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劲修: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五十二军军长

2012-04-29叶青松

党史纵览 2012年11期
关键词:程潜军长师长

叶青松

提起在长沙起义的民国中将王劲修,还真是可以说道说道。1949年11月1日,王劲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军长。1950年5月30日,王劲修因在部队整训会议上提出的主张遭到批判而举枪自杀。1980年10月25日,总政治部对王劲修的问题进行复查,恢复了王劲修的起义将领名誉。细细追寻这一连串事件,王劲修的许多传奇故事便渐渐显露出来。

活着的王劲修在史书上却被记载“死”了

在很多记录有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8月)的史书上都众口一词地说王劲修在黄安西面的冯寿二地区作战中“死”了:

《星火燎原》中刊文说:“撤麻城之围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以十二师先行出发抗敌,1932年8月12日于黄安西冯寿二湾与卫立煌纵队遭遇,将其先头部十师击溃。待我主力赶到,敌已据地固守。我因强攻不利,星夜转移七里坪打击陈继承纵队。我指战员前仆后继,奋勇冲杀,浴血苦战,反复与敌展开肉搏,又给敌第二师以惨重打击。以上两次战斗,共毙伤敌十师副师长王劲修以下5000余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典》记载:“陈赓率领红十二师与卫立煌纵队李默庵第十师遭遇,徐向前亲自率领后续部队跑步上前支援,经激战后,歼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名,将敌打退。”

《陈昌浩革命生涯》一书中说:“红十二师与敌先头部队卫立煌纵队李默庵第十师遭遇,激战至晚。在红十一师、河口独立团配合下,歼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官兵2000余人,红军亦付出巨大牺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册)》中也说:“11日,在冯受(寿)二地区歼敌卫立煌纵队先头部队李默庵第十师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人,自己亦伤亡600余名。”

读者如果不再深究,肯定瞅明白了,国民党军副师长王劲修确实“死”了。那么,“死”了的王劲修,又是怎样“活”过来成为人民解放军军长的呢?

王劲修,字健飞,1903年4月17日出生,湖南长沙高桥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一期,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教导员、政训主任、团长,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起任国民党南京中央学校特别党部委员,福建省保安旅旅长。1929年10月任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五师副师长。1932年初调任卫立煌指挥的第十四军十师副师长。

就是在这个第十四军十师副师长的位置上,让王劲修演绎了一幕“死”去“活”来的戏剧。

1932年5月,蒋介石在武汉筹组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抽调部队“围剿”红四方面军。卫立煌的第十四军是被抽调部队之一。6月,卫立煌指挥第十四军如期抵达预定位置。

由于对蒋介石的“围剿”力量估计不足,8月上旬,张国焘把红四方面军主力调去攻打麻城,并在那里与国民党军形成相持状态。

这样一来,编入中路纵队的卫立煌指挥的十四军和其他国民党军从东线、西线、北线大举进入鄂豫皖苏区。

8月10日,第十四军向河口镇红军阵地发起攻击,红军虽英勇反击,激战终日,但终因众寡悬殊,加上十四军背靠平汉线,弹药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红军战地指挥员果断决定向黄安(今红安)方向转移。

随后,卫立煌命令全军以第十师为先头部队进发黄安。8月11日,担任第十师先头部队的三十旅到达黄安郊外约5公里的冯寿二地区,与陈赓指挥的红军十二师前锋相遇。双方立即开火。

十师师长李默庵和三十旅旅长彭杰如判断,可能遇到了红军主力。李默庵立即与卫立煌联系,请求把殿后的第十师二十八旅调上前线,抢占三十旅主力左侧高地,与三十旅形成犄角之势。

此时,卫立煌不仅接到李默庵的电报,而且还接到第五十八团参谋长的电话报告:“正面出击的红军主力约三四万人,用望远镜观察,很像是红军第四军、第九军的第十一、第十二、第七十三师及著名的独立师;还有地方部队若干,无法判认番号。五十八团仍在一无名高地上,伤亡过半,团长负伤;而红军主力已放弃攻击五十八团,正高速向十师与纵队指挥部方向而去。”

综合各路战况电报后,卫立煌复电李默庵同意二十八旅行动计划。真是无巧不成书。按照先前任务分工,第十师副师长王劲修正好坐镇二十八旅指挥。于是,二十八旅仓促从殿后位置进入前沿阵地。

至此,第十师全线投入到冯寿二地区,与陈赓指挥的红军十二师展开激烈搏杀。

入夜,由于红军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又善于夜战,冲杀更加猛烈,顷刻间,第十师指挥部和刚刚投入战斗的二十八旅被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不绝于耳。

卫立煌只好下令:“各部队加强收缩两翼防御线!保持原状,天亮后再尽量机动。”

但是,强行进入前沿阵地的二十八旅,哪里还有收缩的资本。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二十八旅指挥部只好东移西挪。当二十八旅指挥部移到一棵大树下面时,突然一阵炮火袭来,炸得一片火光冲天。火光中,王劲修看到前方有一条通道,当即命令卫士班掩护自己,迅速逃生。

火光过后,由于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加之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红军见敌指挥部已被炸毁,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如此一来,红军不但错过了俘虏王劲修的机会,而且在战报中认定王劲修等人已被炸死。从而导致事后军史研究人员和亲历征战的另一方当事人,见档案材料如见“现场”,统统在史书上记载了王劲修的“死”因“死”果,却没发觉王劲修“死”里逃生。

虽然卫立煌下令“保持原状,天亮后再尽量机动”,但善于夜战的红军,不可能停止攻击。一夜间,红军在冯寿二地区歼灭第十师2000余人。

第二天,卫立煌调集炮火支援,才解了第十师残部之围。第十师各零星部队结成一片,与红军形成相持状态。入夜,因“围剿”部队陈继承部从宣化向七里坪推进,红军主力决定放弃黄安,转向七里坪阻击陈继承部,李默庵的第十师残部压力减轻。

王劲修归队后,于1934年5月出任国民党福建闽江警备司令。1935年9月,王劲修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参议。

王劲修在卫立煌与李默庵的矛盾夹缝中生存

1938年,王劲修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十四军副军长。

此时,国民党军正面战场连续失利,军心涣散,各部但求自保,对抗日则虚与委蛇,内部更开始新一轮勾心斗角,十四军亦然。特别是卫立煌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由第十四军军长调第三十三军团任军团长后,卫立煌与李默庵的矛盾开始加重。

当初,李默庵是蒋介石安排到卫立煌师担任旅长的。后来,李默庵接任了卫立煌师改编的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十分看重李默庵,并把第十师作为自己的基本部队和机动部队看待,时不时直接指挥第十师的行动。另外,十四军副军长王劲修、十四军十师师长彭杰如(李默庵升任十四军军长时,彭杰如接任十师师长,后李默庵由十四军军长升任三十三军团长)是跟随李默庵多年的老部下,直接听从李默庵的指挥。这种事对于卫立煌来说,确实是不好受的。

第三十三军团成立后,下辖第十四军和第九十三军。第十四军辖第十师、第八十五师。第九十三军辖第八十三师、独立第五旅,由刘戡任军长。第三十三军团虽然隶属第十四集团军,由卫立煌统一指挥,但李默庵实权在握,似乎形成了“架空”卫立煌的局面。

为了不给外界造成“架空”卫立煌的印象,李默庵在第三十三军团各军、师将官任免问题上,曾提出过自己的意见:“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升任第九十三军军长,仍兼任第八十三师师长;第八十五师师长陈铁升任第十四军军长,第十师师长彭杰如升第十四军副军长;第十四军副军长王劲修任第十师师长;免去第八十五师副师长陈武职务。”

李默庵事后回忆说:“我当时的考虑是,由陈铁任第十四军军长,可以取信卫立煌,使卫(立煌)相信我无意将第十四军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也决定免去陈武的职务,原因是陈武给我印象不好,为人不光明磊落,好搞小动作。(之所以考虑)刘戡任第九十三军军长兼任师长,原因是刘戡当师长多年,只是资历与自己比稍逊色,而第九十三军部队不多,让他(刘戡)仍兼师长,使他有实权。对于第十师师长彭杰如,安排他任副军长,让他(彭杰如)与王劲修调换一下位置,师长这一级职务是有实权,主实政的。我这样安排是有意让王劲修在师长的位置上锻炼一下,过去他(王劲修)还没有干过师长。”

李默庵的这些想法和人事安排虽然完美,但却忽视了两个问题。第一,李默庵认为对陈铁的重用,会让卫立煌满意。而待李默庵拟好人事调整方案时,卫立煌带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人员去访问延安,其后又去了西安。这期间,李默庵与卫立煌联系不便,再加上军、师人事调整又较为迫切,于是,李默庵未等卫立煌回来,就将此方案上报给了蒋介石,很快获得了蒋介石的批准。第二,李默庵认为,彭杰如是自己培养和提拔起来的,让彭杰如和王劲修换换位置,不致会产生误解。因而,事先没有与彭杰如商量就作了决定。

结果,这些人事安排问题闹出了不小的矛盾。带头闹事的自然是陈武。陈武对于被免职极为不满,到处挑唆、串通。陈武找到彭杰如,说李默庵不信任彭,对彭的使用是“明升暗降”。彭杰如还真让陈武给说动了。彭杰如和陈武又一起去找陈铁,说李默庵要拉拢利用陈铁,“架空”卫立煌。

卫立煌回来后,陈铁、彭杰如、陈武又一同去见卫立煌,向卫立煌告李默庵的状。卫立煌生气李默庵没有与自己商量,便调整人事,再加上对蒋介石有意见,于是,卫立煌重新打报告,并派人去做蒋介石的工作,让蒋介石通过卫立煌拟定的人事任免:“由李默庵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陈铁任第十四军军长;刘戡任第九十三军军长,不兼师长;陈武任第八十三师师长;彭杰如仍任第十师师长;王劲修仍任第十四军副军长。”

卫立煌和李默庵的矛盾由此公开化。作为第十四集团军下属的第十四军副军长王劲修,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1941年8月,王劲修调任国民党军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鄂南指挥官,指挥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抗击日军。12月,王劲修接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司令,指挥部队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3年5月,王劲修任第九十七军副军长兼沅陵警备司令。1945年8月,调回南京,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参。1946年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将官队总队长、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组第六组组长。1948年9月22日,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劲修用招安手法处理“三二事变”

从1948年9月王劲修被国民党军授予中将军衔到1949年1月,解放军接连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各阵营分崩离析,自寻出路,王劲修也不例外。他由南京回到了老家湖南长沙,被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委任为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王劲修能够担任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与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李默庵的保荐是分不开的。据李默庵回忆,程潜回湖南主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长沙绥靖公署扩建5个师的兵力。程潜在扩建正规部队的同时,还决定扩充和编训地方部队,意在抓自己能够控制的武装。

程潜专门向李默庵提起此事。李默庵理解程潜的意思,于是,李默庵向程潜建议说:“此项工作非一个能干而且牢靠之人不可,不知颂公意下如何?”

程潜马上追问:“是谁?”

李默庵说:“此人便是王劲修。”

接着,李默庵对程潜说:“我了解王劲修对蒋介石政权已丧失信心,有依靠程主席谋出路的想法,加上王劲修有编练部队的经验和能力,由他来抓地方武装是最适合的人选。”

程潜听了李默庵的介绍和推荐,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久,王劲修接到李默庵的通知,被任命为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副司令。

王劲修没有辜负程潜和李默庵的厚爱,上任后对地方武装编训有方,还妥善处置了“三二事变”。

“三二事变”起因是程潜和李默庵操之过急所致,他们一到位即下令改组湘西地方武装,组建“戡乱建国大队”,其武器和士兵由警察局、自卫总队拨给,而且枪要新的,士兵要体格壮的,从而严重触犯了湘西地方势力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三二事变”。整个过程是这样:永顺县警察局局长曹振亚和驻大庸的保安第十团团长汪援华首先发难,大造舆论说程潜和李默庵要排除湘西地方势力,组织了所谓的“湘西人民反压迫行动委员会”,喊出了“湘西人治理湘西”的口号,并成立了“湘黔川人民自卫军”,汪、曹分任正副总司令。1949年3月2日,汪、曹率领5000余人与国民党正规军两个营激战,最后攻入沅陵城,进行了劫掠淫掳,3天内,城里所有商店、民户全部被洗劫一空。3月5日,“自卫军”又在驻守辰溪兵工厂的汪援华部属张玉琳的内应配合下,一举攻陷辰溪,抢走兵工厂步枪3万余支、机枪数百挺。各地武装群起效法,事变迅速蔓延开来。麻阳地方武装龙飞天攻陷麻阳,活捉县长杨熙政;泸溪武装徐汉章攻陷泸溪城;黔阳武装潘壮飞血洗黔城,并准备攻打洪江、安江,然后再与汪援华、曹振亚联合起来称霸湘西。如此一来,湖南的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等行政区都处于动乱之中。

“三二事变”不但使重新主政湖南的程潜大丢面子,而且打乱了程潜的治湘部署。为了平息湘西乱局,程潜下令公署保安第二旅前往进剿。谁都没有想到,保安第二旅却硬是打不下“自卫军”占领的沅陵城。最后,程潜不得不采纳保安副司令王劲修的办法实行“招安”。

经王劲修的“招安”,将汪、曹叛乱的部队和警察编为保安第五旅,汪、曹被任命为正副旅长,湘西很快安定下来。

王劲修因编训地方武装有功,更加受到程潜的重视,以至于到长沙起义时,他又成了国民党军方谈判代表之一。

长沙起义中的王劲修

应该说,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率国民党军在长沙起义,是比较仓促的,以至于起义通电发出后,8月5日才组成湖南和平谈判代表团,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正式谈判。

未经谈判即起义,这在起义史上也十分罕见。

为什么会这么仓促?据驻长沙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参谋长文于一回忆:“解放前陈明仁除几个亲信僚属外,很少与部队将领接触,彼此之间只有长官与部属的关系,没有真正感情的维系。因此,在起义前他(陈明仁)不便也不敢将有关准备起义的问题向所部将领通气,直到起义前夕,最后一次召集兵团的军、师长谈话时,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大局日益紧张,湖南不能再打仗,必须要应变,我们应和程颂公(程潜)一起走和平道路,才有生路和前途,各部队长应好好掌握部队,一致行动。并没有明确说出要起义。至于起义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各人应做的准备,根本没有谈及。一句话,起义前应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没有做。当8月4日程、陈领衔发出起义通电,8月5日见报之前,兵团的各将领(包括我在内)都不知道自己已被列名通电。通电发出后,兵团的4个副司令官刘进、彭壁生、张际鹏、熊新民全部叛逃。3个军的军长和副军长也都率部叛逃。”

文于一说的熊新民,是陈明仁委派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谈判的代表之一。湖南国民党军军方谈判代表有两人,另一位军方代表刘云楷也率部叛逃了。显然,熊新民和刘云楷对于起义是没有思想准备的。熊新民、刘云楷叛逃之后,王劲修和彭杰如接替谈判。

尽管起义是仓促的,但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还是同意王劲修等参与谈判时提出的要求,决定成立湖南临时省政府,由陈明仁任主席,袁任远任副主席;原已设立的湖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改称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由程潜任主任、黄克诚任副主任,陈明仁、金明、袁任远、周礼、仇鰲、唐星、杨明灏和唐天际任委员;起义部队仍保留3个军,番号改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下辖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兵团司令员陈明仁。第一军军长王劲修,第二军军长傅正模,第三军军长彭杰如。

归王劲修指挥的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一军的基本成分,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不是陈仁明的原属部队,大部是1949年以后划归给陈明仁指挥的。这支部队过去长期受蒋介石排挤和歧视,官兵们对蒋介石极为不满。

1949年9月,起义部队进行了整训。9月29日,中央军委根据整训进程,决定将其改为一个兵团两个军。11月1日,起义部队正式启用新番号,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王劲修任军长,杨树根任政委,吴林焕任副军长,周志飞任参谋长,钟明彪任政治部主任。五十二军下辖3个师,原第一师改编为二一四师,原第二师改编为二一五师,原第三师改编为二一六师。

1949年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成立大会在驻地浏阳县城隆重举行。王劲修等高级将领聆听了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陶铸的讲话。王劲修非常赞同陶铸对二十一兵团成立意义的说法:“它向全世界、全中国人民宣布,二十一兵团的全体同志们,在程主任、陈司令员领导下,所走的路是正确的,是光荣的。”王劲修更赞同陶铸对二十一兵团官兵们的勉励:“更好地学习,彻底地改造自己,进步之上再加进步,真正成为人民国家的忠实捍卫者。”

成立大会上,陶铸代表中央军委向部队授予八一军旗和印章,王劲修和各级指挥员一起,上台接过军旗、军印。陈明仁带领王劲修等各级指挥员举手宣誓,表示诚恳接受各位首长的指示,“感谢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正确领导”。

宣誓结束后,王劲修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了陈明仁的讲话:“从今天起,我兵团已踏上光明之路,开始了新生!从今天起,我兵团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改造,一切都要向其他兵团的解放军看齐!从今天起,我兵团将要成为一支既具有高度政治素质,又具有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强大军队!从今天起,我兵团将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统一号令下,担负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任务,并完全站在人民方面,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上级所授给我们的旗和印,就是我们兵团整个生命的象征,是极庄严而神圣的。我们要以纯洁的心情郑重地宣誓: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坚决执行命令,服从指挥,执行政府法令,遵守群众纪律,爱护人民利益,做到官兵一致,以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官僚资本、消灭封建势力,忠诚捍卫国家,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50年2月,二十一兵团奉命离开浏阳,兵团司令部移驻醴陵;王劲修奉命率五十二军移驻攸县、茶陵,军部设在攸县城关。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开展生产,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教育中,王劲修提出“部队整训,要改变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做法,要重视学习《孙子兵法》”等主张,受到批判。5月30日,王劲修举枪自杀。

1980年10月2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会同广州军区对王劲修的问题进行复查,恢复了王劲修起义将领名誉。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程潜军长师长
红军军长——伍中豪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师长卖马
子弹
那床没打开的被子
程潜:清末秀才几起几落的传奇人生
程潜:清末秀才几起几落的传奇人生
朱德军长来宁化
程潜对联讽刺湖南都督
百变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