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骏伟:资管竞争焦点在人才
2012-04-29林石
林石
曾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现任摩山投资董事长的严骏伟是较早深入资产管理行业的专家,早在2002年他就率先成立了银行理财工作室。他对当下中国正在逐渐兴起的资产管理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观察。近日,《新财经》记者专访了严骏伟。
《新财经》:以您在财富管理行业多年的经验,您认为中国目前是否到了财富管理业成熟的最佳时间点?
严骏伟:我认为目前还没到这个时候,行业还处在生长期,比较活跃和躁动。目前资产管理市场投资者需求极为旺盛,但投资渠道被堵死,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很差,房地产投资需求也被抑制,资金没有出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找出路,通过银信合作,开发理财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但目前它们还主要处在卖产品的阶段。
《新财经》: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监管层在财富管理政策上的彻底松动?
严骏伟:信托这几年做得很好,实现了一定的财富效应,规模上去了,钱也挣到了,引起了其他金融机构眼红。而保险、券商和基金等由于市场原因和政策限制,近几年很不景气,投资手脚被限制住了,信托的财富效应让券商、保险、基金有了兴奋点。现在大家蜂拥而上资产管理,而证监会和保监会也看到证券市场长期处于熊市,要为它们找出路,一系列激进的资产管理松绑政策开始大规模出台。
《新财经》:您认为金融机构全面杀入资产管理,将对这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全面的竞争会不会导致价格战?
严骏伟:目前还谈不上真正的竞争,大家目前主要是在争夺银行的通道业务,但这个业务做不长,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监管套利。资金池业务因为期限错配和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有较大风险,监管层肯定要规范。今后竞争的焦点应该看真正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银行业务能力,能够在技术上产生优势,为客户提供真正的资产管理服务。
《新财经》:监管层目前对于资产管理缺少哪些监管手段?
严骏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管标准和监管机构不统一,即使是监管机构部门与部门之间也不统一,这容易产生市场的监管套利,也容易使机构无所适从。
比如目前银行做资产管理就有很大问题,银行其实是透支了信用。在国外,银行做资产管理是独立的,有完备的风险隔离。在中国,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完全混淆在一起,资产管理是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完全可能外溢到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上,这将产生很大风险。
《新财经》:您认为在各家金融机构中,哪些机构做资产管理更有优势,各有哪些弊端?
严骏伟:目前来看,在资产配置上,券商的资产管理能力要强些,它们在股票、债券、外汇和货币市场上的投资和研发实力更强。
不过券商目前做银证合作业务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低价圈地银信通道业务不断触犯监管底线,而票据业务、资产池业务可能被叫停。二是信用风险。融资类业务团队在制度和经验上欠缺,股权质押融资跌破警戒线、无法补足保证金事件时有所闻。三是道德风险。从业人员在交易中无视风险和法规飞单和收受佣金。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原来政策管制很厉害,现在放开肯定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它们的投资还是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注重配置和长期投资。
基金以前旱涝保收,但基金现在设立子公司其实就是信托公司的功能,是一个很大的开放。
今后这些机构竞争的焦点,我认为还是人才,做资产管理,凭的是水平和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客户开发和服务能力等。
至于今后的竞争格局,目前真还看不清楚。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政策一定要统一,“一行三会”必须认真做好政策协调;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存贷比监管政策的松动,特别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大量的通道业务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