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充满灵性与智慧
2012-04-29高喜超
高喜超
好的课堂如同优美的散文,开篇即要营造优美的意境;好的课堂又如一首美丽的诗,起句便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好的课堂还如一支歌,开头就是那最美的旋律。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应是“龙头凤尾,虎背熊腰”,即导入新课、主体学习、结课语这三部分缺一不可,而且必须都要有亮点。在语文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同时还希望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享受到身心的愉悦之感。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些导入方法能让课堂充满着灵性与智慧呢?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比较常见。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从而由已学知识入手教学新的知识。如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学完《鲸》一文再学《松鼠》,就可以从复习写法入手,找出异同,也为写作打下基石。
谜语导入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如《小猴子下山》一课,可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先猜出来。谜语的内容是:又有脚来又有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好像一个人,爬时好像一条狗。”由谜底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性好玩,课前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锐力,还能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
设置悬念法也不错。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找春天》的导入。春天来了,我们能看到春天吗?同学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文是在哪几个地方找到了春天?读了课文你一定也能找到春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创设情景,感染熏陶是感染学生的另外一种导入法。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动机。可通过引人入胜的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导入,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背诵古诗、笑话等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未入其文,先动其心,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
独白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课前酝酿感情的一种难以自禁的倾泻,它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振奋,很容易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导入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点燃智慧的火花。
(社旗县城郊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