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普通高校钢琴课程纵横延伸性教学模式
2012-04-29李妮
[摘 要]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日趋受到重视,综合化渗透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各个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趋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领域中也必然如此。旨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综合渗透型教学模式,从基础教学理念入手,使学生在学习钢琴课程的同时,与相关学科的知识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在提高学生钢琴演奏与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综合层次的音乐素质与审美意识之目标。
[关键词]钢琴教学改革 综合渗透型模式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106-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体艺厅[2006]12号文件中有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了普通高校钢琴课程的性质:“《钢琴》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指导纲要强调了高等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及其学科价值,并更加突出了此门课程的审美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创造之功能。本文将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艺术审美价值的角度,进一步阐述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综合渗透型的钢琴教学模式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学习钢琴音乐表演及其审美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的钢琴音乐文化审美意识与价值观,还应强调学科内、外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性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各门学科的相互融会贯通中达到更全面地诠释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目的,使钢琴音乐与各种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一、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应强调其基础理念的纵向延伸性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典型性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丰富的情感。无论各类器乐或声乐,在其旋律、节奏以及曲式、配器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出母语文化的特性——以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审美心理为基本原则而展开。钢琴作为一门技术性很高的课程,应该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坚实技术基础、 建立不同钢琴音乐风格之概念,我们还应纵向延伸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探究、逻辑分析、知识迁徙等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之息息相关的钢琴音乐历史知识,加深对作曲家、作品音乐风格以及音乐人文背景的认识和了解。这就要求钢琴课程的基础性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音符、节奏等音乐符号或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方面的内容,而是要以更为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钢琴作品的诠释。例如,学生常常随便拿到一本乐谱就开始弹奏,并不注意细究乐谱版本方面的差别,往往造成了演奏上的许多失误以及对作品本身理解上的误差。近十几年来,随着钢琴文献的研究在国内逐渐被重视,国内的出版社也逐步引进了相当一部分的原版和净版。这些乐谱为我们更好地、更为客观地理解和演奏钢琴作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作为高校钢琴课程教师,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客观、综合地理解并掌握各种音乐作品内涵的能力,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时,首先应通过各种形式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艺术整体风格进行一定的理解,其次再对不同的代表性作曲家所处的具体创作背景及创作个性进行一定的了解,最后还必须注意那时的键盘乐器有别于当今所用之钢琴。因此在演奏这类作品时,必须遵循其特殊的连断奏技法要求、音乐力度组织模式以及复调结构发展原则等等。由此可见,钢琴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作曲家创作思想、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深层次探求,不仅是学生学习表达钢琴音乐内容与风格的重要手段,也是钢琴教学理念的纵向延伸性发展,更是综合渗透型钢琴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内、外的钢琴学习和演奏中能够从历史发展、人文因素、个体差异等多重角度上去理解和掌握钢琴演奏艺术,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及对钢琴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还应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互动联系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音乐专业各个学科之间彼此相对地割裂,学生难以获得较为全面、综合的音乐学科信息内容,从而阻碍了学生在音乐鉴赏、音乐审美实践以及音乐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有效的发展。因此,提倡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这一教学的迫切需求,从传统的单主线教学模式向更为广阔的相关学科横向延伸,逐步形成积极有效的教学链条,充分地与音乐内、外学科进行大胆有益的综合、交叉——即在教学中提倡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线,有机地融合相关音乐学科内容及音乐学科以外学科内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各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贯通中达到更全面地、更有层次地、更为辩证地理解音乐,审视音乐以及创造音乐。
例如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声乐教学的交融结合,一方面可以借助声乐教学内容中对音色、气息的要求及实践帮助学生完成钢琴演奏中对“legato”的理解与想象;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歌曲伴奏的实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整地诠释音乐作品。声乐伴奏作品的规模较之独奏作品更为短小精炼,这样学生通过声乐伴奏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在短时期内较多地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促进学生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辩证审美过程。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合奏的训练,如四手联弹、双钢琴作品以及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合作作品等,通过对这类作品循序渐进的接触,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如彼此沟通、聆听、配合,在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并指导自身对艺术之实践与创造功能的实现。
此外,钢琴还与民乐、音乐美学、运动物理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结合点,不断地寻找钢琴与其他学科在教学上的结合,这无疑是对高校钢琴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钢琴教师也应在追求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功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钢琴课程教学的横向互动结合模式的新契合点,这样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完成从传统模式向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高校钢琴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三、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学模式与其必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钢琴是一门高度集合技艺性与人文性的艺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了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更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新精神。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教学改革之时代需求,更有效地服务于高校钢琴教学目标的完成。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不仅更加注重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之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作曲家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和风格特征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梳理钢琴艺术历史之发展脉络,更加从容地、据理地展现音乐作品;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将更多地侧重于本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互动式融合关系,具有综合立体化的现代教育理念。综合渗透型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以钢琴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为基点,从培养学生创新型素质之根本任务出发,对钢琴教师队伍本身的知识结构、艺术审美鉴赏素质、艺术审美创造素质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为综合、更深、更为立体化的要求。中国未来的发展依靠着教育的全面创新,教师队伍是教育创新的生力军,我们只有立足于各自的学科,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创新实践,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创新性复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高校钢琴课程必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是此门课程在根本属性上的历史客观性回归,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战线工作者的任务与挑战。综合渗透型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基本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性创造音乐以及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观与沟通交流有效渠道等多方面纳入教学的各个层面,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符合高等学校钢琴课程改革之要求,并保证改革得以深化,使艺术教育改革之路更为拓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叶茵.拨开迷雾 指点迷津——小议开设钢琴文献课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2009,(10):140.
[2] 张海彬.钢琴课程综合化教学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251-252.
[3] 王晓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252-253.
[4] 刘玲.对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6):113-114.
[5] 戴毅杰.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5):72-73.
[6] 张晶.高师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大学教育,2012,(2):77.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2-08-19
[作者简介]李妮(1979-),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学及其教育,钢琴教学理论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