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研究

2012-04-29王林唐金焰刘宇刘家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抚仙湖生态系统脆弱性

王林 唐金焰 刘宇 刘家忠

摘要:为了稳定保护抚仙湖优良的生态环境,防止人为过度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据30年的水文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研究分析表明,抚仙湖由于自然因素的敏感性属结构型脆弱性;同时又受湖盆区人类活动外部驱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近年来抚仙湖水体有机营养物质逐年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了7~10倍,透明度下降了2.7 m,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上升了2.1倍,这是湖泊自然因素敏感性和人类活动影响叠加的结果。因此,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要维护抚仙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抚仙湖的资源开发利用应当慎重。

关键词:抚仙湖;生态系统;脆弱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P343.3;X171;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68-04

Study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xian Lake

WANG Lin1,TANG Jin-yan2,LIU Yu2,LIU Jia-zhong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Yunnan,China;

2. Yux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Yuxi 653100,Yunnan,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xian Lake stably and prevent the influence of excessive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 lake ecosystem, the vulner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xian Lake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hydrological data and water quality data in 30 years, the vulnerability of Fuxian Lake belonged to structural class due to the sensitivity of natural factors; meanwhile,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in lake-basin area also caused human activities stress vulnerability. In recent years, organic nutrition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increased by 7~10 times; the transparency dropped by 2.7 m; and TLIc was increased by 2.1 times as the result of the superposition of influence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Facing various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essure caus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n Fuxian Lake basin should be cautiousl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ecosystem in Fuxian Lake.

Key words: Fuxian Lake;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生态环境脆弱性包括结构型脆弱性和胁迫型脆弱性。结构型脆弱性主要是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决定的,主要体现在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胁迫型脆弱性是导致生态系统脆弱的驱动力,主要是外部环境扰动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1,2]。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距昆明市60 km[3,4]。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间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 722.5 m,湖面积216.6 km2,湖容积为206.2亿m3,湖水平均深度为95.2 m,最深处有158.9 m,湖容量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个洱海的水量、4个太湖的水量,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5]。这里的水质极佳,晴天时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一般为5 m,有的可达7~8 m。由于湖水深、风浪大,以往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在湖中生长。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大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抚仙湖水域的浮游生物量有所增加、有机营养物质逐年升高、湖水透明度出现了下降的迹象,表明抚仙湖优良的生态系统已渐渐处在失衡的状态[6]。为了维护抚仙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高人们对抚仙湖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的重视程度,对抚仙湖自然生态系统及近30年来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抚仙湖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从而警示抚仙湖资源利用应慎重开发。

1研究方法

1.1水质监测资料及分析研究时限

对云南省玉溪市环境监测站1980~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1980~2010年的水文资料,并对湖盆区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1.2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通知》要求,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抚仙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的程度进行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7,8]。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富营养化评价就是通过与水体营养状态有关的一系列指标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水体的营养状态做出准确评估的过程。常用的指标(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石油类污染物等[9-11]。

2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成因分析

2.1结构型脆弱性

2.1.1径流汇水面积小调查结果显示,抚仙湖陆地径流汇水面积为463.0 km2,当湖面高程为1 722.5 m时,水域面积约216.6 km2,汇水面积仅为湖泊面积的2倍。流域内主要入湖的河流有34条,河床比降较大,平均坡降达103 %,且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多为间歇性河,河流短小,最长的21.0 km,其余是2.0~10.0 km以下,最短的只有1.3 km;并且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

2.1.2水量变化小据抚仙湖海口河水文站自1953年以来的水文实测统计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水位1 721.00 m(黄海高程),湖水容积为189.3×108 m3。历年最高水位1 722.41 m(1966年10月16日)、最低水位1 720.31 m(1978年5月1日)、绝对变幅2.10 m,历年平均变幅仅为0.70 m,其相应的湖泊蓄水量变化为2×108 m3,约占总蓄水量的1%,其最大蓄水量变化只有3.4×108 m3,占湖水总量的1.8%,说明抚仙湖蓄水量变化非常微小。

2.1.3湖泊换水周期长抚仙湖无过境河流,水源完全靠降雨量补给;据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1.67×108 m3,湖面降雨2.17×108 m3,地下泉水0.28×108 m3。湖面蒸发量 2.70×108 m3,多年平均流出量1.16×108 m3,换水周期长达167 a[4]。

2.1.4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小由于抚仙湖属断陷型湖泊,具有湖岸较陡、湖滨缓冲带较窄的特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抚仙湖水生植物只有9种[4],分布面积20 hm2,还不到湖面面积的1‰,并且种类单一,主要分布在避风的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布深度不超过5 m[12-14]。

以上分析表明,抚仙湖自然因素特殊,来水仅靠降雨径流补给,而且径流汇水面积小,湖泊补给系数仅为4.92,这些因素决定了抚仙湖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15-17]。

2.2胁迫型脆弱性

2.2.1流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抚仙湖流域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态植被基本被破坏,现有植被系统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系统,针叶林的灌木草被简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不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功能强大。整个流域森林覆盖率仅有26.5%[18,19],据2004年云南省土壤侵蚀卫星遥感调查资料和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54.7×104 t/a,入湖泥沙量21.2×104 t/a[20-27]。

2.2.2入湖污染物滞留严重,缺乏清洁水补给流域内居住有17.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3万,有耕地3 490 hm2;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湖中,形成了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的格局。据监测,主要34条入湖河流的水质均为Ⅴ-劣Ⅴ类,大量的污染物沉淀累积于湖内,而流出的是Ⅰ类水质[21]。经调查,流域内入湖污染负荷TN为1 099.5 t/a,TP为173.1 t/a[28],但随水流出和水产品输出的TN只有42.28 t/a,TP为6.88 t/a,入湖的氮、磷滞留率高达96.15%和96.03%。大量的营养元素逐年滞留于湖中,已经处于“纳污吐清”的恶性循环中[22-26,29-33]。

3抚仙湖生态系统变化趋势

由于抚仙湖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湖泊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3.1水质发展趋势分析

依据抚仙湖3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结果[34],抚仙湖水质目前总体虽然保持Ⅰ类[35],但水质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明显变化的主要因子是BOD5、CODMn有机质污染物,且BOD5浓度上升了2倍,CODMn上升了0.58倍,具体见图1。

3.2浮游植物变化趋势分析

从历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80~2004年抚仙湖浮游植物生物总量增长了10.5倍,优势种类绿藻门的生物量增长了近16倍,硅藻门增长了19倍。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2000~2004年短短的5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增长了4倍,仅绿藻门的生物量就增加了4.5倍,硅藻门增长了7.6倍[13,14,36]。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有所减缓,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这种发展趋势是惊人的。随着藻类生物量的增加又直接影响湖水透明度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抚仙湖的透明度在10~12 m,20世纪80年代7~10 m,20世纪90年代5~7 m,目前只有6 m左右,和80年代相比透明度下降了2.7 m[16,17]。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彼此间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发展趋势十分明了,详见图2。这表明人类活动通过叠加在自然变化的背景上,使影响程度日趋增强,并已上升为生态环境脆弱演变的主导因素[37,38]。

3.3抚仙湖富营养化发展趋势

对抚仙湖历年水体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抚仙湖营养状态仍为贫营养,但湖泊水体营养状态呈上升趋势(图3)。30年来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由1980年的6.00上升至2000年的18.55,上升了2.1倍[36],2000~2010年营养状态指数维持在18~19之间。这种速度比起自然演变是十分惊人的,这是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是抚仙湖生态系统本质的改变,这种变化有损于湖泊原生态系统功能。

4小结

抚仙湖属典型的自身结构型脆弱性生态系统,同时由于湖盆区人类的生活、生产外部驱动力的作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已形成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因此,抚仙湖生态系统脆弱性是湖泊自身自然因素敏感性和人类活动影响叠加的结果,其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30年来抚仙湖有机营养物质逐年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了7~10倍,透明度下降了2.7 m,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上升的态势,表明抚仙湖优良的生态系统已在渐渐失衡。因此,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要维护抚仙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抚仙湖的资源开发利用应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 吴献花,李荫玺,侯长定. 抚仙湖环境现状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66-68..

[2] 仇国新,李曼碧,贺彬.滇南湖群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0,19(增刊):113-116.

[3] 王小雷. 云南高原湖泊近现代沉积环境变化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抚仙湖[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5] 艾建林,温庆忠,陶晶.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森林植被及其水土保持价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10-11012..

[6] 侯长定.抚仙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原因分析[J].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3):39-4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资源评价[M]. 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1992.

[8] 吴宇.富营养化:中国湖泊面临的治理难题[J]. 生态经济,2008(9):14-19.

[9] 何宗玉.云南抚仙湖沉积环境及其对人为扰动的响应[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3.

[10] 李荫玺,陆娅,刘红,等.抚仙湖浮游植物发展趋势分析[J].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3):223-226.

[11] 杨柳.云南湖区环境协调性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抚仙湖湖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02.

[12] 熊飞,李文朝,潘继征. 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2008,16(3):288-297.

[13] 夏天翔,李文朝,熊飞. 抚仙湖不同类型岸带沉水植物分布及水体氮磷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7,26(6):846-852

[14] 熊飞,李文朝,潘继征,等. 云南抚仙湖沉水植物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3):277-282.

[15] 向安. 云南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噬藻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16] 潘继征,熊飞,李文朝,等. 云南抚仙湖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湖泊科学,2008,20(5):681-686.

[17] 荆春燕,张秀敏,赵祥华. 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10-111,114.

[18]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玉溪市“三湖”径流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 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9.

[19] 夏天翔,潘继征,刘雪华,等. 抚仙湖水体氮磷变化及其非点源污染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4):1340-1345.

[20] 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R]. 昆明: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2006.

[21] 王林,吴献花,郭红,等.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调查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64-68.

[22] 王小雷,杨浩,丁兆运,等.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沉积速率变化研究[J]. 地理学报,2011,66(11):1551-1561.

[23] 李正兆,高海鹰,张奇,等. 抚仙湖流域典型农田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1):286-290.

[24] 高海鹰,蒋鸿昆,张奇. 抚仙湖梁王河流域农业区降雨及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水质关系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3):132-136.

[25] 蒋鸿昆,高海鹰,张奇,等. 抚仙湖梁王河流域农业耕作与流域水质响应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0):2294-2300.

[26] 徐进,张奇,王世和,等. 云南抚仙湖湖滨带复合湿地的脱氮效果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3):13-15.

[27] 张奇,徐力刚. 抚仙湖集水域径流过程的观测与模拟[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4):1946-1950.

[28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R].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

[29] 夏天翔,李文朝,潘继征.抚仙湖流域不同农业模式砾质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氮磷流失风险评估[J].湖泊科学,2008,20(1):110-116.

[30] 徐金涛,张奇,徐力刚. 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入湖水量模拟[J]. 湖泊科学,2007,19(6):718-726.

[31] 夏天翔,李文朝,冯慕华. 抚仙湖流域砾质土有机及常规肥料淋溶模拟研究[J]. 土壤,2008,40(4):596-601.

[32] 夏天翔,李文朝. 抚仙湖北岸有机与常规种植菜地土壤氮、磷流失及累积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3):560-564.

[33] 夏天翔,李文朝. 抚仙湖流域有机-常规种植菜地土壤磷素淋溶模拟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3):19-27.

[34] 玉溪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玉溪市1980~2010年环境质量报告书[R]. 云南玉溪:玉溪市环境保护局,2011.

[35]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36] 李荫玺,王林,祁云宽,等.抚仙湖浮游植物发展趋势分析[J]. 湖泊科学,2007,19(2):223-226.

[37] 李荫玺,刘红,陆娅,等. 抚仙湖富营养化初探[J]. 湖泊科学,2003,15(3):285-288.

[38] 刘阳,吴钢,高正文.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8,27(3):447-452.

猜你喜欢

抚仙湖生态系统脆弱性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抚仙湖恋歌
走进抚仙湖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