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中普法点与新闻点的选择
2012-04-29楚瑞瑾
楚瑞瑾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越来越渴望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在这样的趋势下,传媒已经逐渐担当起了普法的重任,纷纷开设法制类栏目。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焦点中捕捉到普法亮点,以及在普及看似繁琐的法律条文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找到新闻点,是本文想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法制新闻;新闻点;普法点;表达方式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法律知识,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以说,传媒的普法功不可没。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栏目,还有《法制日报》、《南方周末》等传媒都是法制宣传的排头兵。
任何一个法制栏目的开办都离不开法制新闻的采写,全国法制记者协会编写的《法制新闻概述》给法制新闻下的定义是:“法制新闻可以说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民主与法制生活的事实的报道,它是新闻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笔者以为这里包括了两个含义:一方面,法制新闻的内容与法律法规紧密联系,或是直接宣传法律的内容,或是直接反映执法情况,或是报道法律案例;另一方面,法制新闻又具有“新闻”的一切内涵、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法制新闻是新闻点与普法点有机结合的产物。
众所周知,法律条文是严谨细致、繁琐复杂的,法律问题又关系到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法制类新闻除了要保持新闻的实用性外,还要兼顾服务性和娱乐性。因此,灵活运用新闻表达方式,点准、点透普法点,点亮法治新闻的可视性,才能更多地吸引观众眼球,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
不同类型法制新闻中普法点与新闻点的选择
法制新闻在采写过程中,记者对事件的新闻点与普法点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事件,新闻点与普法点的选择也各有侧重。
案件类。在法制新闻栏目里,公安部门侦破的大案要案和法院系统进行的庭审案件,一直是线索源里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这类案件涉及的法律往往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以及《婚姻法》、《劳动法》等方方面面,所以普法点和案件的新闻点都比较容易找准,也容易在普法中因为案件的可视性强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取得普法的良好效果。但是在这类案件的普法中,要注意的就是普法要做到重点突出、火力集中,切忌主题不明确,普法点散乱。
如郑州电视台《郑州法治报道》栏目2011年11月播出的《清网行动又捕“大鱼”黑帮老大之兄落网》这条新闻,讲述的是郑州2003年破获的最大的黑帮宋留根团伙被打掉后,历经8年时间又在网上追逃行动中抓获团伙的主犯宋留根的哥哥宋建军及两个同伙。在这条新闻中,新闻点是告诉观众一个黑帮团伙因涉黑、违犯刑法最终落网的事实,普法点则是向观众普及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相关法律常识。通过新闻点阐述普法点,新闻与普法相结合。
社会热点、焦点现象。每个时期都会出现新的社会热点、焦点,这些现象也是新闻追逐的重点。作为法制栏目,更要善于抓住这些热点、焦点,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涉法元素,并普及推广。如2011年5月以后,我国开始实施“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醉驾”的法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醉驾入刑”,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各地媒体都把它作为新闻头条大加宣传。对于法制新闻来说,除了抓住“醉驾触犯刑法”这个新闻点外,更要着重对比醉驾的老法处罚,新法的规定、力度以及实施的意义,向观众普及“醉驾入刑”的法律意识,突出法制新闻的普法点。透过热点、焦点新闻事件,讲述法律知识,正是法制新闻的核心功能。
突发事件、小事件。在大多数新闻栏目中,突发事件和小事件是作为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出现的,但对于法制栏目而言,有些突发事件和微小事件也存在着普法的机会。比如《郑州法治报道》从2011年7月开始新上的“记者夜巡”板块,就是记者跟随每晚夜巡的公安民警上街,拍摄他们处理的警情。这些警情大多是喝酒闹事、经济纠纷等一些突发事件。
在去年9月,记者跟随夜巡民警接警就遇到这样一件事:醉酒乘客因多出一元打车费用和出租车司机发生纠纷,争执中,乘客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司机捅伤。在记者拍摄的《一元起争执乘客持刀捅伤司机》这条新闻中,新闻点是一元钱的小事竟然引发人身伤害这样的严重后果,而醉酒乘客的持刀伤人行为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同时还要依据司机的受伤程度来判断乘客是否涉及故意伤害罪,这就是该条新闻的普法点。
因此,采编法制新闻,记者在报道事情经过的同时,抓住普法点,对诸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经济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常识进行普及,让观众知道原来身边经常发生的好多事都与法律休戚相关,新闻点与普法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普法的效果反而更佳。
多种表达方式,提升法制新闻品质
众所周知,法律条文是严谨细致、繁琐复杂的,制作一条法制新闻,不仅要选择其新闻点和普法点,还要选择观众乐意接受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所以写作方式和制作方式的灵活运用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点准、点透普法点,另一方面点亮法制新闻的可视性,避免单一说教、枯燥式普法,这样才能提高普法效果。
创新写作方式,点准、点透普法点。点准普法点:一般大多数事件涉及的法律比较单一,普法时选择普法点不难,比如离婚纠纷引发的婚姻法普及、经济纠纷引发的经济法普及、因欠薪导致纠纷引发的劳动保护法普及等。但是如前文所言,如果是涉及多种法律或者多种法律在同一事件中同时发生作用,就要找准主要普法点阐述详细。
详尽阐述点透普法点。仅仅找准普法点是不够的,还要在普法过程中根据法律条文严谨细致的特点,把事件涉及的法律阐述清楚,评点透彻,让观众通过事件,了解、熟悉其中相关的法律常识、适用的法律条款方面,从而收到最好的普法效果。还举前文所提“醉驾入刑”的事例,在媒体的大量宣传中,观众已经了解到酒驾已经不同于旧法,上升到了触犯刑法的高度。而对于法制新闻,在宣传“醉驾入刑”时,不妨先以“高晓松醉驾入狱”一事展开,通过名人效应让观众对“醉驾入刑”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随后回到法制新闻所要突出的内容,如何判断醉驾,如何区别酒驾与醉驾,醉驾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在讲述了高晓松醉驾入狱事件后,更要让观众通过新闻了解到:饮酒后血液酒精浓度达到每100毫升血液含80毫克酒精以上的驾驶员构成醉驾;除吊销驾照外还构成刑事犯罪,面临着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酿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还会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面临更严重甚至死刑的处罚。如今,“醉驾入刑”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成为众多司机耳熟能详的嘴边话,就是法制新闻普法点点透后所要达到的效果。
创新包装形式,点亮法制新闻。采写法制新闻不仅要多角度、多方式点准、点透普法点,在包装技巧上也要多样化,点亮新闻,避免枯燥。这里所说的包装技巧,主要是指法制新闻栏目的普法要运用电视语言,采用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多种包装手段,让观众在接受普法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才能达到最佳的普法效果。
据收视调查机构研究表明,一般喜欢收看法制类节目的观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在法制栏目的普法过程中更要注意表现方式,把新闻涉及法律复杂的部分高度提炼,以观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涉法元素源自新闻,融于新闻。比如,郑州电视台《郑州法制报道》栏目在新闻中涉及相关法律法规时,一般要加上法律链接,通过后期编辑制作的模板,把事件涉及法律引用的法律法规条文详细列出,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不通过搜索查找就能了解清楚,一目了然;同时还经常把要普及的法律比如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制成各种小动画,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收视环境下接受法律普及。
综上所述,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采编好一条法制新闻,不仅要选择好新闻点和普法点,还要掌握好技巧,寓教于乐。不仅体现出法制新闻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还要兼顾到该新闻的实用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从而达到普法功能和法制新闻可视性的和谐共存,相互促进。这样的法制节目才能在吸引眼球,赢得观众的喜爱同时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形成双赢局面;这样的法制节目才能普及好国家法律法规,为法治社会的构建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为郑州电视台《郑州法治报道》栏目制片人)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