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2012-04-29黄晨华蔡小梦毛桂生
黄晨华 蔡小梦 毛桂生
[摘 要]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从学生管理和学习规律出发,依靠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按学习的内在规律进行教学管理与组织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 机械原理 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092-03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本科生从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研究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问题的桥梁,承担着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任务,在机械类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然而,机械原理课程一直是学生补考的“重灾区”,许多教师为提高机械原理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主要是从教师对课程的组织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有些措施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实施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比如CDIO模式教学,分层教学等。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也采用了类似的一些方法,最后证明效果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从一个方面的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效果是有限的,或者是不可持续的。在本文中,笔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制度建设
(一)老师应制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考核制度
不可否认,中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都是“严进宽出”的,随着高校的扩招,有的高校连“严进”都很难说得上,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起以前精英式教育的学生来说普遍有所下降。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个普通的任课教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但可以在自己的责职范围内,结合学校的有关校纪校规,制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考核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课程成绩都与平时成绩挂钩,因此,让学生明白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利于减少人情分,从而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越具体,效果越好,比如具体到每缺一次作业扣除多少分,每旷课一次扣除多少分,每回答老师的一个提问奖励多少分,每获表扬一次奖多少分等。机械原理本身就是一门典型的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学生要取得较好成绩,首先需要牢固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联系实际多看多想。当学生的每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行为都能获得回报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笔者实行这种严格计算平时成绩的方法多年,效果非常不错,每到学期末,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算出自己的平时成绩。对于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因其平时的努力,期末成绩自然就好;对于混日子的学生来说,面对挂科也无话可说,从而真正体现了天道酬勤。这样的做法,在国外高校中已很普遍,而在国内要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一是在没有助教的情况下,教师要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奖扣分情况,工作量很大;二是要承受其他课程给人情分的压力。
当然,除了用制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笔者的措施是在每次上完课后,除了布置相应作业外,还要求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找相应的文献来看。当学生学到了一定程度后,还指定一些小项目,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对于这些小项目不设标准方案,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每2个星期上讲台汇报一次研究进展,全班学生都可以就汇报进行评论。
(二)学校应制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评价体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客观看待学生的课程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许多高校评价教师的一个指标,往往与教师的评优、职称晋升联系在一起。这一指标有时也成为制约教师坚持原则的因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般是难学的课程评价比较低,而一些讲座性质的课程则可获得较好的评价。学生很容易把学不好的原因归结到教师身上,而很少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教师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课,采用生动的现场录像、大量的实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措施当然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但也只是暂时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这些理论课程大多数时间是进行理论学习,因此,这些措施都不是长久之计。学生自主学习的长久动力来源于其本身的学习态度,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上才会主动,才不会把学好课程的希望寄托在教师上课时的生动与否上。笔者多年组织学生召开教师课堂评价座谈会,学生对教师评价最多的是教师讲课生动与否。笔者认为,对于理工科的课程,评价的关键是理论是否讲清楚,是否正确,而不是讲课生动与否;其次是讲课的进度问题,同样的教师和课程,有的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跟不上,就认为讲得太快,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太慢。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每一门课程的进度都受课时的限制,基本上是固定的,教师只能快而不能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但都很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时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评价,决不能就此而迁就学生,更多的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打消学生推卸自身问题的思想,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学习。
二、教学管理与组织
(一)合理排课
笔者始终认为,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事,而是与很多方面相关。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很有意义的。高校的扩招,给排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人数的增多,班级的增多,实验设备的相对不足,教师的相对不足等问题,都给排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的课程排课时就显得很不合理,比如连上四节同样的课,上课时间安排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下午晚饭时间,每次课之间间隔太长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上课的效果。合理的排课应该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即既要有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又不要间隔时间太长。实验的安排受实验条件限制,但也应尽可能合理,尽量安排在相应的理论章节之后。以前笔者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把所有实验安排在一起做,这样虽然解决了实验设备的台套数的问题,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相应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实验变成了走过场。后来笔者克服一切困难,把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章节之后,实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适可而止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像机械原理这种要求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的课程来说,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上课的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的知识量也加大了。但带来的问题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下降,这种能力的下降,就很有可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后果没有认识,而是一味要求教师的课件尽量精美绝伦,希望所有的知识都用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一要求适当处理,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来。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支持教师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任务之一。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增加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且使教师的知识与学科发展相适应,教师上课时就容易做到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般情况下,科研工作开展得好的教师,其上课时就显得很大气,并且更注重思路、方法方面的传授。疏于科研的教师,上课时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境地,照本宣科。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会问教师从事哪方面的科学研究,他们对科研工作做得好的教师会不自觉地多一份敬佩感,自然地就会觉得这位教师的课有深度。
(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与进修
相关学术活动提供了同行之间进行深入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成功与讨论各自的困惑,教师在交流和讨论之中能得到很大的启发,许多新的培养思路,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相关学术活动上提出的,比如项目驱动式教学、CDIO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等。到更好的高校进修和学习,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长期担任某一课程的教学,很容易培养出教师的惰性并使其陷入经验主义,发展下去就是知识陈旧老化。脱岗进修有利于教师静下心来总结自己,提升业务水平,消除惰性。
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
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才能,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开展专业水平竞赛,指导学生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利用假期带学生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既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如何应用专业知识。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来说具有启蒙的作用,其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思维、习惯、工作作风有很大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要从多方面着手,既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还与教学管理、组织等有关,但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学生本身,所有的教学措施的制定应围绕有利于促进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出发,教学组织也应遵循学习规律。总而言之,应用制度保证教学质量,而不仅仅依靠某一方面或加强某一方面,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德伦,高媛.机械原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蔡小梦,黄晨华.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行分层教学操作要点与可行性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 2012, (2):100-103.
[3] 程军红,赵锦芝.预埋问题逆向教学法在机械原理自由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2,(2):171-172.
[4] 朱玉.CDIO工程理念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39-140.
[5] 路家斌,吕文阁.“机械原理”课程教字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s):73-75.
[6] 陶峰.ADMAS虚拟样机技术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5,(84):103-104.
[7] 裘建新,方绍恩,陆宁等.多媒体课堂环境下“60学时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2, (2):24-26.
[8] 陆山华.浅议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J].大学教育,2012,(7):113.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12-08-27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教研项目(SYJY111040)。
[作者简介]黄晨华(197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原理、模具设计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