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
2012-04-29张嵘
摘要: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受蓟忽视和抑制,甚至处于“亚文化”状态,但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也面临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它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并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群众文化事业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群众文化的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
二、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误区
近年来,又改为“社会文化社会办”。这个口号提出的初衷是让社会力量来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兴办文化产业,补充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群众提供服务之不足。但也正是这个口号传递给了决策层一个错误的信息:“群众文化群众办,专业文化政府办”。由此,误导了有决策权的领导或有制约权的相关部门,他们把群众文化事业视为群众自己的事情,放任自流,甚至要给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断奶”,让其自生自灭。
(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就是办文化产业的误区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的文化服务具有企业的一般性质,即商品属性,但是,更具有事业的属性即示范性、引导性、公益性。而文化企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就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通俗地讲,文化产业就是用文化来赚钱,其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文化事业就是用钱来发展文化,其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但较长时期以来,从理论界到决策层,都把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的文化服务活动称之为兴办文化产业。
实质上,产业与事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二者追求的终极目的不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的职责要求,其服务目的在于通过服务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同时,寓教于乐,教化涵养国民素质,其服务收益是补充国家财政拨款之不足,投入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活动,同时给予辅导和指导,尽最大所能地满足广大群众合理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情趣。
三、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
(一)创新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一点需要正视:文化物质基础设施并不等同于文化生活本身,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的参与性。如何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真正的体现出“文化为民”的宗旨,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要注意到活动形式的创新,任何艺术形式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的各种活动,几年中都是一个形式,就会对人民群众失去了吸引力,不利于群众参与性的提高。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比如在夏季,可以开展消夏文化广场、诗歌朗诵晚会,而到了冬季,则可以开展一些和春节有关的喜庆民俗演出活动,力求做到常办常新,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以体现群众文化的真谛。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比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所有这些理念都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并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我们开展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三)重视虚拟载体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群体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加速了全球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一些群众的公共情结、公共情怀在互联网上聚结,形成各种类型的虚拟社团。微博、博客作为自媒体的代表,有时传播的信息更快、更全、更准,虚拟载体成为群众文化创新的亮点。
利用虚拟文化创新的平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既能够使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光彩夺目,又能够使外来优秀文化成为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时尚。
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大力培养能快速适应和擅长利用现代化新型媒体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培训机制,使人才队伍的素养能及时跟进群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加强网络沟通。善用网络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管理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主动引导舆情,注重受众的参与互动和分享体验,建构“网络领袖战线”,分析热点文化议题,加强与版主的沟通,达成网络共识,让先进的文化概念开启群众心智。虚实互动,以技术、创意为引擎,打造文化惠民平台、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在网上树立文化新地标。
(作者简介:张嵘(1980.10-),初级职称,现在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从事群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