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2-04-29王艳玲
王艳玲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求真务实,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十年间,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仅为3.9%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达10.7%;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跃居世界第二;十年间,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许多困难,从“非典”疫情、雨雪冰冻,到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均得到妥善应对;十年间,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到“神舟”飞天、“蛟龙号”探海……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十年间,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这十年的伟大成就中,有我们河南的一份贡献;这十年的辉煌中,也包含着河南教育战线的努力。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河南省委带领河南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河南实践不断探索,从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到中原经济区,合省情、顺民意,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正是坚持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长期探索,坚持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突破,坚持了对资源约束问题、环境问题的持续求解,才有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河南抉择和河南创造。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总量连续多年跃进全国前五名,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中举足轻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产业集聚区综合效应日益显现,城乡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协调推进,河南经济社会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也是河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河南既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河南教育人口达到2900多万人,其中学生约2800万人,占河南总人口的28.1%,占全国教育人口的1/10。作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办好河南教育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不仅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全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极为关键。十年间,河南教育发生了以下显著变化。
1.教育的投入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逐年增长,2002至2011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5602.54亿元,年均增长19.8%。2011年教育投入总量为1170.94亿元,比2002年的226.8亿元增长了4倍,其中财政教育支出达到853.5亿元,较上年增长40.1%,增速历史空前,占全省财政支出约20%,圆满完成了国家要求的“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4%”目标对我省的分解任务。
2.义务教育实现了由完成普及向均衡发展的跨越。2007年,河南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并转到了均衡发展上,从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转到“上好学”上。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2005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适当补助贫困生生活费(两免一补);2008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政策;2008年秋季开学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免除了学杂费。2008年开始以来,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3.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近1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加,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从2002年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由66所(其中本科24所)增加到120所(其中本科47所),分别增加了近一倍;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由46.8万人增加到150.01万人,增加了2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3%提高到了24.63%,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由49人提高到144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实现了与教育部共建,与其他部委共建高校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均实现零的突破。
4.职业教育实现了由低谷徘徊到快速发展的跨越。2008年,河南开始实施职教攻坚工程,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中职在校生从2002年的88.96万人增加到2011年年底的184.72万人,增长了108%;高职高专在校生从44.73万人增加到74.13万人,增长了65.73%。中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由41.60%、41.47%分别提高到51.28%和49.36%,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已有88所中职学校进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形式等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催生了一大批动力足、活力强的民办职业院校。全省创建了60个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二、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我认为理解好主题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必须坚持好党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新的历史定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丰富,在实践中成熟,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2003年面对“非典”的险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中国要科学发展。十年间,我们经历了由“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等的转变。十年间,“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很好体现。十年间,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我党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改善民生等。这些都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战略部署,并在十年的实践中收到了明显成效。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就是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就是要以人为本,明白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依靠什么,发展成果由谁来共享。
2.必须高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的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即: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与组织保证,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依据和立足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是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总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任务。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行动指南的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基于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根本保障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是对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以及对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新时期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
3.必须明确好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重申了“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是质的飞跃,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同时,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丰富拓展为“五位一体”,使之更加协调、更加完善。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岗位,努力进取,扎实工作,锐意创新,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奋斗。
4.必须坚持好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总开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才能求真务实,才能践行好科学发展观。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5.必须坚持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三十多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所证明的真理。我们在工作中,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激发活力,才能增强动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6.必须保持好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的执政能力面临诸多新挑战。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全面”四个字,字字千钧,任务艰巨。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不骄不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完成历史使命。
三、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内涵
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中,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报告确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总基调是科学发展,人民满意,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要求。
1.宗旨更明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突出民生、民意、民主是这次党代会报告的亮点。这一点在对教育事业的论述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十六大的“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十七大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到十八大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历史起点、充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来谋划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是衡量、评价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2.地位更重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我们教育战线包括全社会,必须从事关民族兴衰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去认识教育、谋划教育,形成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
3.目标更高远——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更高、更加协调。十七大报告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报告中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支持特殊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努力去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水平,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
4.改革更深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以看出,改革创新将是未来几年教育发展的关键词,而且这种改革将范围更大,程度更深,更加系统,更加深入,通过改革来激发发展活力,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教育水平。
5.质量要求更高、公平范围更广——报告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报告中还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还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从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到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这表明了我党推动教育公平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努力和转变,对维护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益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益将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河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教育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好、结合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当作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迅速在全省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在学习中着重思考:我们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好人?教育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要?如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1.学习好,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要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学习的着力点,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一是健全学习组织。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成立了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领导小组,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将成立相应机构,组织领导各地各学校的学习活动,确保学习活动组织到位。二是健全学习制度。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制定有关学习制度,组织全省广大师生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三是丰富学习形式。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通过印发十八大主题教育活动读本,组织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以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学习,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开展十八大主题党会、团会、队会、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把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组织好,确保学习实效。
2.结合好,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谋划好教育改革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对本地区、本单位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调研,系统谋划。通过调研和谋划,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发现并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谋划,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谋划工作的科学方法,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
3.宣传好,迅速在全省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紧抓实抓好。教育系统将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论研究,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全面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全面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教育报刊社等教育新闻单位以及各学校的校报、学报、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站、板报、橱窗等各类宣传阵地,要把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工作的重点,强化舆论引导,形成宣传强势,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贡献,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对学习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要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
4.落实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学前教育求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普通高中抓内涵,职业教育抓提升,高等教育上水平,特殊教育有保障,继续教育成系统,努力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教育是支撑,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教育是民生,只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通过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河南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系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