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的领跑艺术
2012-04-29李蓬
李蓬
互联网、掌上终端、数字报刊、移动电视……博客、拍客、微博……仿佛是一夜之间,中国就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相对于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新近出现的媒体及其应用形式。而新媒体时代,则是新媒体集中出现,爆发式增长,极大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强烈冲击传统媒体,并呈现取而代之趋势的这一时期。
作为一张饱经沧桑、历尽磨难的老牌都市报,作为一张最近三四年办报经营才算“找到感觉”,刚刚在报业市场上实现崛起和腾飞的传统纸媒,《河南商报》当前应该如何运作才能与时俱进,避免落伍与被淘汰,保持自己在本地报业市场上“第二报”的有利地位,并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继续大有作为呢?
掌握新媒体时代的领跑艺术,不断改进和创新纸媒的办报经营运作方法,应该是《河南商报》延年益寿、青春永驻的一大技术诀窍。
未雨绸缪
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几何式发展增长,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为,与传统媒体争夺读者和广告份额,并欲最终取代传统媒体而后快。《河南商报》和百度是“亲家”,两家联合注资创办了“河南一百度”大型商业网站。因此我曾多次受邀,参观过北京百度总部,以及郑州百度河南营销中心,结识了一大批中国新媒体精英。在他们那里,我对新媒体无比红火的生意,以及他们动辄以每年百分之六七十速度增长的营业额,感到了极大震撼。
另外,我也看到了传统媒体迅速没落的景况。2011年上半年,我在美国待了一个多月,考察了纽约州的几家报纸。我看到,曾经极度辉煌、现已陷入窘境的美国纸媒,虽然也想阻止传统媒体办报经营上的颓势,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找到扭转乾坤的根本性办法,基本上就是坐在那里等死。其表现是:发行量大减,广告收入大减,员工人数大减,员工薪酬大减,前景相当暗淡。可是,尽管如此,我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中国都市报这类纸媒,依然非常看好。我曾对美国报界同行说:中国报纸的近期前景,可能和你们不一样;你们的今天,未必是我们的明天。为什么?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远未完成,中国非城市人口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很可能也是他们大量转变为都市报读者的过程,都市报的生命力将由此获得相当长时间的延迟。譬如,郑州市中心城区10年前才200多万人,现在已经有400万至500万人了,随着“郑汴融城”,今后10年内可能会有600万人至800万人或更多。新市民源源不断进城,都市报的读者数量极有可能也会长期增长或长期维持。
二是中国纸媒特别是中国都市报,完全可以未雨绸缪,在新媒体的急剧发展过程中不当看客,而是和所有进军新媒体的投资者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创办或利用新媒体,努力去分一杯羹。而且,一切都还为时不晚,一切都还来得及。比如,《河南商报》不久前就和百度联合,创办了“河南一百度”网站。将来,即使《河南商报》的纸质载体不行了,我们的内容还可以上“河南一百度”,人员还可以借助“河南一百度”养家度日,没准还能通过“河南一百度”再次复兴,日子过得比现在还滋润。
与狼共舞
假如我们把新媒体比作狼,传统媒体怎样做,才能不被狼吃掉,并且还能与狼共舞?这其中,大有学问和操作技巧。我有一个观点:新媒体的出现,给了区域化办报经营的中国都市报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在新媒体时代,都市报通过主动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完全可以借助于新媒体,突破原有的区域性局限,迅速把自己的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扩散到更加广阔的地域中去,获取比原来更多、更大的收益,至少保持原来的收益,最起码大大减缓原来那份收益的流失速度。近几年,《河南商报》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在河南各家报纸中,第一个开发出了《河南商报》iPhone版、iPad版、云端读报版;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各媒体中,第一个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商报网”;率先在河南众多纸媒中应用了企业QQ群,现已能同时容纳6万多位读者同时在线互联互动;与IT巨人百度联合,合资合作经营了“河南一百度”商业网站;与郑州各大商场合作,兴建了一批大型LED显示屏;特别重视本报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建设,多数社领导、中层干部、记者编辑和员工,都积极上微博,与读者和社会公众互粉互动,吸引粉丝量居河南各家报纸前列。
这样,借力新媒体传播渠道,《河南商报》的受众,由原来的单一读者,正在迅速扩展为“读者+网友+粉丝+观众+用户”这一规模宏大的综合性群体。《河南商报》的影响力已经打破郑州甚至是河南的区域性桎梏,新闻产品内容经常在全国范围传播,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为全国各地的主流人群所熟知。前些时,《河南商报》竟然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于丹、吴晓波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和媒体人组成的《新周刊》“中国娇子新锐榜”推荐委员会,提名当年全国的“年度传媒之报纸”。倘若没有新媒体及其传播方式助力,《河南商报》肯定与此项殊荣无缘。
报纸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的空前增强,奠定了《河南商报》在河南紧随其“老大哥报”《大河报》之后的“第二报”都市报江湖地位,更为《河南商报》的未来带来了无限遐想与希望。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报纸的新闻产品覆盖能力、办报经营能力、综合盈利能力,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实力、潜力。
如此,《河南商报》的未来完全可预期,也非常值得期待!
坚持领跑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及其应用形式日新月异,不断出现,传统媒体稍有懈怠、稍有疏失,就会丧失应对良机。同时,也不是所有传统媒体都能经受得住新媒体的冲击,“自然而然地”安然无恙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怕是这个时代特别通行适用的不二法则。
因此,中国传统媒体,尤其是中国纸媒、中国都市报,必须对各种新媒体及其应用形式保持高度敏感,坚持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适应和借力新媒体方面争当本行业中的领跑者,才有可能避免没落、避免被淘汰。关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命运,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曾有一句名言“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我也和他同样保持乐观心态。所以我说:传统媒体用不着害怕新媒体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的传统媒体,中国的报纸,特别是《河南商报》这样有朝气、有活力、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新锐型报纸,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机遇。
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某种老旧的传播方式,而获得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者为河南商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