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屋顶荒地,立体作战
2012-04-29李斐
李斐
730路由常青花园驶入金银湖,种菜气氛愈浓,水泥路旁的荒地已被彻底改造为菜地。戴草帽、穿雨鞋的爷爷拎着一桶蒜苗折回小区,站在路边和邻居聊:“今天蒜苗有点老。”大片菜地里也有李新园的一小块,那是去年9月接手租来,暴雨前夜,刚收获了蒜头。
连天下雨,土地特别湿,李新园轻踩过,泥里溢出水,稍用力便会将土踩结,不利于蔬菜生长。所以,难见有人打理园子,“平时,二三十人聚在园子里收拾,很壮观。一边施肥,还可以一边请教老手,用肥多少合适。”田间地头就是种菜沙龙的现场。
种菜一年多,李新园彻底上了瘾。每天,她至少有6至8个小时泡在菜园,不是爬上楼顶察看,就是过马路拐进小区前的菜地。盯着南瓜肥厚的叶片下,伸出嫩绿的藤,她就能开心半天。
为楼顶防晒种菜
去年4月,儿子从北京回武汉工作,心疼妈妈忙碌半辈子,劝她回家休息。李新园盘出店铺,人也闲下来。有天,她到小区物业反映顶楼入夏闷热难耐,希望解决,工作人员建议她在楼顶种菜。提议一出,李新园卷起袖子就干。她用小推车运土,一袋又一袋,压坏了5台小推车。土还是不够,最后花8000元买土。
起初没经验,以薄木板围住土,下一场大雨,土壤就流失大半。与水土流失做斗争的窘况直到今年年初才好转。李新园买回10元一块的青灰砖,高度、厚度刚好,她不会倒腾水泥,用渔网线捆住砖块,虽有缝隙,却也结实。土壤下铺着塑料袋,不担心水渗透到楼下。土厚实了,菜也长得格外好,别家
黄瓜冒出10厘米,她家的已经爬上木架。
屋顶7块田,她仔细分工,一块搭着塑料大棚作温室育苗,一块养着200元的蚯蚓和鸡草作鸡食,一块种着邻居给的瓠子苗,剩下4块,见缝插针,套种南瓜、丝瓜、苦瓜、包菜、生菜、空心菜。每天巡视菜园里的长势,心里对未来几天的餐桌就有谱了,“今天生菜,明天包菜”,新鲜且不重样。菜园内支架、结网,李新园算着时间,入夏后,整片屋顶菜园上方就长出一方绿荫,还能垂下果实。最初不会搭架,瓜藤刚长大就歪倒,后来,一见抽藤,她立刻用红绳系住瓜藤,不让它歪着长,结果收成不错,去年的丝瓜、苦瓜根本吃不完,剩下的给孩子们榨汁喝或是做面膜。
为种菜养鸡
工具库边立着鸡笼,一只母鸡安稳地蹲在笼里孵小鸡,其他39只闲庭信步溜达。笼内没浓重气味,地砖也冲洗得干净,李新园每天定时给鸡洗澡。去年买的12只鸡,今年抱了6窝。养鸡原是为了给菜园提供肥料,现在,肥料完全自给,立体菜园每月花销不过10多元。
有一块田种鸡草、养蚯蚓,隔天,她挖出四五条蚯蚓喂鸡,其他田里的包菜,菜叶给鸡,菜心上餐桌。所以,她从不拔包菜,留着慢慢长叶。鸡肥养分足,无论空心菜,还是丝瓜,都长得肥嫩、有精神。一不小心,她把养鸡和种菜变成了循环的生态农业。明年,她打算再搭一方小鱼池,养些鱼,“至少可以把市场买回的鱼养几天,吐水。”
楼顶种菜成功后,她租了小区外的菜地,种蚕豆、豌豆、土豆和地瓜,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菜,连阳台花盆也利用起来,种小番茄,既能吃,又好看。她摆弄去年剩下的菜薹,捻开叶,撒下细如蚕子的黑籽。晒干的菜薹籽留到秋冬种下,就能长出脆嫩多汁的菜薹。
种菜的过程让李新园感受到农人生活的饱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愉悦,也让平日要强、严谨的她学会顺其自然——必须看老天爷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因为“农家菜”每天都会按时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