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

2012-04-29刘小民

成才之路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数学

刘小民

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展开,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实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探索新课程环境下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评价方法、形式和内容的更加丰富、科学和完善,激励教师转变课堂教育观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载体,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评价的宗旨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即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在终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结果的过程

传统的评估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过程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因此,我们将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的方法、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因此,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上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判断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要看他能够提出多少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它。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实验大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转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所以,课程改革中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何种学习方式,如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说一说哪些事物是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某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什么位置;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折、剪剪、拼拼,去探索物体的特征、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它可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关注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关注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与人的沟通方式,这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窗口。教材从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着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观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能力、技巧、喜好、态度及思维发展的特点等因素。要了解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对老师的喜厌程度,对未来学习的需求等等情感的动向和价值观取向,从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总结与反馈

评价就是更好地激励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教育。

(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评价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