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2-04-29徐培培
徐培培
阅读,是人类摄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人类文化传承始终,促进人的思维发展。一谈及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有语文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比如,有的人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看不懂一些产品的说明书,不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等。这表明现代及未来的人们不仅要掌握语文阅读的能力,还要掌握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探索数学学科阅读的教育教学方法及途径,加强数学学科的阅读教育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数学阅读活动。
一、问题引路,走向意义阅读
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换。所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17页认识平年和闰年,再让学生阅读二月份年历卡辨别平年和闰年,最后让学生随意说一个公历年份,教师快速判断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老师会判断得如此准确呢?是不是所有年份只要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呢?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一种疑问和思考去阅读并参与学习过程,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二、阅读指导:达成有效阅读
(1)边阅读边动口。对于定义、公式、法则等基本知识的阅读,要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反复咀嚼,读出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如果忽略或省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句,便会曲解所读材料,不能获取到正确的数学信息,也不能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观念和方法。
(2)边阅读边动手。①动手圈点。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随时动笔圈点关键概念、关键字句、关键数据的习惯。如用横线表明重点词语,用问号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等等。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们就引导学生在“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这句概念中的“一般”下划横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一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判断平年和闰年。②动手操作。有时要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的需要,边读边通过拼、剪、移、摆、折、量等活动,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加深对一些概念或公式的理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学习圆的画法。先让学生认真阅读画圆的基本步骤后,及时规定按教材中规定的步骤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画圆时圆规哪只脚固定不动,哪只脚不停移动,它是怎样移动的?同学们画出来的圆大小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最后要求学生画出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阅读与操作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边阅读边比较。在阅读中,通过知识比较可以使学生依托新旧知识或关联知识的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如:“白天鹅有54只,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3倍,白天鹅和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与“白天鹅有54只,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1倍,黑天鹅和白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虽然都是最后求总数,但黑天鹅的只数却不同,一个是求几倍数、而另一个是求一倍数。④边阅读边质疑。质疑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前提,同时增强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精确和数学思维的严谨的意识。比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中,教材出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几?”学生阅读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学生马上想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从而不难理解这句话。
三、文本拓展:丰满阅读资源
教材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就引领学生将数学阅读的视角延伸到一些教辅杂志和网络等。这可以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如认识千米时,让学生上网了解光年的知识。知道了“年”是时间单位,但“光年”虽有个“年”字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天文学上一种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很远很远,如果采用我们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里)作计量单位,那计量天体距离的数字动辄十几位、几十位,很不方便。于是天文学家就创造了一种计量单位——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距离=速度×时间,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约为94,600亿千米。
(南通市英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