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实践能力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策略
2012-04-29谢月玲
谢月玲
摘要: 文章从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开放式教学、积极参与交流、评价方式的选择等四个方面阐述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线,如何培养小学低年段数学实践能力呢?我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合适的时机,结合课堂的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多思考、勤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保持敏锐的思维,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小学生对新的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欲望。比如在上《生日快乐》这节课时,我就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准备给父母送什么礼物?这不但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为教学做了铺垫。
(一)操作性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生对直接、感官性强的教学过程记忆尤为深刻,所以将数学设计成实实在在的物质化教学实践,让他们在动手快乐中学习数学尤为重要。几何知识教学不但要注意直观实物化,较为抽象、间接的计算教学、概念教学,而且要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
(二)探究式教学情境创设
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防止铺垫过多,提问过细,指导过滥的倾向,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三)实践应用式教学情境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自身的自主发展。
二、开放式教学实践
(一)开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当然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课本,紧密结合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一年级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活动: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有几种不同的树呢?这些树又有哪些作用呢?虽然有些问题小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但通过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数学,而且了解了科学知识,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开放教学空间
数学课的教学形式多样,所以在教室内的教学环境中,空间的布置规定不能有定式,教学的空间需要开放。所以有条件的话,我们应将学生桌椅根据不同的课型需要和学生的要求进行排列。可以是“秧行式”、“分组式”,也可以是“会议式”。由于学生活动姿态不同,动作不一,以及方法不同等差异,学生进行操作的体位或站、或坐、或蹲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空间的开放有助于学生放开手脚,自主地进行活动。
三、积极参与和交流
(一)勤“说”
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从讨论中发现的,如何发现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经常观察、勤于思考、基础扎实的人才会在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精心设计,制定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在宽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思维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如《有趣的搭配》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质疑方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将各种搭配情况清楚地记录在纸上呢?于是学生的思维一下开始活跃起来,找到了连线、列举、算式等各种记录方法。
(二)多“想”
当学生明确了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把整个活动的进程交给学生自己把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依据材料、工具、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自己选取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小实验。如让学生画一个圆,有的用圆规,这是习惯思维指导下的实践行为,也有的就用一元硬币做模型画出来一个圆。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学评价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一)评价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是由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的,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而新的教学课程评价理念则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因此,我校部分年级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民主的熏陶和教育。
(二)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转向人的全面认识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而以往的评价内容,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考试的内容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学期我校的期末评价与考试内容有了较大的改革。评价的内容除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依据课程标准,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课外实践”、“创新与思维”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丰富了评价内涵,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考试的内容上,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注重了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评价过程由重视结论向注重过程转变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是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素养,而不是通过学习所获取的学习结果。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针对学习的结果打上一个分数,这种方式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在评价上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看项目的确定是否有价值,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可探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又看完成活动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还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总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面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直接用到原来学校的知识将会越来越少,因而让学生从小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提高数学素养便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活动的落脚点,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