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绿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

2012-04-29陈志良,李海云,李子院,郝再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筛选叶绿素

陈志良,李海云,李子院,郝再彬

摘要:以叶绿素为培养基成分,在不添加无机盐的条件下,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降解叶绿素的菌株;经过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为曲霉属中的一种,菌株命名为GLHZB319,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内,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1101。在温度为30 ℃、摇床转速100 r/min、自然pH、GLHZB319菌株接种孢子量为1.0×106个/mL的培养条件下,把100 mL的叶绿素水溶液培养3 d,溶液的吸光度值由0.310降解到0.002,降解率达到99%。

关键词:叶绿素;降解菌;筛选

中图分类号:Q945.11;Q948.12+2.3;Q93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92-04

Screening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Bacterium

CHEN Zhi-liang,LI Hai-yun,LI Zi-yuan,HAO Zai-bi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Abstract: Taking chlorophyll as culture medium component, and adding no inorganic, a strain capable of degrading chlorophyll was isolated from soil.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it belonged to the genus Aspergillus Mich.ex Link:Fr.. The strain was named GLHZB319, and preserved in Chinese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ollects number: CCTCC No: M2011101). At 30 ℃, shaking speed 100 r/min, natural pH, with GLHZB319 natural strains inoculation quantity 1.0×106 ind./mL, the absorbance value of 100 mL chlorophyll solution was decreased from 0.310 to 0.002 after 3 d, 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99%.

Key words: chlorophyll; decomposition bacterium; screening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及藻类、光合细菌中,分布的部位主要是内囊体膜;叶绿素类型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占的比例较大,通常叶绿素a∶叶绿素b=3∶1,它们难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1,2]。叶绿素是叶绿酸的二醇酯,是由叶绿酸(镁卟啉衍生物、二元羧酸)的两个羧基分别与甲醇(CH4O)和植醇(C20H40O)发生酯化反应所形成的,是对光、热、酸等环境条件不稳定的物质[3-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结构上的差别仅在于第二吡咯环上的一个-CH3被-CHO所取代[7,8]。

在植物界有7 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在民间约有5 000种草药用来治疗日常的各种疾病,在中药材中有40%是由绿色植物提供。现代食品和药品的提取需要脱除叶绿素[9],目前在工业生产上脱除叶绿素的方法主要有:①物理吸附法,包括大孔树脂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②化学氧化法,包括双氧水氧化法或次氯酸钠氧化法;不过这两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降解叶绿素是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0]。

试验通过微生物培养,利用叶绿素为培养基成分,在未添加无机盐的情况下,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叶绿素的菌株,经显微形态观察分析,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x Link:Fr.)[11],命名为GLHZB319菌株,并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里,保藏编号CCTCC No:M201110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剂与用品主要试剂如丙酮、碳酸钙、葡萄糖、20%甘油等都为化学纯;琼脂为食品级,马铃薯为市售;叶绿素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叶片里提取[12];剑麻(Yucca gloriosa L.)麻丝由南宁剑麻集团提供。

1.1.2仪器主要有Cary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公司﹚、SW-CJ-1F超净工作台﹙苏静集团安泰公司﹚、Nikon E200型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系统﹙江南光电有限公司﹚、MIR-254 恒温培养箱和DHG-942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等。

1.1.3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PDA);筛选培养基(叶绿素平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叶绿素+琼脂。各培养基均在1×102 kPa下灭菌30 min。

1.1.4土壤表样采集土壤样品来源于桂林市区的七星公园、穿山公园、南溪山公园等公园内的林下表土,采样时先铲去地表的覆盖物,再铲掉0.5 cm厚的表土,然后取土壤样品。

1.2菌种筛选

分离试验采取平板稀释法[13],具体操作是称取土样1.00 g,加入盛有25 mL去离子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 min,使土样均匀分散,配制成土壤悬浮液,静置15 min后,吸取土壤悬浮液3~5滴,滴于叶绿素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环涂布均匀,于30 ℃恒温培养3~4 d后检查鉴定。对于能在平板上生长的菌株继续纯培养,待长出合适的单菌落后,挑取单菌落划斜面并编号,继续在30 ℃培养3~4 d。然后从斜面上挑取菌落在叶绿素水溶液中进行发酵,进一步筛选对降解叶绿素效果更好的菌株。

1.3方法

1.3.1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经过叶绿素平板筛选,共计有10株菌株能正常生长;再经过水溶液发酵复筛后,最终确定了一个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的菌株;将筛选得到的菌株接种至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 d,在无菌条件下用去离子水洗下孢子,再用8层纱布过滤除去菌丝,制成孢子悬浮液,并定容至100 mL,在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用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计算悬浮液中的孢子数量,每个稀释梯度做3个平行,取平均值。

1.3.2菌株脱色能力测定采用相对值[5]表示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将含有叶绿素的水溶液采用Cary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找出最大吸收峰的位置,以此波长的吸光度值变化作为参考依据。在叶绿素水溶液中接入1 mL用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计算出孢子数量的悬浮液,经过3 d的发酵,用Cary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计算脱色率(降解率),比较菌株的降解效果。脱色率= [(A0-At)/A0]×100%。式中,A0为脱色前的吸光度值,At为脱色后的吸光度值[14]。

1.3.3种属鉴定对经过叶绿素平板筛选、水溶液发酵复筛得到的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的菌株,按照文献[15]、文献[16]的方法,在Nikon E200型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系统里进行形态观察、分析,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

1.3.4菌丝、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观察采用载玻片湿室培养法对经过叶绿素平板培养基筛选、水溶液发酵复筛得到的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的菌株进行培养,在不破坏其自然生长状态的前提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载玻片湿室培养法具体操作如下:①准备湿室,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上依次放上“U”形载玻片搁架、载玻片、盖玻片(2片),盖上皿盖,外用白纸包扎,高压灭菌(1×102 kPa)20 min后,于DHG-942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60 ℃干燥60 min,备用。②接种,用接种环将筛选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湿室的载玻片上,每张载玻片可接2点,接种时只要将带菌的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碰几下即可(接种量不要多,以免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而影响观察)。③加培养基,用无菌细口滴管吸取少许熔化并冷却至45 ℃的叶绿素平板培养基,滴加到载玻片的接种处,叶绿素平板培养基应滴得圆而薄,直径约为0.5 cm(滴加量一般以1/2小滴为宜),注意保持无菌操作。④加盖玻片,在叶绿素平板培养基未彻底凝固前,用无菌镊子将皿内的盖玻片盖在琼脂薄层上,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使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相当接近,但不能压扁(盖玻片不能紧贴载玻片,要彼此留有小缝隙,一是为了通气,二是使各部分结构平行排列,易于观察)。⑤倒保湿剂:每皿倒入约3 mL、20%的无菌甘油,使皿内滤纸完全湿润,以保持皿内湿度,盖上皿盖。制成载玻片湿室,于恒温培养箱中30 ℃培养5 d。⑥观察。将培养好的载玻片取出,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1.4叶绿素降解应用试验

以PDA培养基为底物,用发酵3 d后的经过叶绿素平板培养基筛选、水溶液发酵复筛得到的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的菌株溶液处理南宁剑麻集团提供的未去除叶绿素的剑麻麻丝,以没有用菌株液处理的未去除叶绿素的剑麻麻丝作为对照,然后在30 ℃下100 r/min振荡培养24 h,用水洗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麻丝表面叶绿素的降解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平板计数结果

对经过叶绿素平板筛选、水溶液发酵复筛得到的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的菌株孢子悬浮液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用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计算孢子数量,得到的试验数据为1.0×106个/mL。

2.2分类地位确定

对筛选得到的降解效果好、生长较快菌株经显微形态观察分析,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x Link:Fr.),并命名为GLHZB319菌株。将该菌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2011101。

2.3脱色能力测定以及菌株降解效果

采用Cary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叶绿素水溶液最大吸光度值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含有叶绿素的水溶液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分别是677、639、422 nm,由此选定677 nm为叶绿素的吸收波长。

GLHZB319菌株降解效果见图2。试验证明,叶绿素水溶液中接入1 mL数量为1.0×106个/mL的GLHZB319菌株孢子悬浮液,经过3 d的发酵,能将叶绿素水溶液的吸光度值从0.310降解到0.002,降解率(脱色率)达到了99%以上。

2.4菌丝、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

采用载玻片湿室培养法使GLHZB319菌株在载玻片上自然生长,在不破坏其自然生长状态的前提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结果见图3。由图3A、图3B可见,GLHZB319菌株在PDA培养基上30 ℃、培养5 d后,菌落直径可达6~7 cm;菌丝生长良好,为棉絮状至绒毛状;最初绿色,逐渐变为灰色,而培养基反面呈灰白色。由图3C可看出,GLHZB319菌株的孢子梗没有分支,孢子梗顶端膨大为近似圆球状;另外在生长过程中不产生次生小柄。由图3D可见,它的分生孢子为串珠状,集中在孢子梗的上半部,散开呈扇形生长。

2.5剑麻麻丝叶绿素降解应用试验

GLHZB319菌株液处理未去除叶绿素的剑麻麻丝的降解试验结果见图4。图4左边为剑麻叶片中抽出的麻丝,表面附有大量的叶绿素;右边为被GLHZB319菌株作用后的麻丝。从图4中可见,GLHZB319菌株作用后的麻丝表面干净,没有叶绿素残留,说明GLHZB319菌株对叶绿素的降解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价值。

3小结与讨论

试验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降解叶绿素的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x Link:Fr.)菌株,命名为GLHZB319;该菌株能以叶绿素为营养底物进行生长,对叶绿素的降解率高。目前已有部分关于微生物脱色降解染料的研究报道[17-20],但利用生物工程方式降解叶绿素的报道尚未出现。而在剑麻麻丝的工艺处理上,对叶绿素的脱色主要是采用双氧水氧化法,但是双氧水脱色对麻丝的纤维分子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会影响麻丝的强度;同时双氧水有化学残留,对高档剑麻纺织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试验得到的GLHZB319菌株,对未去除叶绿素的剑麻麻丝的脱色作用十分明显,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价值,建议进行中间试验,以进一步完善与深入探讨GLHZB319菌株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 [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史典义,刘忠香,金危危. 植物叶绿素合成、分解代谢及信号调控[J]. 遗传,2009,31(7):698-704.

[3] M?譈HLECKER W, KRAUTLER B. Breakdown of chlorophyll: Constituent of nonfluorescing chlorophyll-catabolites from senescent cotyledons of the dicot rape[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6,34:61-75.

[4] 郝锵.中国近海叶绿素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调控机制研究 [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5] 任亚梅.猕猴桃果实叶绿素代谢及生理特性研究[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 SUZUKI T, KUNIEDA T, MURAL F, et al. Mg-dechelation activity in radish cotyledons with artificial and native substrates, Mg-chlorophyllin a and chlorophyllide a [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43(5):459-464.

[7] 陈文峻,蒯本科.植物叶绿素降解[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4):336-338.

[8] 黄持都,胡小松,廖小军,等.叶绿素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3):114-118.

[9] 郭文华,童路.试论现代植物药[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1999,1(3):41-43.

[10] 唐蕾,毛忠贵.植物叶绿素降解途径及其分子调控[J].植物生理学报,2011,47(10):936-942.

[11]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齐祖同.中国真菌志(第五卷)曲霉属及其相关有性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2] 麻明友,麻成金,肖桌柄.猕猴桃叶中叶绿素的提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6):140-143.

[13]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4] 卢东昱,崔新图,黄镜荣,等.叶绿素吸收光谱的观测[J].大学物理,2006,25(1):50-53.

[15] 戴芳澜.真菌的形态和分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6]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7] 李妮,李张,余明雄,等.一株无色杆菌属菌株对孔雀绿的脱色降解[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4):529-533.

[18] ZHANG X Y, YAN K L, WANG H X. 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iphenylmethane dyes by white rot fungus in rice straw media[J].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2006,12(2):255-258.

[19] 姚燕来.四氢呋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0] 张莉. 白腐菌漆酶酶学性质及其对酚类化合物的降解特性研究[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筛选叶绿素
提取叶绿素
锌对白菜和香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叶绿素家族概述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报告
水稻中后期病害药剂筛选试验初探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色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