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2-04-29刘长福
刘长福
摘要: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以优化提升实验室仪器存量为主导,以构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特色为突破口,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34-02
随着科学知识的迅速普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以物质代谢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转移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及实验技能,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为适应现代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实验教学改革的环境为学生拓展实践技能、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1]。为了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教研室自2004年起逐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综合分析、研究论证、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研究室,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各学科的强强联合,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进行相关探索。
一、以优化提升实验室仪器存量为主导
将本教研室所有仪器设备统一规划管理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使用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仪器使用率在4次×3学时×12组×15周/年,现在的仪器使用率为46次×3学时×80组×17周/年。及时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使之能跟上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如吸量管已逐步用加样器代替,使加样量更准确,实验时间缩短,实验数据更准确。及时更新淘汰落后的仪器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水平。实验常用仪器每2人一组,自行保管,损坏按比例赔偿。每次实验完毕,实验教师按仪器清单逐组验收检查,确保无损失。自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实施赔偿制度以来,仪器损坏率大大下降,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学校节约了实验教学经费。此经验曾经被中国教育报报道。
二、以构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特色为突破口
以生物化学及生物学特色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亮点。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常用的应用技术,如离心机、比色分析、层析、光谱、电泳、PCR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录制成光盘,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另外,质粒DNA的提取与电泳检测、DNA片断的回收、纯化和检测、DNA double helix概念,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等可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较细腻清晰地分解表达知识的层次,使知识通俗易懂,活跃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课外主动学习[2]。依据实验的要求由实验教学的教师逐一讲解使用,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仪器名称、功能、使用注意事项等,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
三、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目的
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创建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以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为原则。教研室实验教学改革主要面向实验教学及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是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宽松学习环境,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智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指导教师的科研特长,设计了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与需求。
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将多个相关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连续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它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束缚,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传统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往往仅限制在某个章节的一个知识点,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是联系不上所学的知识点。因此,实施综合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改革之势。综合性实验中的实验方案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它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4]。具体方法是:(1)自配试剂及质量评价。如双缩脲试剂、碱性铜试剂、奈氏试剂、磷钼酸试剂等的自行配制,使其了解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2)总蛋白(TP)测定与线性范围;(3)白蛋白(Alb)测定与重复试验;(4)葡萄糖
(Glu)测定与干扰试验;(5)尿酸(Ua)测定与回收试验;(6)实验方法学比较。如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依据不同的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选择a:凯氏定氮法,b:双缩脲法(Biuret法),c:紫外吸收法,d: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e: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F:SDS(SDS-PAGE电泳法),共6种实验方法进行选择比较应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实验教师配好试剂,学生进行加样、显色、计算数据的教学模式。
(一)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
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用实际应用较多、与科研密切相关的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来替代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更新与进展,以适应科研、工作实际的需要[5]。通过实验内容的改革,实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从总体上提升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为其以后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不断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实验教学途径,更新观念,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改革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设计性、开放性、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进行再认识,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进而整合优化,顺应了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
(二)注重研究性实验
医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一些常见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用于诊断冠心病、转氨酶用于肝病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血清尿素氮含量对肾衰竭的诊断等。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结合,产生医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许多领域,例如:研究生理功能失调与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物化学,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与代谢途径为中心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与器官移植和疫苗研制有关的免疫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6]。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学生通过研究性实验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改良教学仪器和制作教学软件(课件),写出切合实际的研究论证报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技能的活动。
(三)科技创新性实验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学生通过暑、寒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确定研究方向,根据竞赛内容自行选题、准备试剂、实验规程、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实验活动。科技竞赛为学有余力和对科技创新竞赛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科技创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建设,加快实验教学服务体系的完善,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有力的支持,培养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素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最佳平台。实验实践技能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不但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高小宁,黄丽丽.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
高教论坛,2012,(1).
[2]张波,贯会明.开放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作
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
[3]张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
与技术,2009,(8).
[4]李振键,金军,邓慧云,等.实验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
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
[5]陈步云,李红,李爱群,等.构建实验教学大平台,培养具
有创新意识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6]李桂芝,赵玉双,王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J].计算机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