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2012-04-29刘玉兰

中学生物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酵母菌实例重难点

刘玉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之重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作为基本理念,第一次被写进课程标准,它包涵三个基本要义: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作出决策。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一方面,课程标准在模块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反映科学知识的新进展与实际应用,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生物高考命题中,常以具体的现实问题为背景,创设情景来考查学生相关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与时俱进的新课改要求,也是高考要求。当前,生物在高考中,相对其他学科,学生课后较不重视,因此,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是当前一线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有效的课堂”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一个学生不断品尝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唤起求知的欲望,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课堂。那么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例,就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1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是有效课堂的首选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导入,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想去探究,诱发积极思考,这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在讲解必修3中“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收集了2008年9月我国神州7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行走的图片。面对航天员笨重的宇航服,解释了只有满足相应的条件的衣服,才能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样就可以自然过渡到细胞要处于怎样的环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通过时事热点,创设情景导人,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顺利过渡到新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有效的活跃状态,为接下来的有效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又如在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开头笔者设计了生活中这样一个实例:甲、乙两个比邻而居的农民,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甲农民选择了玉米产量较高的品种,乙农民选择了能抗病的品种。然而,甲农民栽的玉米遇到枯叶病,乙农民虽然避免了病害的侵袭,但由于单产很低,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收入,为此他们都感到很失望!有没有什么办法得到产量高又抗病的玉米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孟德尔定律做出很好的解释。那这个规律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得出来的呢?通过这样身边的生活实例,学生很自然地被吸引,并急于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提倡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实际的相关事例来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为有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结合生活实例,突破重难点是有效课堂的利器

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就在于它的重难点突破方法,有的通过层层设疑突破,有的通过讲解比较,有的通过讨论,有的通过举例说明,有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细胞呼吸”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和特点。细胞是微观世界肉眼看不见的,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较难记全,而且易忘。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很多家庭有自酿米酒的实例加以说明。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

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简单的分析:

①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么?(在酿酒时要先将糯米蒸熟,有2个好处:熟糯米比生糯米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于发酵;蒸熟了可以高温杀菌,避免了其他杂菌的污染,其中主要目的是杀菌。)

②为什么要冷却到30℃后,才可以加入酒药?(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30℃是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③加盖后为什么要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④酿制甜酒酿时,酒为什么会甜?为什么总是先有“水”,后有“酒”?(淀粉通过酶的作用先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有一部分葡萄糖先被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进行分解产生水,之后酵母菌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⑤密封一段时间,打开酒缸后为什么会有气泡?(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不行,因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低。)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对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的条件、过程、原料和产物及注意事项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并且知道酵母菌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先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进行大量的增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样,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教学实例中化解了。高中的生物世界很多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理论性强,学生凭空想象,学习效率低。而生活实例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能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记忆知识。因此应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事物人手,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利武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发现的问题,巧妙结合生物教材知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生物的兴趣,还能有效化解重难点,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结合生活实例,动手实验和实践,是有效课堂的检验

实用性是提高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动力,如果是必须用到的知识,再枯燥的内容,也能认真学下去。生物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在学完“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后,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制作生态瓶,并且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每天测量水中的溶解氧及酸碱度,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明确了生态瓶制作的要求,并深入思考如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瓶的稳定性。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相互合作等能力。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死”的,而是变“活”了,学生高兴了,老师的目标也达到了。接着学生从生态瓶到本地的翠江治理,从小的生态系统到大的生态系统,将实验中得到的经验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环保,节能减排的好习惯。当然这样实践还有很多,比如学习“遗传规律”时,知道了有关色盲等遗传病的遗传规律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身边的人患遗传病的种类及患病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还要学生根据具体的实例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充当患者,有的充当遗传病咨询者等,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帮咨询者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经常设置这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得到的果子”,学生会努力想办法解决,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何乐不为呢?

4 结合生活实例,设计练习,是有效课堂的延伸

课堂练习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课堂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要看看练习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传统的练习价值观将练习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追求练习的终结性实效。不少教师认为练习的主要功能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把它作为对学生课后复习进行督促的一种手段,练习的设计往往是单调、重复,答案过于机械等,或是只重视练习的量,而不顾质量,导致学生应付了事,达不到效果。实际上,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应结合生活实例设计练习,是有效课堂的延伸。如在学完“细胞呼吸”时,笔者设计的练习是:①家中储存水果为什么要装入塑料袋,并放入冰箱?②家里养花,晚上为什么要将卧室的花搬离卧室?③为什么要定期给花盆的土壤松土?④为什么提倡慢跑?⑤被锈钉扎伤后,为什么要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不一定会用生物原理解释,所以这种练习学生爱做,并且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知识的迁移及应用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而生物学又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和各个教学环节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酵母菌实例重难点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让面包变“胖”的酵母菌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蜂蜜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复合诱变高产金属硫蛋白酵母菌株的筛选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