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
2012-04-29朱小伟
摘要:随着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教育走出漫长低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前,而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关乎中职学生的人生发展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文章将就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养成教育;赏识教育
一、当前中职学校办学背景
中职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中职教育曾经被誉为“铁饭碗”、“香饽饽”,是各位莘莘学子的升学首选;但是,90年代末开始,学子们加入高考站场,造成国家出现大批量学子进入较深层理论教育体系,同时,也使得中职教育招生工作日益艰难,而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态度变成了今天的“问题集中营”,中职生生源也演变成今天的“劣等生”,中职教育事业从此走入了漫长的办学低谷。
近几年家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重要议题,中职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再次进入人们眼帘,承担为社会培养专业、敬业的技能人才任务。
二、中职学生特点
在中职教育的低谷时期,中职学校的生源慢慢由原来的尖子生变为成绩差、无心向学的学生,而中职学生也渐渐成为了“劣等生”的代名词。但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觉得,中职学生并非“劣等生”。 按照现行的学生评价观念来看,中职学生确实表现不佳,在中学的教育生活中,他们适应不了这种理论知识教学,成绩较差;但是,这并不代表中职学生智力低下。与中职学生多年的接触让我发现隐藏在“劣等生”后面的闪光点,我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拥有着比“优等生”更加敏捷、发散的思维;而在上一体课的时候,我也会发现他们有着比“优等生”更强的动手能力。
所以,中职学生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品,这些学生的特点在于:
(1)心智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处理事情冲动。
(2)个性张扬, 以自我为中心。
(3)集体意识淡泊,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
(4)自我认识不足,厌学,敏感,受批评多。
(5)动手能力强,能尽快适应操作项目。
(6)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做中职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品质教育,其次才是智力开发,而要做好这德育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三、德育教育方式一:注重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需注重“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规范日常的生活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进步,提升个人思想认识境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良好的态度观念。这些都体现在最常规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正是这最常规、最平凡的事情,却是大部份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一项。
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思维敏锐且思想开明,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关爱学生。他组织在班上设立书柜,购买《读者》杂志,订报纸,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班上同学沟通,对他们讲叙专业发展方向、人生故事。因此,在他的带领下,该班曾经有一段时间表现优秀,班级风班貌很好。然而,良好的风气并未持续多久,该班级的同学就开始表现出思想浮燥,自我主观性很强,集体意识淡泊等问题。班主任深感头痛。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据我观察,该班主任用自己的世界观去感染班上同学,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但在学生生活考勤、卫生等生活小节方面却不管理。对此,这位班主任却视之为“小节问题”,认为“无所谓”,因此,该班主任所范的错误在于:对学生放松,同时也一起放手未监督管理,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同学们慢慢显现出懒惰、不守时、不讲信用的一面,学生们以自我为中心,对班级集体不重视。这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生活中迷失了正确的纪律观、价值观。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要想做好学生德育教育,首先第一个应该是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做到——放手,但并不放松!
四、德育教育方式二:注重赏识教育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常会听到家长说:“他确实是很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拿他没办法”,“他确实是性格很叛逆”诸如此类的话,很少能听到家长对自己小孩的赞美。可以说,大部份中职学生是在批评中长大的。而与学生的相处、沟通过程中,我感觉,只要能多点赞美我们的学生,他们会很积极地管理好自己,提升自己!
曾有一位同学平时吊儿郎当,好出风头,父母骂他时也总是嬉皮笑脸的,叛逆性强!他的父母也拿他没办法,但有一点却是很好的:他对集体的事情很热心。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我没批评他,而是表扬他的优点,同时指出他生活细节上的问题,谈话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他不但虚心接受我的建议,还主动向我保证以后一定管理好自己,从那天起,这位学生真的改变了很多。
结束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建设者,我们很应该深刻地领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要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指导、培养学生!
(作者介绍:朱小伟(1982.10-),河源理工学校机电教学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方向:机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