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2-04-29洪慧林邢小培陈莉陈露
洪慧林 邢小培 陈莉 陈露
【摘要】 财务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筹措,对企业发展举足轻重。长期以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薄弱,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及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视野,依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营运资金管理,加强地区和行业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期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学术研究的繁荣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展望
一、企业营运资金的地位及管理意义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是一般意义上的营运资金,也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营运资金的表达,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是可用来偿还支付义务的流动资产与支付义务的流动负债的差额,即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强调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加强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
营运资金具有周转时间短、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具有多样性等特点。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保证。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也就是加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即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成果
文献检索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停留在单个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上,如货币资金的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等,缺乏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9年8月8日,由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设立的第一个合作研究基地,接受中国会计学会领导,吸收企业类、学术类领军班学员参与研究。除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外,目前已有27名实务界专家或理论界学者成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的首批特邀研究员,并有12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研究中心的顾问。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中心”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该“中心”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定期发布“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研究开发“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和“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并积极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题咨询和培训。以全国会计首批领军人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竹泉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研究、探索、跟踪、调查我国上市公司自1997年以来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我国会计学最高权威期刊《会计研究》等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见表1),对我国上市公司及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竹泉、马广林(2005)认为,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跨度大、层次多、环节多和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从产业链角度看,企业客观上存在一条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价值链,即营销上所称的“渠道”。目前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和“推式”营销模式。该模式不是以市场、客户需求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分销渠道中心,向下游企业逐级推销,制造企业成为分销渠道动力的原点,分销渠道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容易造成资金沉淀。下游企业的资金沉淀成为上游企业资金回笼困难的主要原因。跨区分销企业多环节、多层次的组织机构特点,也容易产生大量的在途资金。此外,“推式”模式下企业过分看重短期利益,忽视分销渠道管理,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失去市场占有率。因此,有必要对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分销控制上来。提出建立并实施以客户的需求拉动整个分销渠道价值链的有序、高效运转的“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大渠道”、甄别与选择客户、建立内部分销渠道一体化模式实现对分销渠道的重组与整合,并通过对青岛海尔和青岛澳柯玛两家以家电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比较,验证了“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较“推式”营销模式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该论文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以分销渠道控制为重心”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和思路,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论文主要从国外与国内两个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首先,文章分析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动态,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扩展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从流动资产周转率转变为营运资金周转期,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中心。这些转变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然后,针对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客观评价了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仅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的孤立研究,如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关系分析,从存货营运效率评价指标细化等单独项目来研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缺乏系统研究,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也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论文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意见:第一,以营运资金的界定和重新分类为切入点,探索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提出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从而能够涵盖各个运营项目以及清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第二,建立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有机衔接营运资金总体管理绩效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以及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第三,深入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设计其相适应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第四,加快进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管理数据平台建设。该数据平台应包括营运资金总额、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等核心指标和其他补充指标。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2007)对1997—2006年10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和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中,用样本采集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实际状况,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采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个行业在经历过1997—1999年的经济波动后,近十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从总体上来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升。同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出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关系管理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以深市和沪市2007和200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注意数据完备并剔除了金融类公司,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分行业进行研究,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以EXCEL为分析软件,数据来源于2007年、2008年样本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流动性项目的年初、年末金额、营业收入项目及报表附注中的存货项目,采用比率指标,分行业对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研究,并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2008年度显著降低;2/3行业在至少两个渠道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降低;但也有三个行业(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且采购、生产、营销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通过对通威股份、七匹狼、青岛软控等典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析研究,提出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业务创新模式。该研究对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及供应链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2010)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对200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调查分析,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择1 619家企业为样本,以深市和沪市200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EXCEL软件,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降低或总体持续降低的行业数量显著多于持续提高或总体持续提高的行业数量;生产渠道控制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较高;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延长付款期的方式来解决营运资金短缺问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逆势回升的原因不在于存货管理水平的大面积改善,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是其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纺织服装和电子两个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行业外销比例较大的样本组与外销比例较小的样本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异明显。
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数据来源等同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但调查的对象是2009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除了分析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外,加强了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分析和外向型企业的分析。为了分析不同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以我国行政区划为依据,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同一行业不同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将东部地区进一步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域。外向型企业选择了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较高的纺织服装业和电子业两个行业。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包括,金融危机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很明显,应付账款延期付款较为普遍,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有效控制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外向型程度较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
王竹泉(2011)指出,近年来,美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新思路,戴尔、苹果等企业更是实现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为负,堪称基于供应链管理营运资金的典范。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向供应链和渠道关系优化这一新理念在我国也日益受到关注。海尔自20世纪末以来针对其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业务流程再造、分销渠道整合、优化供应链等举措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实现了零营运资金、负营运资金的良好绩效。论文提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要做到以下转变:(1)确立以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为根本的目标导向;(2)树立以渠道管理为重心的管理理念;(3)实施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的延迟策略;(4)推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值效应。
刘宁(2011)指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针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首先提出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的管理比较薄弱、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等,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有必要趋向于创新一体化发展。企业要努力实现工程工期成本最优化,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同时还要解决好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失控,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等问题。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创新与完善资金管理,以使企业运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以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中心”研究人员除上述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外,王竹泉教授等研究生导师积极指导研究生们从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2007年至2010年,“中心”研究生15人的学位论文进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从研究方法看,既包括规范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从研究的企业类型看,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从研究企业的行业看,既包括制造业、家电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从研究的视角看,既包括营运资金要素管理,也包括营运资金营销渠道管理;从研究的层面看,既包括基于全球化的战略性研究,也包括基于业务流程的战术性研究等。上述研究生学位论文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学位论文层面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对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营运资金管理其他研究成果
除上已述及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外,还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企业营运资金做了有益的探索(见表3)。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 (2010)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问题,认为将企业的筹资划分为恒久性资金需要和波动性资金需要两部分。据此,可以把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划分为中庸型政策、稳健型政策和激进型政策。这三种政策体现了企业财务经理对营运资金管理中盈利性与风险性的不同态度,如何选择最佳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需要结合企业的风险程度、实际运营以及面对的环境。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制定的实质就是企业风险性与盈利性权衡的过程,最佳的营运资金政策应该是在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干胜道、杨鹏 (2010)指出了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认识上存在的5个误区:(1)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应越多越好。(2)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所谓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这一管理方法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与高风险并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产、稳定的盈利能力、良好的信用度、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高度的业务流程信息化等条件。(3)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忽视了企业是否盈利,如果不盈利,则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异于加速灭亡。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也是不恰当的。(4)绩效评价只要达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但是这些指标只是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情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5)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论文指出,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新情况的脱节。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与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相适应。
徐丽萍、陈洁 (2010)认为,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一段时间内采取“惜贷”的策略,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紧张的问题。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地理位置、国别的不同,适合企业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利益最大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根据预测的可靠性,企业可选择的营运资金持有量政策有以下三种:适中的营运资金政策;紧缩的营运资金政策;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其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企业在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的来源时,有三种可选择的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稳健型筹资政策。其中,配合型筹资政策是理想的融资模式,对企业有较高资金使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较难实现;激进型筹资政策收益最高,但同时风险最大;稳健型筹资政策风险低,收益也低,但最保险。建议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考虑三个方面:(1)将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写入公司章程。(2)储备人才。(3)定期储备资金。
程博 (2009)指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营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条断裂,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不良资产比重较大;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居高不下;企业受“销售至上、冲指标”观念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庞大,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内部责任划分不清。(3)信贷资金比重较大。公司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后,充当“流动”角色的资金捉襟见肘。除了上市融资以外,银行贷款获取流动资金,然后借新还旧,维持生产经营。(4)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5)营运资金管理弱化。企业在营销、生产、采购渠道等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弱化。(6)缺乏管理绩效评价。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评价系统,更没有对指标进行有效分解,责任无法落实。
上述研究分别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5个误区及原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等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参考价值。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展望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依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学位论文开展研究,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期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学术繁荣和绩效提高。
(一)依托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从古代会计看,内部控制是会计的主要特征。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于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都强调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需要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其中《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明确指出,资金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带来价值增值。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另外,内部控制配套应用指引还通过第7号采购业务、第8号资产管理、第9号销售业务等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直接规范;并通过第12号担保业务、第16号合同管理、第15号全面预算等应用指引间接强调内部控制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依托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研究探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沉淀等低效现象,提高营运资金的营运绩效。
(二)依托学位论文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中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具有填补性、开拓性和创造性。它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对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强化或提升。因此,学位论文能够推动学术的进步,延伸研究领域的知识系统,传承研究领域的精髓。所以学位论文是促进研究领域理论与实务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形式,是其他研究者获得最新的思想、知识、技能和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纽带。很多圈内的同行想了解到特别是一流专家最近最有价值的研究动向,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一流的研究专家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地通过有意识地指导课题组成员或学生进行研究。所以学位论文是导师有意识指导下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研究的主流。如中国海洋大学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一直引领前沿,学生在导师思想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思考过程,将对营运资金管理有一个更深入地理解,同时撰写论文,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贡献,是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总之营运资金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正是在无数学位论文等论文的点滴积累下进步、升华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开展可以依托学位论文这一好平台,传播新动态,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行业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营运资金的构成项目存在差别,如煤炭、石油等采掘业,外购材料较少,外购材料不构成产品的实体,流动资产中存货占用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地区指设立行政专员公署指导工作的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省、市等区域。前已述及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包含了上市公司按区域和行业的研究,还可以再进行更深入、细化研究,以便使研究成果对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
[2]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3]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1997-2006[J]. 会计研究,2007(12).
[4]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
[5]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 会计研究,2010(9).
[6] 王竹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该向何处去[J].财务与会计, 2011(2).
[7] 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经营管理, 2011(5).
[8]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J].商业经济,2010(4).
[9] 干胜道,杨鹏.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误区[J].财会学习,2010(9).
[10] 徐丽萍,陈洁.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10(6).
[11] 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