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胖”与“体形胖”
2012-04-29吕斌
吕斌
袁先生近日在医院利用仪器进行了一项检查测试,结果医生告诉他:“你的内脏脂肪超标,内脏年龄比你的实际年龄高出5岁,要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
听到医生这番话,袁先生大感意外。因为袁先生家里有一个磅秤,平时经常称一称体重,一直认为自己体重在合理范围,没有超标,如何出来一个“内脏脂肪超标”?医生解释,医院的这种测试,是通过测量体表脂肪、内脏脂肪、基础代谢等指标,综合分析出的人体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的健康状况。其中内脏的脂肪量通常被人们所忽略。袁先生虽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肌肉比例减少,内脏脂肪超标。因此,尽管总的体重没有超标,但是脂肪和肌肉的比例“超标”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内脏脂肪究竟是什么?医生介绍说,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不同,内脏脂肪围绕着人的心脏、肝脏等胸腔和腹腔内的脏器,就像给内脏穿着“大棉袄”。适量的内脏脂肪,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但是如果内脏脂肪过多,堆积在内脏表面,就会影响到内脏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体重正常≠体脂量正常
身体内脏脂肪的含量与皮下脂肪的含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两者成正比。体重超重的人,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大多超标。但是也有一些人,体重在正常范围,但是体内脂肪的含量却超标。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组织的重量逐渐减少,保持原有体重的原因之一,就是体内脂肪含量的增加。因此,体重正常并不表示体内脂肪含量正常。
和袁先生同龄的济先生测量的结果就不同,济先生在检查测试中实际年龄与内脏年龄完全吻合。原来济先生有个习惯:每天上班坐公交车,往往提前下车,走一段路。身高1.65米的济先生,行走的这段路程,正好满足身体所需的运动量。
而外形看起来上身较瘦、腹部啤酒肚的袁先生,检查测试其内脏年龄却远老于实际年龄。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少人体重测量起来,并没有超重,然而内脏脂肪却超标了。这种类型的人,多数爱吃肉,静坐时间较长,缺少运动。”
医生表示,体检时不仅要看体重,还应看身体的脂肪率,特别是内脏的脂肪。许多体重没有超标的老年人,身体的肌肉量严重不足,肌肉、脂肪和水的合理比例被打破,腹部脂肪堆积,体形呈现苹果型、鸭梨型。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大都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医学谚语里说的“腰围长,寿命短”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不仅要对体重管理,还要注意体形的变化。男性体内的脂肪不要超过体重的25%,女性则不要超过30%。”医生特别提醒道。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更直接,一个人体内存在过多的内脏脂肪,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各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机会,因此内脏脂肪也被称为“危险的脂肪”。
调整饮食增加运动
不管是“身体胖”还是“内脏胖”,都应坚持合理适量的运动。“身体胖”的人通过运动可消耗脂肪,或将脂肪转化为肌肉。而“内脏胖”的人,除了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防止热量过度摄入,还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运动,增加或保持身体肌肉的比重。比如负重运动、腹式呼吸、快步走等。
总之,保持适量运动,保证热量的“收支平衡”,这是日常生活中避免内脏脂肪堆积的最基本方法。如要减少内脏中已经堆积的脂肪,就必须“吃得少一点,动得多一点”。在饮食上,要改变以往的烹饪习惯,多凉拌,多清蒸,少爆炒,避免吃油炸食品。还要改变长期静坐、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工作习惯。
(编辑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