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故事类电视短片的悬念设置
2012-04-29郭婷
郭婷
故事是一种最根本的叙事文本,而讲故事就是一种最根本的叙事形式,因为故事可以说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最普遍、最通俗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
那么如何才能勾起人们听故事的欲望呢?这就要求在我们的故事中要有更多的悬念设置,让悬念来吊起人们听下去的欲望。那么什么是悬念呢?悬念就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有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它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也就是说,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正如时下流行的悬疑小说一样,它们的故事都是以一个或若干个悬念贯穿始终并且最后解开悬念的小说。这些故事都可以唤起人们的本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这也正是这类小说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故事上党》作为长治地区一档地域性的故事类栏目,本身就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如今,单纯的纪实不再是为少部分人能看懂的艺术,它更需要大众的接受和认可。可是要让这样的纪实片“好看”,必须得揉进去太多的因素,其中故事情节的充实让节目具有了更多的可看性,那如果是单纯故事的平铺直叙,是难以留住观众的心,所以说,故事情节的悬念设置便成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利用矛盾冲突,进行铺垫、悬念和兴奋点等技巧的设置,对素材进行故事化的处理,这样更容易被观众所接爱和认可。
我们开播的第一期节目,曾让我们煞费脑子,它是一档新的节目,虽然定位在悬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落到实处,到底应该怎么去设置其故事的悬疑性,让故事一开播就能让观众好奇,让观众有不仅要看下去本期的欲望,更得让观众有以后都想锁定我们节目的想法,所以,在第一期节目《神奇狐仙洞》的开始,我们就设置了许多的悬念,希望能达到这样一个期许。
记得节目的开头是这样的:闲了,朋友聚会,聊到神啊、仙啊什么的,有人说这东西啊,你信则有,不信则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不出个高下。于是,有个朋友就说了这么一件事,还说得神乎其神,使听者或神往或悚然。
我想这样的开头,本身就充满了悬疑,是啊,在如今,只要说到神啊,仙啊的这类话题,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空灵感,有欲知后事的感觉,再加之说的人让听到的人或神往或悚然,则更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知晓欲,所以我感觉,这样设置的开篇悬念,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其实我们的节目内容介绍的是一个平顺县的狐仙洞,但如果是简单的风光介绍,我觉得早已不再是一种吸引人的手段,就看您怎样再在实物的基础上加些悬疑,是不是会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它的兴趣呢。
所以节目的悬念设置很重要,当然方式也是多样的,刚才我说的那种设置是针对节目内容本身话题的悬疑性顺势而为的,那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正面报道,它们和那些天生具有悬念或者关注度高的选题相比,在情节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悬疑可言,因此故事要做得吸引人,就更得在悬念的设置环节上做好做足文章。在我们的节目中播过一期节目,名叫《婆婆与儿媳》,讲的是一个儿媳照顾患有精神病婆婆的故事,像这类选题既没有悬念丛生的情节,也没有出彩的现场,收视率的表现也将会是“温吞水”,这类选题在以往通常会以“故事性不强”为由被拒之门外的,但是我们的节目播出后,却有着相当不俗的收视效果,那么这样一个选题又是如何做到让观众想看的呢?
这个就得归功于编导的精心设计,巧用了故事的“第三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第三人”指的是故事当事人之外的人,比如同事、邻居、朋友都可以成为这样的“第三人”。虽然“第三人”并不是故事的主体叙述者,也不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但在故事的节目架构和逻辑推进上,却往往可以成为点睛之笔。
在《婆婆与儿媳》中,按照正常的叙事顺序,应当是从婆婆的病说起,接着讲述面对疾病和困难,身为儿媳是如何的不离不弃、忍辱负重地承担起照顾自己患病多年的疯婆婆,但如果这样讲这个故事,那就自然是毫无悬念可言了,根本抓不住人。怎么办呢?为了让故事的开头能吸引人,我们的编导刻意设置了一个悬念,以一个普通的婚礼开场,开头是这样的:我们说啊,这举办婚礼本该是一件喜庆、高兴的事,有朋友的祝贺,亲人的祝福,与相爱的人从此开始新的生活,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然而,对于家住王庄煤矿的姑娘张宏平来说,她的结婚大喜之日就不那么愉快了,就在结婚的当天,发生了至今让她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的一幕。那么,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是啊,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这就是我们编导精心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可不是,大喜的日子,只会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怎么会出现让人心有余悸的事儿呢,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事儿呢?我想这样的悬念是有着一定的张力的,它的确是有一种让人必须看下去的强烈愿望,看来这个悬念的设置是成功的。接着再往下看:
按照传统的礼节,结婚当天新娘新郎是要给父母跪拜的,由于新郎张鲜卫的父亲已经去世,这对儿新人就给母亲跪了三拜。然后,这小俩口又来到客厅,在去世的父亲遗像前跪拜,就在这时,新郎的母亲走了进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在场的宾客是目瞪口呆,发出可怕的惊叫。
说到这儿,我的心都提起来了,天啊,什么样的一幕,会让宾客都目瞪口呆,居然还会发出可怕的惊叫啊,这是一个多好的悬念啊,如果节目就此停住,我想每个观众的心都会和我一样,提在嗓子眼里却落不下来的欲罢不能。。
只见这婆婆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怒气冲冲就快步来到儿媳张宏平的身后,突然飞起一脚,冲着张宏平的身上就狠狠地踹了过去,没有任何提防的张宏平顿时就趴在了地上,满脸的痛苦,脸上冒出了冷汗。这一踹,直接就被踹成了尾椎骨骨折。众亲友和丈夫赶紧把张宏平搀扶起来,刚才还热闹的场面顿时变得空气紧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张宏平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婆婆呢?
看,这里又是一个悬念,是啊,这大喜的日子里,没有得到婆婆的祝福,却无端地挨了婆婆飞来的一脚,您说,这搁谁身上会受得了啊,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她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婆婆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去猜测的问题。
是吵,是闹,还是甩袖回娘家?遇上这么个厉害婆婆,这家还能呆吗?就在众亲友纷纷猜测时,张宏平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没关系,我的婆婆患精神病多年了,我能理解。
啊,悬念揭晓,原来这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做出来的事儿,当然这也就让人不难理解了。这就是这期故事的开端,几个悬念下来,原来是这样的原因所在,不过,我想在这个疑问解开之前,观众心中的遥控器是不会轻易地换台的,这呢也就保证了我们节目开始后收视率不会流失。
其实啊,这个悬念的设置是通过一个“第三人”完成的,这位“第三人”就是参加婚礼的宾客们,也是通过宾客的各种怀疑和揣测来成全了故事悬念的设置。在节目的前两三分钟里,我们的编导巧用“第三人”,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有效地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可见选择好、用好用巧“第三人”对节目悬念的设置,尤其对做好正面选题的故事是非常重要。
另外,作为故事类的电视节目,在设置悬念上还可以是主持人讲述时语气。比如我们的节目《神奇蜂人》,由于这样的节目本身就充满了让人新奇的悬念,是啊,挂蜂十几万,想想都不是一般人所能为的,因此节目本身便会吸引观众的眼球,可是节目时长十五分钟,如果只是主持人单纯地平铺直叙讲述,便会让人产生疲倦感,因此在节目中,如何让悬念一波又一波,就需要主持人在语言上的技巧运用了。
“这,这是什么啊,乍一看像‘黑熊,细细看来居然是如此之多的蜜蜂覆盖于一个人的身体,天哪,这的确太让人震撼和紧张了。您一定会倒吸一口凉气吧,是啊,这要搁咱普通人,飞来一只蜜蜂都唯恐避之不及,更别说几只甚至千只万只的蜜蜂群而围之了,而且当蜜蜂遍布全身之时,仍能如此的泰然处之,这,这可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的了的。”
再如,当节目走到挂蜂现场时,主持人的语言随之又一悬念:“ 啊,我现在紧张得都有些呼吸不上来了,您看我的手心也已出汗了,尽管壮举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重新再来看过程的时候,仍让我惊心动魄,好了,我也不再罗嗦了,大家也和我一样,再次来关注那一壮举的成就时刻。”
这些都是主持人在讲述这期节目时,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这些语言,还不等观众去看便让人产生一种同节目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的悬念之感。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地设置悬念,巧妙地设置故事的结构,才能使节目的情节化叙事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参与及体验,使节目具有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自然而然地节目也就具有了很强的可看性。
(作者简介:郭 婷,山西省长治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故事上党》栏目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