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职专业设置的区域适应性
2012-04-29李海宗杨月明
李海宗 杨月明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学生的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
目前,杭州已形成杭州湾产业带,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根据杭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设置特色专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专业设置现状
杭州市的高职教育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全市共有23所高职院校,开设168个专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设立的主体、背景、时间的不同,其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设置欠缺整体规划
近年来,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无视自身办学条件,纷纷增办专业、扩大规模。在此过程中,很多学校没有对专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趋向明显。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主观化倾向严重,在未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情况下,仅凭感性认识判断专业的市场前景,并盲目设置专业,缺乏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过程,导致无法形成学校“基础专业、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的完整专业体系。
随意增设专业,也使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难以配套,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专业设置雷同
杭州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科学校雷同, 有些还和本科院校的专业相同。大多是选择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的专业。比如,按照杭州高职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排序,排名前5位的专业分别为会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和国际贸易实务,其中除物业管理以外,其他四个专业都是本科院校大量招生的专业。同时,有9所学校开设会计专业,15所学校开设市场营销,10所学校开设物业管理,9所学校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不仅造成高职院校间的生源争夺局面,同时使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来自同类院校甚至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威胁。
专业设置封闭
高职院校应从社会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实施教学。但由于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习惯于只管教学,不太注重办学效益和学生培养模式的更新,致使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职业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严重不足, 很少听取用人单位的具体意见并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导致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两张皮”的现象,学校设置的专业缺乏吸引力,而社会需求迫切的专业却存在缺失。例如,杭州地铁项目建设在2011年至少需要1500名经正规教育与实践培训的运营管理人员及各类技能型应用人才到岗。而杭州只有2所高职院校开设地铁专业,且招生数同需求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
特色专业设置建议
确立学校特色,在交叉中显创新
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而随着现代生产和技术综合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企业一线工作常常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这就决定了面向这种综合性岗位的高职专业应当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设置交叉性专业时,既可以直接进行交叉复合,将不同学科专业复合起来或是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也可以采取“先合后分”的方式,将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将某些专业方向设置为独立的专业。
高职院校可以从专业的交叉复合中寻找本校专业设置的创新点。但是,这种复合必须是在学校充分考虑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劣,对办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要避免专业交叉复合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对自身和其他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进行比较性分析,认识本校在区位环境、行业产业背景、人才需求状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双师队伍、产学结合、生源质量、就业方向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找到其优势专业间新的交叉点,才能有所突破,在复合专业中彰显本校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
顺应区域特色,从需求处谋发展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相当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使培养出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类别上都能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当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常表现出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第一,应当重点设置急需专业,培养紧缺人才。杭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空气质量好,酒店业、房地产业都很兴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因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工程维护与管理、导游、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相关专业。2005年以来,杭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动漫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打造中国“动漫之都”的战略目标,在杭州发展动漫产业,并逐渐引领杭州动漫进入高速发展期。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以应对市场对动漫人才的大量需求。
第二,停办市场需求较弱或人才供给过剩的专业。有数据表明,杭州高职中招生数最多的专业包括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开设的门槛较低,培养模式成熟。但是,由于大多数本科院校也有此类专业,因此造成高职的毕业生被本科毕业生抢夺就业岗位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酌情对这些专业的规模进行缩减,或是予以淘汰,而在提高其他专业的水准上下功夫,把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做大做强。
发挥行业特色,在合作中求效益
职业院校只有和企业开展广泛而全面的合作,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学校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高职院校可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积极寻求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使之成为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在专业设置方面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才能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满足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解决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增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吸引力。
例如,为满足杭州地铁运营后对地铁专业人才的需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杭州地铁运营技术人员培养协议书》,与地铁公司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的“定向培养”。双方在人才培养、培训、实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师资共享方面开展合作,使校企共同受益。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后,经地铁公司考核选择,将被安排到地铁公司指定的实习单位(场所)参加实习,并须取得地铁公司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操作资格证书,最后由地铁公司择优录用。这种由行业、企业参与下设置的专业,不仅帮助企业又好又快地获得地铁项目发展急需的大量优秀人才,也推动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本文为2009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发展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D09JY17);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浙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B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李海宗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杨月明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