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示背景图画内容要体现单元主题
2012-04-29赵振文
赵振文
单元提示背景图画,其实是课文插图的一种,它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除了能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如果背景图画内容的设计与单元主题不符,那很可能成为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今,我校正在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08年7月第3版)就有这方面的问题。笔者不才,试析一二,敬请方家指正。
第一单元
这一单元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成长足迹”应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可这一单元的单元提示背景图画却是两个站在河岸边的人向一位骑在鱼背上的仙人拱手告别的画面。乍看这一图画,还以为这单元与神话传说有关呢。如将画面内容设计为一群小孩在游戏,一小孩在读书或一只小鸭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戏水等都可与成长联系起来。
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用先行者的敏锐目光审视了国家坎坷而“壮美”的发展历程;《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从以上五篇课文的内容来看,“热爱祖国”是这单元的主题。然而,这一单元的背景图画却是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名画——《风竹图》。此图所画的竹没有体现热爱祖国的思想。就是画中的题词内容表现的只是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而毫无热爱祖国之意。像这样与单元内容无关的单元提示背景图,不能不说是教材设计的一种遗憾。如这背景图画的内容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一片长满青草鲜花的土地,一位驰骋疆场、杀敌建功的巾帼英雄等等都能与本单元主题接近。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内容是这样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本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从提示内容看,我们知道这单元是写名人伟人故事的。课文设置这一单元是出于“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伟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法”这一原因。然而,这一单元提示背景图连一个人影儿都看不到,画面呈现的是树木和山水。像这样的背景图可以说是与单元内容没有一点儿关系,这又怎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呢?如画面换成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福楼拜等名人的头像效果会好一些。可惜闻一多、普希金、贝多芬的画像却放到扉页前彩图中去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所选的课文有鲁迅的《社戏》,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丰子恺的《竹影》,冰心的《观舞记》和清代林嗣环的《口技》。从所选课文内容看“文化艺术”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单元提示背景图无论采用的是哪位画家的图画都与这一单元主题相符。所以,这一册只有这个单元的背景图是与主题相吻合的。
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险传奇”。单元提示背景图是一座高峻陡峭的山峰,这样的山峰总是吸引登山爱好者去攀登。如从这一角度去理解,那么这一背景图的内容还勉强与单元主题联系得上。如从山水画这方面去理解,那么,这背景图就与单元主题没多大关系了。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提示背景图可以说与单元主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背景图的画面是几丛花草,而这一单元所有课文的内容都是与动物有关的。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单元,背景图却用几丛花草来体现,真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呀。如将背景图换成戏蝶的小猫,竞跃的斑羚,龇牙的猛虎,飞奔的骏马或互舔的群狼都能很好地体现单元的主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材也是如此,笔者在此斗胆指出,旨在提醒专家注意,能使教材向更完美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从江县西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