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艺术与大众传播的先行者——安迪·沃霍尔

2012-04-29李磊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3期
关键词:复制大众传播跨界

李磊

【摘要】在所有美国艺术家中,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书和文献是最多的。他比同时代文化人对所处时代的认识高出一筹,他把艺术放入了无从讨论和消解标准的范围内,并懂得如何把思想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生活解说出来。今天人们对艺术与商业文化、艺术与流行文化关系的认识,很多都来自安迪·沃霍尔。他的艺术思想包含了很多可能性的种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发出奇异的东西。

【关键词】大众传播;复制;跨界

如果在20世纪的艺术市场上需要记住两个名字的话,那必定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连续7年时间里,他们都是国际艺术市场最受欢迎、身价最高的艺术家。2007年,当代艺术的价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沃霍尔的年度总成交额甚至超过了毕加索1亿美元。众所周知,安迪·沃霍尔以波普艺术(POP Art)闻名,作为艺术史上的标杆性人物,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名人或生活消费品,且始终保持复杂又晦涩难懂的个人风格,深受西方上层人士喜爱。除了是波普艺术最著名的领袖和倡导者之外,他的身份还包括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设计师、出版商,不过,总的来说“画家”仍然是他最恰当的头衔。

在1984年创作的一幅迈克尔·杰克逊的肖像作品中,具备了安迪·沃霍尔经典作品的所有特质:1.作品为印刷品,表面还带有油画笔刷的痕迹;2.创作过程基于照片而非取材本人;3.色彩艳俗且形象扭曲;4.作品有一系列多个不同版本;5.作品甚至不是由艺术家亲手完成的。在这幅作品中,他简化了一切,细节被强烈鲜艳的颜色所取代,杰克逊的脸几乎被简化成了一个面具,完全是卡通的效果。这幅作品有超过20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的一幅最近刚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他的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像《坎贝尔番茄汤罐》、《布里洛盒子》、《玛丽莲·梦露》等也一直被奉为现代艺术的圣典,价值连城。不管你喜欢与否,安迪·沃霍尔这个名字就像时尚品牌一样,从范思哲到Pepe牛仔裤,他的形象在今天的世界不停地循环出现。

安迪·沃霍尔的影响广泛,从电视真人秀到Facebook,从明星八卦杂志到地下摇滚,从行为艺术到商业广告,他创作的影像无处不在,米老鼠、毛泽东、死刑电椅、印花墙纸、灾难、美元、可口可乐、爱因斯坦……几乎涉及他的时代所有的人物和事件,这些影像在折射出消费文化引起大众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同时,也潜在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文化追求。按照“艺术反映时代精神”这一点来看,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当代精神的最好的艺术家。

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

中国人推崇茶,欧洲人热爱啤酒,美国人喜欢可口可乐,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早已经超越了商品的概念,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代表。安迪·沃霍尔想到,为什么一个可乐瓶不能成为一个艺术作品呢?他于是选择在画布上绘制了一个可乐瓶,一件商品,并且以整洁、机械、图形化的方式去呈现。这在当时的艺术界具有绝对的颠覆性,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再创造,这是他独有的风格。可口可乐、坎贝尔罐头、布里洛盒子……这些是任何人都能享用的东西,这些绘画是关于美国社会的商业主义,关于工业化、大众传播文化的产物。最终,安迪·沃霍尔打破了现代艺术殿堂的沉寂,步入了一场全新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运动。明快的色调,轻快的感觉,冷酷的画风,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中排列、重复出现,就像他晚期大量的作品一样。这种以工业方式大批量复制而成的艺术品,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它是文化与经济联袂的复合体。[1]它们以几近相同的图像被同时呈现,而且是大量复制生产的,象征了安迪·沃霍尔所处的时代。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安迪·沃霍尔开始放弃手绘转而逐渐应用工业流程生产作品,他采用了一种被称作丝网印刷的制作工艺做作品,这是一种由涂染技法发展而来的工业生产流程,主要用于生产墙纸。在这样一个大量复制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很完美的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这种丝网印刷成为安迪·沃霍尔的标志。在绘画创作上运用商业丝网印刷的做法打破了人们“只有画家亲笔绘制的作品才算艺术”这一固有观念,他使用这种手法创作出了那些世界上最知名的影像如欧纳西斯、奶牛壁纸以及玛丽莲·梦露。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改变传统的创新思路,积极地引领了艺术新的内在美学观念和意识潮流。在这些影像中,一种毫无深度感和异乎寻常的平面性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形式特征,传统西方绘画形式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2]

一些人认为这是对艺术以及现代消费文化的一个精彩的讽刺,他们认为安迪·沃霍尔正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技巧于艺术是不是必须的,艺术作品背后概念的意义,对艺术原创必要性的质疑”。达达主义的奠基人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未来的艺术家,他不一定是个画家,只需要用手指点一下,说那就是艺术,而且那将会成为艺术。至于作品如何出现,是在画布上或是别的介质之类的都不重要。这句话仿佛是对安迪·沃霍尔讲的,沃霍尔用手指对着他的世界点了一下,浓汤罐头、卡通、灾难、电椅等,现实所有这些都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他选用的素材都是绝对平凡卑微的物件,这些东西你可以在美国的任何一家超市里找到,他通过这些东西质问艺术的本质。

在作品内涵上,他打破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隔阂以及传统的审美观念。对事物的存在不再做价值区别,作品不再是个性表现,而是体现人类生活的广泛性,具有社会性和大众化特征。[3]他认为艺术不是要告诉你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艺术是要记录当下的时代里都发生了什么。安迪·沃霍尔打开了一扇门,现在的艺术家们可以完全特立独行,现在的艺术领域里任何事情都会发生。这是安迪·沃霍尔留给今天的无可争辩的遗产,这也是为什么《32个浓汤罐头》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占据一整面墙的原因。

跨界的艺术行为

安迪·沃霍尔经常跨越使用多种手段来为自己的艺术服务,如绘画、设计、印刷、摄影等,他还大胆尝试凸版印刷、照片投影、木料拓印和金箔技术等各种复制技法。他对新媒介持续的关注逐渐转化为与多媒体的完美结合,为艺术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入口。[4]他称呼他的工作室为“工厂”,“工厂”不仅仅是他创作艺术作品的场所,同时也是纽约狂野的地下文化汇聚的至高圣地,在“工厂”里,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摇摆舞被创造了出来。

1963年,安迪·沃霍尔买了一台手持电影摄影机开始拍摄电影,就像拍试机片段一样他开始了电影的制作,拍摄关于人类最无聊的方面,比如人们睡觉。使用电影制作艺术作品是沃霍尔的另一项重要的飞跃性做法,显示了他与传统艺术形式更深层的割裂。沃霍尔告诉被拍摄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盯着摄影机,除此之外想干什么都行。被摄者盯着黑洞洞的镜头,极其无聊别扭,仿佛完全暴露了自己。摄影机一动不动地盯着被拍摄者,人的面具会逐渐被摘掉,一个人真实的行为表情开始被揭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平庸和琐碎变得有趣味可以说是安迪·沃霍尔的天赋,他制作的所有电影都已经成为某种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脚本。

1965年,沃霍尔宣布他将完全离开绘画,因为他在电影中所做的试验证明了他不必再亲力亲为地画画了,他将专注于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同年,他开始经营地下丝绒乐队。作为地下丝绒乐队的制作人,他将音乐、电影和行为艺术融合在一起,为一种新的多重音乐表演描绘了一幅蓝图。有的人认为地下丝绒乐队的影响力可以和甲壳虫乐队相比,直到现在,多数乐队仍旧参照这一范本。

在沃霍尔生命后期即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里,他的活动范围一直在扩展。他重新捡起了绘画,而且他仍拍电影,他开办了一个电视聊天节目,并加入模特经纪公司,从电视台的商业活动到流行音乐视频,他同时涉足各种领域。他甚至还创办了一本名人杂志《访谈》(Interview),它是今天很多名人八卦杂志的前辈,他还为日本磁带公司(TDK)做商业广告,通过这些,他不断在探索品牌以及市场营销的力量,努力寻求在艺术、商业、大众传播之间跨界的可能性。沃霍尔对媒介文化的关注为大众提供了一种观察传播现象的手段和方式,无论他的艺术是否只被看做是名人或现代消费文化的注释,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沃霍尔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他的开拓和革新对于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和互融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5]

当下几乎所有的艺术现象,都受到过安迪·沃霍尔的影响,比如杰夫·昆斯、马修·巴尼的艺术,比如观念、行为、涂鸦和后来的新卡通、试验电影,都受到他的影响。此外,今天人们对艺术与商业文化和流行文化关系的认识、广告业的走向等,都与安迪·沃霍尔有关。他的艺术思想包含着很多可能性的种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出异样的东西来。

最早预见即将发生的全球化名人现象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是安迪·沃霍尔留给我们这个媒体饱和时代最乐观的一个预言。1961年时,沃霍尔已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是继达利及毕加索之后另一位前卫的艺术界名人,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会引起各种媒体与观众激情的围攻。自从在艺术世界里引起一阵风暴之后,安迪·沃霍尔想要成为一个更大的舞台上的明星,他知道一个角色将有助于他的艺术和名气,他想要塑造一个人们都能记住的角色。他的做法就是用时尚的方式把自己做成一件艺术品,他开始穿上他称之为“安迪装”的行头,并且定制了不同的假发,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佩戴,他还把自己的本名安德鲁·沃霍尔拉改为安迪·沃霍尔。几乎一夜之间,他就完全变成这样标签化的、超级酷的、“工厂时期”的安迪,一个重新被塑造的、全新的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品牌,可以说他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安迪·沃霍尔本身。安迪·沃霍尔意识到:“只要有足够的曝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名人,任何能够设法坐在摄影机前的人都会自动地成为一个名人。”正如他自身经历过的一样,沃霍尔发现他可以制造名人。他发明了短语“SUPER STAR”,他能在人群中发现他们,并能够将他们挖掘出来并且制作得很吸引大众眼球。他真正地走在了他所处时代的前沿,看到了影像将被媒体如何疯狂传播。今天,Facebook的成功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证,他最早预见了全球化名人现象。

结 语

安迪·沃霍尔掀起了一场革命,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他的每件作品都传达出关于一个媒体饱和时代的强烈信息。他意识到消费购物将使新一代为之着迷,他曾说过,“百货公司就是新的意义的博物馆”。他使高雅艺术变成了品牌,他关于现代消费文化的作品已经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个最潮的时尚商标一样。人们只需看一下他的成就,就会明白他永远地改变了艺术,今天的艺术将再也不会是循规蹈矩的了。他把艺术带出了画廊,带进了我们生活的领域,进入那么多不同领域比如广告设计、电视、音乐或电影,甚至出版领域,为我们展示艺术能阐释这一切。他在21世纪的影响非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安迪·沃霍尔的15分钟还远未结束。

[本文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图像时代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010SKZ1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孝鸿.安迪·沃霍尔与约瑟夫·波依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李家祺.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卢慈颖.安迪·沃霍尔的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陈建军.沃霍尔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复制大众传播跨界
跨界
跨界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