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联添情趣
2012-04-29田金环
田金环
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运用,那会使课堂熠熠生辉。
亮点一:课前小活动
我校每天早晨有半个小时早读时间,有时学生会感到乏味,效果不佳。我给他们留了一个不定期作业,课下搜集对联素材,一周或两周抽星期五时间读对联或根据内容写对联。这样,既填补早读时间内容枯燥、乏味的空白,又为作文课积累了素材,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事半功倍。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在家看电视,在节目间隙,插播了一些旅游广告,宣传各地的风景、名胜,画面优美,赏心悦目。我突然来了灵感:“赏五彩金秋”。于是,回到课堂上,我把它带给同学们,学生对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有一联竟饱含人生哲理:“品百味人生”。更可喜的是在作文课上,班上有同学恰到好处地借用了这一对联,给文章增色不少。
亮点二:课堂巧安排
1、巧导课:导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头开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运用对联导课,先声夺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能以其精练的文学形式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给学生思维以启迪。“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这副16字的短联,集中而概括地对蒲松龄的小说创作给予了既凝练又贴切的评价。在教学《狼三则》时引用这幅联猜人物、猜作品,学生兴味盎然。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记住了作者、作品,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
2、析人物:《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整个过程。通过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分析典型事例时,我出上联:“衣着模糊求真务实一教授”。学生们小组讨论,细读事件,透析人物,推敲词语。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对先生有了充分认识,领会了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再如执教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时,比较分析两文作者苏轼和张岱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我出上联:“苏轼承天寺夜游闲适旷达”,鼓励学生写出下联,同学们有的双眉紧皱,有的跃跃欲试,不一会,班上有七、八个学生对出下联,其中一联“张岱湖心亭看雪孤芳自赏”最受欢迎。全班同学鼓掌喝彩,我称他们为“小才子”、“小才女”。是啊,一副对联,两篇课文,人物、事件、中心尽在其中,概括凝练,又是教师和同学们自己的创作,能没有成就感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语文的兴趣随着对联而更加高涨。
3、善总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深深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教学过程中我拟一上联:“背影融父爱”启发学生对下联,学生对出“柑橘暖儿心”,“点滴注真情”等等。我给予了充分肯定,文章内容、中心融在一副对联中何等简明突出。
亮点三:课活多延伸
对联巧妙的运用于课外活动,能使语文课堂得以拓展、延伸,体现大语文观,也使活动妙趣横生。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一些村庄走访,发现了很多好联,可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人家分不清上下联。开学后,我向学生了解情况,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贴。于是,我一方面布置学生搜集春联,同时制作了课件“初识对联”,讲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用一副对联概括了此次活动的宗旨:“漫步对联世界,徜徉知识天堂”。配以图案,新鲜、凝练,使平时枯燥的说教变得有韵味。
总之,语文课巧用对联能使教学更丰富、更精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改革和完善语文教学的需要。
(作者单位:海兴县苏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