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2-04-29
只有从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普及水平、质量、公平和效率四大战略方向都升到“现代级”,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升级为“现代版”。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着手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各界,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此十分关注,充满期待。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往往是在不同的思想、学说、方案之间的碰撞、争鸣和相互补充中前行的。笔者认为,应以创新思维、更宽广的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有待升级到5.0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要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还是对现有体系进行升级?笔者认为是升级而非重构。升级不是铺新摊子,因为摊子已经够大;也不是重新洗牌,因为没有必要。升级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从较低的级别升到较高的级别。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从清末建立开始,就是不断回应时代诉求,经过几次重大升级的产物。
我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主要是学徒制,并无体系可言。体系的建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实业教育。清廷借鉴日本的“双轨制”学制,于1904 年1月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设置了独立的初等、中等、高等实业学堂。这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初级版,也可以称之为1.0版。
第一次重大升级,是在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南京政府借鉴美国的“单轨制”学制,于1922年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职业教育正式替代实业教育,史称“壬戌学制”。设置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是为2.0版。
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第二次重大升级。在建设新教育的思想主导下,借鉴前苏联的经验,举办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兴办职业中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为3.0版。
改革开放之后,立足国情,面向现代化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了第三次重大升级。历经30余年持续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达到大体相当,职业培训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称之为4.0版。
但是,现行体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参与程度低,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不够通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院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办学与管理效率亟待提高,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第四次系统升级,形成以“现代”为主要特征的5.0版。
构建“二维四面”升级框架
设计5.0升级版,建立一个科学的升级框架至关重要。升什么,升到什么程度,关系到将来这个体系能不能适应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时代要求。
过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齐全、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与行业配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和沟通、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并举、人才培养培训的结构比例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也就是说,注重的是结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提出了许多新的诉求,既有普及问题,也有质量问题;既有公平问题,也有效率问题。有些属于体系的结构问题,有些属于功能问题。教育政策设计不是“教育秀”,而应着力解决这些特殊挑战,逐一化解热点,破解难点,一点点拆除社会关注的敏感点。如果5.0升级版的设计,继续沿用结构分析模式,局限于体系的层次、类型结构和衔接、沟通问题,忽视社会关注的质量、公平和效率问题,就有可能“跑偏”时代的新需求。
谋划本次升级,站位要高,定位要准。关键词应该是“现代”二字。站位高,就是要站在技工时代、现代水准、人民满意的高度。定位准,就是将升级定位在 “二维四面”框架上。二维,一维是结构,另一维是功能。四面,即普及、质量、公平和效率。也许有人会说,不能把体系当作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质量、公平和效率不属于体系问题。笔者认为,体系是一个科学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可见,体系总则为一,化则无穷,质量、公平和效率都是职业教育范围内互相联系的重要事物,当然是体系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呼吁提高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公平和效率的调门在提高。职业院校“招生难”和“招生大战”反映了片面强调发展数量和比例的“GDP情结”受到挑战。“就业难”和“技工荒”并存的悖论反映了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并没有培养出足够优秀的技能人才。如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只重视解决结构问题,忽视功能的完善与发挥,与质量、公平和效率无关紧要,也许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没有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必要,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制定专项规划,也可能与职业教育的本源价值渐行渐远。只有从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普及水平、质量、公平和效率四大战略方向都升到“现代级”,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升级为“现代版”。
瞄准“普及、优质、公平和高效”升级
按照“二维四面”升级构想,从普及、优质、公平、高效四个方面升级,可以分两步走:“十二五”期间重在体系的结构现代化,“十三五”期间重在体系功能的现代化,到202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现代水准、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升级普及水平,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创新是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普工社会成就不了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呼唤技工时代的来临。因此,职业教育体系的普及范围,应由大多数劳动者,升级到对劳动者的全覆盖,让劳动者皆有其技。这将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历史性跨越。当然,人人有技能,决不是要求人人都要接受职业教育,而是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没有上大学的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学历教育或者职业培训,一两周或者两三年,初级的、中级的或者高级的,职前的或职后的。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类型和形式更加完备,更加多样化。小学后原则上不要再分流。不宜“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与国际接轨,探索高中后大学前的职业教育形式,发展现代学徒制,试办职业教育本科。
第二、升级培养培训质量,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差距,是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这个差距不消除,会延误我国技工时代的来临,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削弱国家的竞争力。据麦可思调查,2009年,高职毕业生只有40%进行了对口的专业实习,36%的学生进行的是与专业无关的实习,24%的学生没有进行任何实习。也就是说,当年我国高职院校有将近70万学生没有进行任何实习,110万学生进行的是与专业无关的实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因此,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是本次升级最紧迫、最关键的环节。同时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设备设施、课程体系等基础能力方面的更新升级,建立校企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质量监督与保障的国家制度。
第三、升级职业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职业教育公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院校之间,甚至专业和课堂之间差距仍然明显,有的地方还在扩大。
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处于弱势,可能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最大的不公,也阻碍着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政治承诺。但是大力发展了将近30年,职业教育仍然弱势难改,吸引力甚至还在下降,这是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这种差距,必然要反映到社会生活中来。如果孩子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开始,就接受有明显差别的教育,形成分层隔离,会助长社会富者恒富,贫者恒贫,不但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而且影响整个社会安定和谐。衡量“大力发展”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语言。一个国家财政支出的安排就是它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建议政府增强政策的执行力,教育投入4%的目标实现之后,应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反映到公共财政支出上来,并切实缩小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与管理型、学术型人才的待遇差距,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吸引力大体相当。
第四、升级办学效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高效。高效,既是职业教育体系升级的重要目标,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其实,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效率问题相当突出。一是办学成本过高。一些公办院校机构和冗员过多,许多专业设备设施闲置,存在人才和智力的浪费。二是政校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中等职业院校管理政出多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三是管理收益较低。重投入轻产出,重招生规模轻质量提高,重培养轻使用,重立项轻效用,对院校合并、职教城和新校区建设、集团化办学、各种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督导评价。四是管理方式落后,去行政化虚多实少,腐败等负面新闻时有所闻。
职业教育体系效率升级,一要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归口管理技工学校,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二要理顺职业院校的“杂烩结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癸卯学制取法日本,壬戌学制承袭美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前苏联,改革开放后借鉴德、澳、加等国经验,造成同层次的高职教育,高职学院、职业大学、专科学校、成人大学并存,同层次的中职教育,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并存,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各自为阵,不但内部效率低,也增加了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困难。现在是该统一建制,规范管理,系统升级的时候了。三要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促进培养与使用统一。
体系的升级,要重视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由于利益部门的博弈,一些行政部门和学校渐渐忽视自身职能和公众利益,使得体系的构建朝着有利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方向发展,偏离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如何把系统升级转变为政府部门和学校自己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顺应民情,体现民意,恐怕是体系升级成功的关键。
改善升级策略
自2002年提出“十五”期间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十一五”都过去了,目标是否实现?没有评价,自然没有结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恐怕与策略运用不当有关。为此,寻求建立这个体系的策略也同样重要,建议采用四种升级策略。
上下联动。所谓上,就是要有顶层设计。包括升级的目标、任务、重点、步骤、条件保障,以及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少数关键行为”理论,应出台三项重大政策:一是遵循职业教育投入规律,出台职业教育投入是同层次普通教育1.6倍的政策,保障必要的投入。二是遵循技能型人才需要校企合作培养规律,出台校企合作条例,保障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学以致用。三是遵循职业院校绩效管理规律,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所谓下,就是基层探索也同样重要。职业教育的一些成功改革,往往是基层推着顶层走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给基层对专升本、职业教育本科、分级办学等探索一个合法的地位,更不能将基层的探索加以压制。
与企携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世界水准的最大差距之一,是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不足。与企携手,使实习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制度才能真正建立,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才能统一。通过和企事业单位携手,逐步做到以企事业单位办学为主,建设一大批实习企业,形成校外实习成本合理分摊机制,建立实习企业的准入和实习质量保障制度,发展现代学徒制。
国际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瞄准世界水准,找出差距,加强国际交流,发展与国际合作办学,以少走弯路,提高体系的国际水准。但是,借鉴国外经验不能照搬,而应该是“嫁接”。根和土壤是中国的,接穗是从发达国家采集来的。借鉴也不能将别国经验统统拿来拼凑,而是在长远构想下的取长补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堪称世界经典,值得我国重点借鉴。
督导评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一次革除积弊,系统更新的难得机遇。增强政府的执行力至关重要。建议全面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专项规划制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纳入督导范围,从普及水平、质量、公平和效率四个方面,定期督导评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