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2-04-29张志佳宋继红张纯明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张志佳 宋继红 张纯明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软件产业工程化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入工程化思想,优化课程组织结构,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课程配置和实践方式,从实训基地、双师制、企业文化培养等方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积累,迎合了软件产业市场需要,基本实现了学校及软件产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82-02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IT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快速发展的软件行业对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软件产业急需高素质工程人才,如项目管理人才、系统设计人才、系统测试人才等[1]。另一方面,每年有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这就需要对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工程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工程实践能力差距分析

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符合企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相对短缺。现有高等教育重理论培养,缺少实践训练,尤其是缺少工程化、产业化的实践训练,存在工程实践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3],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校来说,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4],特别是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应用型地方高校在工程化教育的人才培养中, 需要改变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这也是国家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当前工程化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思路

根据“加强基础、项目驱动、案例牵引、工程领先”的原则,围绕“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特点,以产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为软件产业培养掌握先进开发技术的多层次工程化软件人才”这一中心思想,确定如下改革目标和思路。

(一)探索并完善适应软件产业需要并满足工程化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新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要符合多方向、多层次工程化人才的目标定位,围绕软件产业需要,强化企业重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及相关强化训练。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入工程化思想,优化课程组织结构,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课程配置和实践方式。通过实施规范化的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各环节的训练,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工程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探索并制定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案例化实践教学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克服传统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存在的课程间关联度小、工程性弱、实践性不强等弱点,实现企业性质的“人才深加工”,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的内涵,利用综合实践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与运用能力;在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建立案例化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项目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入实际项目研发和实训机制,利用团队项目活动增强学生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积累团队协作经验,增加对软件产业中岗位角色和职责的认知。

(三)探索并实践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企业在技术人员、实践环境、工程技术背景、项目开发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和条件,采取校内教育与企业可置换、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开展教育;加强校企师资合作,建立双师制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多层次上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前沿讲座以及教学指导等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广度合作。

(四)建立动态灵活的教学执行方案

为了满足软件产业对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重新规划包括实践环节在内的教学执行方案,按照专业内涵要求,设置专业方向,建立和完善机动灵活的课程置换制度,建立多个课程组,形成相应课程群,建立灵活的课程适应机制,从而满足企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和企业课程置换,形成与软件产业岗位需求和特点动态适应的教学执行模式。

(五)改进并完善与新教学模式相吻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在学校已有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培养、课程群组设置、教学资源支撑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在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该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了广泛吸收企业资源后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在上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思路下,从课程体系改革、案例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确定如下的培养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中引入工程思想,全面完善教学内容。在夯实基础、消除课程冗余的基础上,将工程化思想引入到课程体系中。结合软件产业实际,设置多方向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为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群和课程组,不断深化和完善课程组织结构,设置“专业→专业方向→方向课程”的树状层次结构。按照企业工程项目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专业横向课程组和置换课程组。在注重精化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增加有关课程设计与工程项目实践有关的教学内容。主要课程都设置课程设计实践,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强调在横向课程组内配置与实际工程项目有关的项目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项技能的熟练程度。

(二)案例化实践教学方案

课内实践即课内上机练习部分,为认知性实践。通过该认知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课程内容,为课程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内实践内容使用企业项目实践环节,构成“细胞”级软件项目案例。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和软件工程思想,引用项目案例的模块或环节,构成“组织”级软件项目案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 项目经验,依托综合项目实践,组成学生团队,并参考企业岗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及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包括企业项目实训和方向课内的项目实践,构成“系统”级软件项目案例。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全部工作的总结和验收,结合企业实训项目,使学生了解和实践一个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是学生对项目理解的深化过程,它构成了一个“整体”级软件项目案例。

(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方案

为缓解本科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离的状况,组建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努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相吻合。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际开发中的过程、工具和方法,与原有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建立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效地保障工程化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聘请行业专家、产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利用课堂授课和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介绍软件产业的运作与发展理念,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工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动态灵活的教学执行方案

建立和完善机动灵活的可置换课程分组体系,在保证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完整实施的基础上,形成机动灵活的可置换课程分组体系。针对软件产业需求,形成面向就业岗位的多个专业方向,并形成多个横向课程组。学生必须完整选择一个方向的全部限选课程(包括理论课和方向实践课),此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任选课程。横向课程组的划分实现了多层次工程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岗位需求。

(五)与新教学模式相吻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学校已有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了学院基本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建立“校院—实训基地—企业”三方之间畅的合作平台,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这种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课程置换、学生实训的监督与保障,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教师根据企业实训方案,灵活调整培养方案中的方向课程组、群,确定校内外课程置换方案;由学院组建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企业实训方案、校内实训内容和置换方案的论证;学院指派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校外实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对校外实训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实施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本实现了软件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生毕业后符合工程化人才素质模型,在工程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同软件产业的市场需要相吻合。立足于软件产业的要求,学院迎合当前国家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

相关要求,搭建“校院—实训基地—企业”三方合作平台,构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满足软件产业特点、适应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工程化软件人才。

(注:本项研究除注明作者外,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冯海文、吴澎、龚荣、钟玲等教师作为重要参与人,对此项工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爱敏,王丽萍,韩衍昭.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

讨[J].管理工程师,2011,(4).

[2]于延,王建华.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

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5).

[3]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0,(12).

[4]王陆海,王忠民.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

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