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底线从来都很清晰
2012-04-29李冬丽
李冬丽
王君老师在《教育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一文中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法要容情才是教育。读罢此文,有一些不同看法实在是不吐不快,在此与王君老师商榷。
我认为,教育的底线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相反,教育的底线从来都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下有尊严地成长,不被歧视,不被伤害,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生活。自由、尊严的基石是“法”,在“法”的尺度内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在“法”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凸显人的尊严。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论语》中所说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被浓缩为精辟的“不患寡而患不公”。同时王君老师也认为学校的使命就是把学生看成未来社会潜在的公民进行培养。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这是我们无法把握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公民。什么是公民?我的理解就是能够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权利,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并能够认真履行法律所要求的义务的人。“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在“法”面前,乞丐和王子,权贵与平民,没有高下之分。在“法”面前,以种种借口进行变通,都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对公众权利的侵犯,对平等原则的挑衅,对公平正义的毁坏,对其他人的伤害。
王君老师认为教育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其实,“深不可测”的并不是教育的底线,而是教育方法。学生千差万别,教育方法也千变万化。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只能努力让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每一时刻都可能是一个点。在每一个点上,我们稍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在学生那里引发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选择方法的时候才要格外小心。面对规则,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但是不能有例外。有一次例外,就会引发对规则的质疑。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有可能发芽,长成一棵大树,最终颠覆规则。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之后,他会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他会依法工作和生活吗?
教育有“法”,教育有“情”。这个“法”,是方法;这个“情”,是真挚的情感。再好的方法,也不能凌驾于公众认同的规则之上;真挚的情感,不能沦落为人情。
我认为, 王君老师在《“法要容情”才是教育》一文中所说的对四个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的理由很值得探讨。四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玩游戏、听音乐,按规则要没收游戏机、MP4。当时已经是初三冲刺的最后四十来天了,校规、级规、班规对此都有明确要求。而且,王老师不能否认这个规则是被全体学生及老师、家长认同的,是对学生有益的,也是合理的。既然是被大家所认同的正确的规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不能例外,都要遵守。因为宇通情达理,所以乖乖地上交MP4;建有难言之隐,所以给他一个台阶下;对桀骜不驯的涵,则请家长出面;给好面子的豪一句耳语:“这次王老师放你一马。”读案例可以发现,王君老师对前面三个学生进行处理时态度是不同的,越来越严厉。对豪放一马的理由居然是豪“好面子”。难道宇和建就不好面子吗?桀骜不驯的涵岂不是更好面子?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豪是“四个班长之一”,这里面有没有老师的偏爱,想要维护豪作为班长的面子?即使王老师没有这个想法,其他学生难道就不会往这方面想吗?王老师凭什么相信其他学生会理解老师的苦心,而不是认为老师偏心,执行班规因人而异?以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来判断,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因为豪是班长王老师才放他一马,会认为王老师是偏心的。王老师因为豪家庭背景特殊、生活环境特殊、极好面子而给足了他面子,但凭什么这么肯定豪会感恩、会反省?仅仅因为他从小跟着父亲混社会吗?或许他会感恩,但这也仅仅是对王老师保全自己面子的一种感激。他极有可能只对王老师个人心怀感激,有为王老师两肋插刀的义气。他不一定会认识到应该遵守规则。更糟糕的是,作为一个班长,一个初三学生,他是极其清楚地知道规则的,但依然违规。这里,有没有平时老师“放他一马”的纵容?有没有他在潜意识里对规则的蔑视?一个不尊重规则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会尊重法律吗?王老师对豪的网开一面,也许是对其他学生的伤害。特别是对像宇这样的学生,王老师给他们冠以了“通情达理”的帽子,实际上这只是按“理”(即规则)行事,是再正常不过的。像宇这样的学生是占多数的。如果规则遇上面子,规则落败,那么,遵守规则的学生会怎么想?是不是只要像豪这样极好面子就可以有豁免权呢?答案是否定的。王老师并没有给涵面子,对涵的处理最严重——请家长。以我看来,王老师以“情”的名义,破坏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对大多数学生遵守规则行为的无视,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涵的桀骜不驯,除去其他因素,难道没有老师不公正行为的影响吗?这里面难道没有对不公正行为的一种反抗吗?这个“情”,是人情。我们现在的社会,不缺法律,缺的是强有力的执行。不可否认,所谓人情,践踏着法律的尊严,使公平正义的阳光时不时被遮挡,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变得如此艰难。
王君老师在文章中说学生不是因为变成了公民才来学校的,而恰恰是因为不具备公民素质才来学校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小心。今日种下什么种子,明天收获什么果实。我们不能在日积月累中,在看似平常的举动中,亲手种下不公正的种子。王老师举了西方的孩子上课躺着趴着倒着都可以的例子,而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讲: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可见,西方的学校也是讲秩序、有规则的,并且执行起来更严格。这种严格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孩子之所以在数不尽的“课堂常规”中长大却不懂规矩,那是因为这些规矩是有弹性的,是极其柔软的,是随时可以被破坏掉的。
教育必须有“情”,因为有“情”才会有种种方法和技巧,但绝不能以“情”之名而破坏规则。就像王君老师文章中的豪,保全他面子,就可以让他享有特权吗?他在课堂上听音乐就可以不被没收MP4吗?我的答案是“不能”。该交上来的东西还是要交上来的,就像对建一样,可以给你一个台阶,可以用更巧妙的方式,但是,你不能例外。因为,这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
正因为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灿烂,正因为我们如此渴望人人平等的社会,所以我们才要更虔诚地播撒公平正义的种子,更细心地呵护孩子心中平等的嫩芽。
没有平等,没有公平正义,就会有伤害。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显。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