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代磁州窑虎形瓷枕

2012-04-29黄静

群文天地 2012年13期
关键词:瓷枕磁州窑金代

黄静

摘要:通过古代瓷枕的发展史,对金代磁州窑以及虎枕的探索,进而对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珍藏的卧形虎枕的了解,发现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金代;瓷枕;磁州窑

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现珍藏有一件珍贵的卧形虎枕,在2008年周口市举办的赴澳门参展的文物中,它以其优美的造型、精美的纹饰被选为周口文物的代表,随同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共赴澳门参展,让更多的海内外华人一睹它的风采。

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同其他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烧制,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技术的出现,瓷枕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因为瓷枕非常硬。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原因是枕上有字,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又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些提醒的话写在枕头上,就是给人提醒,北宋女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薄雾浓云愁,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里提到的玉枕,就是白釉瓷枕,古人喜爱瓷枕,因为它不仅有清凉沁肤之功效,甚至有“名目益精,至老可细读书”的说法,备受人们喜爱。我们今天觉得瓷枕硬,没法枕。而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上记载司马光就睡一种“警枕”:截一块圆木头,枕在脑袋下,上面还坠一个铃铛。铃铛一动,你就醒了。司马光之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就因为睡了这枕头,珍惜光阴啊!

历代瓷窑绝大多数都属民窑,相对于宫廷(朝廷)兴办的官窑(玉窑)而言,民窑所经营的是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是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所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民窑所生产的瓷器称“客货”,造型纹饰不受官府拘束,风格与官窑瓷器迥然不同,题材丰富,画笔自由奔放。五代时期出现官办瓷器,宋代有汴京官窑相修内司官窑的命名,如宋窑有磁州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等。

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北方窑口非常多,只不过在学术上没有划分,人们就把北方广袤土地上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成为磁州窑。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 而文字装饰是其他窑口非常罕见的,这种书写的文字与当时的政治有关,体现了宋人的哲学:祈求家国永安,愿意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北方的窑系所烧制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烧制出来的瓷枕造型丰富,如虎枕、狮枕、犀牛枕等;人形枕中有孩儿枕、仕女枕等;几何式样中有长方形、八方形、椭圆形、银锭形腰圆、鸡心、云头、花瓣等,随意为形。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时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区别。唐朝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刻、绞胎为主,宋元时代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瓷枕的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的情况。

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卧形虎枕为金代磁州窑所烧制的,长33.5厘米,宽14.5厘米。通体呈卧虎状,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底无釉,以虎背为枕面,饰褐色折枝花纹,以划花叶脉草叶纹衬托。枕壁的虎须、眉及身、尾部的花纹用褐色草叶纹装饰,且虎的眉、耳、尾尖部施红釉。虎鼻为两透孔,胎细密,呈灰白色,饰以白色化妆土。通体施白釉,釉微泛黄,釉面以黑褐彩绘有花纹。此虎枕两眼圆睁,形象逼真、葡匐在地,造型别致,端庄朴实,做工精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以夸张的手法,展示着虎的威猛,前肢刻划有虎爪指纹,增加了老虎跃动的气势。塑造的老虎形象,给人感觉:老虎虽背上承受重压,但泰然自若,呈欲站起状,肌内在运动和用力的神情,就是说形象是静止的,但神情却在运动。静和动处理相当协调。把生活中的凶猛野兽塑成安详、可爱的形象,以适合人们休息环境,特别是其绘画艺术,为大写意花纹,画风粗犷流畅,图案精美,整体纹饰一气呵成。瓷枕由枕面、四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前低后高,枕内中空。虎鼻为两透孔是工匠们专门留来用以释放枕内的热气,也是为了防止烧造变形,这样巧妙的设计既保证了枕的完美,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采用虎的造型作为瓷枕的造型,是因为虎在人们心目中,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机勃勃的代名词。虎是“山兽之君”,据《风俗通义·祀典》所言,虎属阳刚的幼物,毛色美丽,而且嗅觉发达,行动敏捷,一旦发怒,则虎啸龙吟、威风凛凛。历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虎已成为“智”、“勇”、“力”的象征。虎深得中华民族的喜爱,把它的形象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小孩子穿的鞋子、睡的枕头、戴的小帽子和日常玩具等,也以虎头或老虎作为主题。据我国古代民间传说,睡虎枕可使群魑辟易,百毒不侵,亦即有护身安神的作用。这件虎形枕为金代磁州窑所制,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磁县,因古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烧制的品种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同当时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枕是其器物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纹饰以白地黑(褐)花为主,一般施有化妆土。题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花卉为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保存的这件虎枕的各种信息也正好说明了它为典型的金代磁州窑系的代表器物,具有断代意义,能较好地反映金代制瓷工艺的杰出水平。

金朝是中国女真族十二世纪初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代陶瓷业在中国窑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金代陶瓷资料的不断发现,对金代陶瓷的了解认识也日渐清晰。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

金代迁都前在东北地区所生产的陶瓷水平较低,主要窑口有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这两处窑口的金代瓷器制作无论从釉色还是从胎质来讲均较为粗糙,釉色釉面普遍混浊不纯,胎质粗厚且多杂质,烧结程度低,装饰纹样方式较简单,仅见有白地绘黑花器物。金代后期迁都燕京之后在关内生产的陶瓷则有了较大的发展,金统治下河北曲阳的定窑、磁县的观台窑、陕西铜川黄堡镇的耀州窑、山东淄博市的磁州窑等均有金代瓷器发现。

这些窑口的瓷器造型多承袭宋式的日用器皿,较典型的有双系、三系、四系瓶、系耳罐等。金代瓷器的装饰纹样总的趋势是日益简化,题材以各种折枝、缠枝、花卉为主,亦见人物、水波、鱼、鸭等。在工艺技法上,定窑的刻花、划花最为突出;磁州窑的笔绘艺术最具特色,其笔画简练,线条明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

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从考古出土地区看,它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或以女真人统治的北方地区及其边缘区域为主。

虎枕最早出现于唐代,福州市博物馆和浙江天一阁博物馆都收藏有唐代虎枕。但早期的虎枕器形相对于后代都要小,虎背的上面粘贴有枕板。盛行于金代的虎枕,器形较唐代增大了很多,长度多数在三十厘米以上,有的甚至接近五十厘米,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在陶瓷艺术发达的金代,虎枕就是一朵绽放的奇葩。

就今天而言,辟邪之物一样很多,但以虎头为枕来辟邪、驱病,却是以虎形为物而益世人的良好选择,完全承继了早期以来以虎为题材的枕头给世人带来辟邪、瑞祥的愿望。虎枕在形体上虽然以成为历史的美好记忆,而现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布老虎枕,正以它别样的姿态为我们祈求着平安、祥和。

(作者简介:黄 静(1973-),女,河南周口人,1991年在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工作至今,现任馆员,从事文博研究。)

猜你喜欢

瓷枕磁州窑金代
瓷枕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