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的情感化教学策略
2012-04-29孟贺芸
孟贺芸
新课程进入生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相应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都能获得预期发展。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笔者就情感化教学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进行情感化教学的前提。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搞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学习的奴隶。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中情知并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由教师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人们认为成绩好、循规蹈矩的学生是优等生,而成绩差、常越轨的是差生。这种学生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学好生物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动机,促使他们成功。
二、把握学科特点,突破生物学习障碍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运用生物实验积极思维、寻找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获取的新知识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生物学科的特性。教师应把握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情感化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的焦虑,它能使学生变被动性的学习为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缺少这种力量,任何教育措施和技巧都无济于事。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借助实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最终取得生物学习的成功。
三、了解学生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
情感化教学策略的特点是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随时要把每个学生的价值、尊严、创造潜力置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运用情感化教学策略时,还必须与学生多进行心理交流,对学生的点滴成功都给予真诚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满足自尊、爱的归属心理需要,增强自信。教师还应本着教师是教育者而非命令者的原则,在人格、权利上与学生站在平等地位,倾听学生的心声,创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
总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要改变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的模式转变。作为现阶段生物教师,应当以开放的眼光建立开放的模式,以正确的教学态度应用情感化教学策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