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打造有尊严的养老
2012-04-29雷泓霈
新天地 2012年10期
雷泓霈
据媒体报道,“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近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看到这些新的孝道标准,让人心里暖暖的。
《论语》中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夫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能供养父母就叫孝了。但家里的狗呀、马呀之类的我们也都在养。如果侍奉父母没有一颗恭敬的心,和养犬马有什么分别。”所以,我认为我们强调孝养观念,更要强调对老人的精神尊重、时时刻刻的恭敬——将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放到赡养的重要位置,才能真正践行新“24孝”行动标准,才算是践行了孝道最核心的内容。
时下,随着政府对养老责任的承担,不少人都患上了“子女养老麻痹症”,总希望养老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认为“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落伍,认为自己需要工作、需要赚钱、需要发展等,没时间和经济能力养老。还有个别做子女的,认为孝道文化已经落伍,对老人缺乏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我以为,新“24孝”行动标准的发布,不仅在倡导孝道新观念,对上述不良现象也是一种无声批评。在孝道传承中,任何让“有尊严的养老”不断流失的托词和借口都是一种羞辱,更是一种现代丑陋。
让我们一起践行新版“24孝”行动标准,助推社会和谐,让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幸福。
(责编: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