的行为表现(一般为3件最成功事件),并从中抽取能力特征。为强调这些特征的鉴别性,也常常同时调查普通绩效教师来加以比较。访谈时通常采用STAR提纲:①当时的教学情境(Situation);②当时的教学任务(Task)③教学行为的步骤与关键细节(Action);④教学事件的收效、影响与反思(Result)。由于访谈的结果通常是故事性、描述性内容,必须以编码词典(研究者在访谈前对受访教师可能出现的行为事件及其所体现的个体特征的归集)为蓝本进行语义编码。编码的结果必须在样本组与普通组之间进行频次、等级分数等统计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中具有显著差异者可归为胜任特征。

BEI方法的风险之一是能否保证编码辞典条目的完整性和可区分度。这里建议三种做法:一是将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行业能力标准或者类似领域的胜任力模型相互参照,二是通过问卷调查或Delphi法来直接获取编码条目,三是组建“焦点群组”(即由具有较高分析能力的受访教师组成的群体)来完成编码条目归纳,并由专家加以改进。

BEI方法的风险之二是受访教师与访谈主持人能否有效辨别造成高绩效的个体特质。受访教师可能会生动地描绘过程却无法确切指明自己在其中所体现的能力,而访谈主持人则可能会对行为信息产生误编码。笔者认为在访谈开始时就应将编码辞典提供给受访教师进行自我鉴定,并将结果与访谈主持人所做的编码结果进行差异比较,以增强语义编码的信度。

2.胜任力词典

胜任力词典是关于胜任力的概念及其行为指标框架,其中的每个胜任力均须包含名称、定义、行为描述和行为等级,复杂的词典还给出胜任力的重要性、相关特征集群、成功行为示例及警示性错误行为示例。

胜任力词典的科学性首先来自能力信息分析的有效程度,其次来自词典结构及词汇描述的合理性。远程教学胜任力的数量以多少为宜?相关研究认为,设计良好的胜任力词典通常不超过20项胜任特征(如选择10~12项通用胜任力和6~8项特殊胜任力),而最佳项目数为12项左右。同时,胜任力行为等级及行为指标应尽量体现远程教学行为的情境化、可观察性与可测量性。例如,将“交互技能”描述为“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及时的反馈以及恰当的话题实现交互的发起、持续和完结”,较之“能够有效地进行师生交互”的说法,更能够体现胜任力的行为参照性特性。

五、胜任力模型:未来研究

正如绩效技术的引入为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打开了方法之门,胜任力理论及其技术亦能够为教师能力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国外教育领域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Danielson、Bisschoff、Hay McBer等学者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哈佛大学、Wilkes大学、Guelph大学、Queen's大学、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新加坡分部等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制定了适合自身的胜任力词典用于教师能力管理。因此,胜任力模型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广泛研究与应用,是可以预测的。

未来,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需要着力解决好5类问题:①如何科学界定高校教师远程教学的胜任特征及胜任力模型结构,使其既能切合现有的远程教学实际,又能够保持对未来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的适应性?②如何对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的培训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使其与胜任力行为等级水平有效融合?③如何将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转化为评价体系,并确定恰当的评价标准?④如何设计与开发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培训与评估系统,提升能力开发绩效?⑤如何为高校提供指导,使其能够合理地调整胜任力行为等级,充分发挥胜任力模型对于不同教学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

对胜任力模型进行理论阐释仅仅是教师远程教学能力研究的开始,未来还需采用规范的流程与方法,构建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并进一步设计和开发远程教学胜任力培训与考核系统,将胜任力理论真正应用于高校教师能力开发的实践之中。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普通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能力模型构建与开发一以陕西省四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为例”(项目批准号:12YJC88016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榕,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教师能力研究。

收稿日期:2012年4月28日

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民营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招聘体系研究
基于团队胜任力模型的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团队构建
绩效提升视角下卷烟零售终端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公务员培训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教学管理
高职物流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