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2012-04-29严银兰
严银兰
〔关键词〕 “问题学生”;定义;分类;
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27—01
随着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也越来越薄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厌学、早恋、沉迷于网络、拉帮结派及打群架、偷盗、抢劫和强占他人财物等现象越来越多。对这类“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转化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及分类
“问题学生”是指具有反复、持续的攻击性、反社会性、对立、违抗行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一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时也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及社交,损害到了他人利益,如攻击或欺侮他人、破坏、偷窃、说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频繁违纪、违抗老师和家长、上网成瘾、吸烟酗酒等。“问题学生”可分为五类:学习问题生、品德问题生、心理问题生、身体问题生、综合问题生等。
“问题学生”的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事关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而言,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安宁;对于学校而言,事关教育的公平公正;对于国家而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二、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
1.尊重“问题学生”,建立感情基础,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很多“问题学生”有感情上的缺失,渴望得到尊重、关爱,但因为他们的“问题”,往往受人鄙视、敌视,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需以尊重和建立感情基础为前提。笔者班上有个叫高小龙的学生,无心向学,组织纪律差,经常打架斗殴。为了教育转化这个学生,笔者用“文火炖骨头”的方式,将爱心、耐心、苦心倾注在他身上,以期能与他进行心灵沟通。在笔者的苦心教育下,他痛改前非,渐渐成了一个尊师守纪、积极上进的学生。
2.讲究沟通方法,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基础。“话不投机半句多”,教书育人也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法得当才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笔者班里有位学生,因为这名学生的父母是老年得子,所以对他溺爱有加,使孩子形成了“不吃亏”的个性。一次英语课上他因为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他却觉得自己没有错,顶撞了英语老师,致使英语课无法正常进行。笔者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但是没有指责他,而是让他换位思考自己的言行,使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下课后他主动到英语老师的办公室承认错误,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3.调动“问题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也同样如此,只有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抓住闪光点,选准突破口,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制胜法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却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笔者班里的陈洁同学文化基础差,上课好动,但她擅长文艺表演,于是笔者让她发挥文艺表演的特长,为主题班会编排、表演节目。在小结会上,笔者当堂表扬了她,不仅树立了这位同学的自信心,也激励她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更加努力。在笔者的不断鼓励下,她改掉了上课不专心的习惯,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5.组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还应该借助优秀学生、任课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学校、家长、社会以及其他力量,全方位地对“问题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在“问题学生”的周围形成一个教育、引导、督促的教育转化网络,使他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转变思想认识。
6.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问题学生”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说教、沟通、关爱和激励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引导和督促他们的行为,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督促,才能实现有效转化。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