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2-04-29唐晓清
唐晓清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理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2-0004-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担负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一以贯之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理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按照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要求,真正把党的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科学,是人类正确认识和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客观规律所形成的认知体系。“科学化”则是对“科学”含义在实践领域的进一步延伸。科学化和科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科学化所蕴涵的内容更深刻、外延更广泛、意义也更深远。科学作为对知识体系的抽象概括,主要体现在反映客观规律的抽象理论层面;科学化则是指社会实践主体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内化、转化和实践化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形态。从这个意义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不是单纯指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而是要把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内化为党的纲领目标、宗旨理念、组织原则、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贯彻落实到党的各方面工作之中,转化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在实践中认识和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坚持走科学化之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我们党90多年的实践发展历史证明,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既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同时也注重科学管党、科学治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出发,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强调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始终倡导和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政治优势。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变化范畴。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发展,总是不断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课题,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新的时代内涵。党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对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没有止境,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也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正是在科学认识和分析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反映了党对时代发展和外部环境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也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严峻,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能否经受住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重大课题,关键就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综上所述,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中,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和更为紧迫,坚持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更为重要。
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理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在正确认识和深刻揭示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水平,提高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事业能够不断发展,党的建设能够不断取得进步,首先得益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推动了革命党到执政党理论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新的时代高度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而且要体现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理论意义就在于,科学发展观从新的时代高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本质联系,反映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丰富的时代内容。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提出和运用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执政方针、统筹兼顾的辩证思想方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思,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等,深刻揭示和反映了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发展和创新了党的执政理念,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内涵,对于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执政兴国的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鲜明的时代主题。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把握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抓住当前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党的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在执政兴国的实践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明确的时代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作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牢固树立的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理念,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深刻的理论内涵。从本质上讲,加强执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认识客观规律、正确遵循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的过程。从认识客观规律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需要在实践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理论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从政党发展规律看,党的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存在着诸多内部关系和外部联系,需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揭示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才能实现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目标,真正把执政党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党性的精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信仰是力量,是支柱,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当前,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体现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上来。坚定理想信念,要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载体,抓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以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性观念为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以加强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追求为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以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把解决群众疾苦当成自己的职责,把倾听群众诉求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始终坚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切入点,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3.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逻辑起点,党员权利的实现和保障程度,直接反映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要以健全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制度为基础,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在党内领导体制中的集中体现,是党内根本的政治制度,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形成科学民主的党内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为重点,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努力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透明度。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要以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为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5.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目标任务的战斗堡垒。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真正坚持心思向下沉、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带着责任,千方百计把基层党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根据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更加卓有成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坚持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党情的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为基础,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为重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科学的执政党防治腐败的党内制度法规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要以完善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为保证,建立健全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责任编辑魏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