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2-04-29李勇军
李勇军
摘 要:培养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目的是促进中专生走上社会后还能继续保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中专生;终身体育;能力
一、培养中专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 提高认识,加大理论教学力度
21世纪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其中知识是基础。中专生的年龄、知识层次决定了他们求知、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的可塑性强,同时也反映出对体育与自身健康、健美、生长发育等的多种需求。在当今全方位体育中,从理论教学的时数和内容上来扩充对中专生全民健身的认识,适当增加理论课教材,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递,产生认识的升华,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现代文明意识。
2. 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竞赛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特别是参与体育对培养体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竞赛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可能发挥的效能也有很大区别。从近来中职学校体育竞赛的形式与内容来看,颇有正规化、大型化、专项化的发展趋势,学校正常的群体竞赛活动日趋向竞技体育靠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赛项目追求与竞技运动比赛项目对应;二是参赛人数的局限性,造成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经常出现“全能选手”或“老面孔”现象;三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项目追求正规化,导致体育教学与课外群体活动的内容脱节,使广大学生失去了参与竞赛的机会,而少数学生运动员又极易脱离群众,较难发挥个体的作用;四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也逐渐渗入商品意识,不少学生在参加各项运动竞赛取得名次的同时都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有些学校和单位还模仿国家参加世界大赛活动的方法,定指标、定奖金以刺激学生运动员。这种做法与强化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是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中职生的体育活动能力
1. 确定中职生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职生的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等,造成了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复杂性。体弱多病、运动能力较差者,自我锻炼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促进正常发育,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以满足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体质状况与运动能量一般者,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应确定在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及格以上等级。体质状况与运动能力较好但缺乏运动基础与经验者,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应该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优秀等级,并从基础开始进行适合的专项运动训练。体质状况与运动能力较好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与经验者,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确定应该是达到国家等级运动员二级以上的标准并在校内外运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2. 中职生自我身体锻炼的内容与方式
(1)早操。对终身体育者特别是中职生来说,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身体锻炼是极其有效的方式、方法,早操锻炼效果主要取决于锻炼内容和强度。
(2)健美、健身运动。中职生正处于人体最具有生命力与表现力的阶段,具有丰富的审美追求,健美操、健身运动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中职生要加强自我终身运动,克服学校体育教育的“重智轻体”片面追求文化知识的错误思想,做到锻炼身体的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3)娱乐体育。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高效率的,节假日、闲暇之余,中职生将会更多地需要娱乐性体育活动,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
(4)运动康复与医疗性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深中职生对运动康复的认识和对医疗性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增加其对终身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的进一步认识与体验。
三、中职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在生理学上已形成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坚持经常锻炼就会逐渐养成身体锻炼习惯。
中职生毕业后能否继续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会受许多客观条件影响,但最根本的还取决于自身的体育素养。而一个人的体育素养最主要的取决于学校的体育。
体育素养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含体育意识、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中职生在长时期的学校体育熏陶中,能初步形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素养的发展是随着学生体育实际能力的提高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等体育实践活动给予科学、系统、卓有成效的指导,使之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中职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和培养,正是在意识、能力基础上形成的。
参考文献:
[1]田继红.对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探讨[J].新职教,1999(12).
[2]陈文霞,陈娟霞.浅谈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