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标题如何吸引人?

2012-04-29刘晓峰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5期
关键词:标题吸引力电视新闻

刘晓峰

【摘要】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下新闻立台理念的指引下,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力阵地。而新闻标题则可以迅速抓住观众眼球,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笔者从标题的功能入手,阐述了制作标题的提炼方法及创新手法,以期电视新闻标题能更传神、更吸引人。

【关键词】电视新闻;标题;吸引力

电视是集声音、图像、色彩、字幕于一体的直观性最强的传播媒介,因此,它具有报纸、广播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所以,近些年电视媒体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随着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的应用及数字信号的逐步开通,电视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家用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下在新闻立台(频道)理念的指引下,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力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因为现有电视媒介特有的线性传播方式,观众无法“暂停”、无法“回放”,所以在节目制作上注定对内容和屏幕形象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惟其如此才能让观众易看易懂,从而吸引观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作为电视新闻来说,其充当“眼睛”功能的标题更需要用心琢磨,精心制作。那么,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标题才是好的呢?笔者以为,它至少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提炼主题,深化内容。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甚至是网络媒体,标题都是新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传达新闻主题、评价新闻事实、深化新闻背景等诸多功能,对于观众的视觉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到了现在的读题时代,标题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标题党”的概念就从反面印证了事实的存在。“经过字斟句酌,贴切精准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是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

丰富信息,加深记忆。电视媒介的优势是声画兼具,直观性强;其劣势就是线性传播,播放内容稍纵即逝,不可“翻阅”。所以,标题就起到了丰富新闻内容,加深观众印象的作用。个性、有特色的新闻标题可以在瞬间抓住观众眼球,吸引他继续往下看,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优化编排,美化荧屏。电视是声音画面并重的一种传播媒介,作为电视新闻的标题,它是电视画面的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标题的电视新闻会是什么样子。同时,电视新闻标题也是电视包装的一部分,它跟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的整体包装浑然一体,所以,它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屏幕的作用。

吸引观众,引人入胜。当今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人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着。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也更加“浮光掠影”,纸质媒体早已进入读题时代,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成为利用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的“标题党”。新闻标题对于传播新闻事实,吸引受众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种信息泛滥的时代,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而言,新闻标题的功能和作用就更加需要放大和强化,尤其是在目前电视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电视遥控器在频繁更换频道的同时,如果屏幕上出现一条抢眼的标题,或许就能立马留住观众,从而使节目达到更好的传播和收视效果,增强竞争力。那么,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编辑记者,我们应该怎么提炼、制作新闻标题呢?

避虚就实,虚实结合。毋庸置疑,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声画等多个通道传播信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最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至关重要,因此,新闻标题一定不能“假大空”,而要“实实在在”。比如,今年3月郑州房价首次出现下降,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新闻开汇》栏目记者在制作此条节目时拟定的题目是《郑州房价终于降了》,按说这个标题也是个实题,但它所传达的信息还是有点“虚”,房价具体降了多少呢?是大幅下降还是略微下调呢?观众最想知道的信息标题中并未交代。在播发节目时编辑把标题改成了《郑州房价降了24元》,该标题不仅说出了郑州房价下降的新闻事实,还把下降的幅度予以明确体现,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最核心的信息。

当然,电视新闻标题也并不是越实越好,太实则让人缺乏想象,太虚则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虚实结合是应该遵循的总体原则。在2011年《新闻开汇》栏目也曾播发过这样一条调查节目——《喝出“毒瘾”的止咳药》,从标题能大致看出这篇报道是关于止咳药的调查,标题说出了新闻事实但又没有完全把意思说破,止咳药怎么能喝出“毒瘾”,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标题激发了让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口语表达,简明扼要。电视是一种“家用媒体”,因为是“家用”,注定电视语言是那种跟观众拉家常式的交流,决不能文绉绉、硬生生,所以口语化表达是对其的必然要求。作为新闻标题同样如此:文字要口语化,语言要生动,贴近百姓、贴近市井、贴近生活。

其实,不光在电视新闻中需要口语化的表述被广泛运用,在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报中亦同样如此。南方报系的《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它们的标题运用就是口语化的很好例子,完全打破了报纸对眉题、主题、副题等固有区分形式的条条框框,开创了多行标题的报道风格。但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因受屏幕限制,新闻标题不可能容纳太多文字,所以简洁明了是其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多用动词,增强动感。不管是正在发生的还是已经发生的抑或是将要发生的新闻,它都是动态事件,时刻处在变化之中,因此,新闻标题也要体现出“动感”来,“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更应在寻找动感上下工夫,多在描述和表现事物的动态上动脑筋,让活生生的语句进入标题,把标题与观众感知的变动表象联系起来,使之形象生动、动感十足”,从而增强标题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观众。如《新闻开汇》曾播发的《轰的一声 房子平了》、《抢金店:一个抡锤一个挖洞》、《干了一个月 反欠三千块》等新闻节目,标题中动词的运用就很好地把动感的画面呈现了出来,在观众脑海中再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现场形象。

设置悬念,“勾”住观众。新闻故事化,故事悬念化是目前电视新闻节目最为常用的表述手法,也是被观众最为认可的方式之一,同样,作为电视新闻“眼睛”的标题也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来精心制作,加强悬念设置,以达到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目的。如《××手机用前“暖一暖”》说的是某品牌手机屏幕的质量问题,题目从某饮料广告语“喝前摇一摇”中“嫁接”而来,既能让人过目不忘,还能增强新闻的悬念感;《天天收“赠品”商户烦得很》讲的是卖菜商户批发的蔬菜里总是夹杂废纸、酒瓶之类增重的东西,但题目并未明说,让观众产生疑问并从节目中寻找答案。

巧用修辞,生动传神。据语言专家研究统计,汉语的修辞手法达70种之多,丰富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十几种,如比喻、双关、对偶、排比等。如果能把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标题生动、鲜明、形象、准确,引人入胜。在对2011年高考的报道中,《新闻开汇》就播发了以《高考“首映”全家“参演”》为题的新闻。题目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考比作一场电影,首场考试比作电影的“首映式”,而演员就是考生“全家”。此标题一出,立即把考生全家齐上阵对付考试的紧张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在去年的新闻节目中,省会一家电视媒体就曾对郑州街头的IC卡电话进行了全面调查,播发系列报道,第一期节目就以《IC卡电话:美人迟暮》为题。用“美人”来比喻IC卡电话,“迟暮”形容IC卡电话的风光不再,标题既准确表述了IC卡电话今非昔比的节目内容,又涂抹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看了令人过目不忘。

当然,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还有很多,许多电视新闻从业者都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尝试创新,力争把最准确、最贴切、最精彩、最传神的新闻标题呈现给观众。同时也在不断摸索、研究电视新闻新的标题形式,让电视屏幕呈现更多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更明确、更直观的新闻事实。笔者总结发现,当下的电视人在电视新闻标题上做出了如下探索性的创新尝试:

增加开窗标题,与正文标题形成互动。随着新一代电视虚拟背景的开发和引入,电视栏目的包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演播室摆脱了以往失真的抠像技术,也不再纯粹依靠实景背景,新的虚拟背景功能更加强大,形式更加新颖,色彩更显亮丽,互动性更强。所以,从央视开始,各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也相继采购使用。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的标题(也是开窗提示性字幕)也有了更广泛的用途。主持人在串联节目时屏幕上出现简要的标题字幕提示,强化节目内容,设置内容悬念。因为这一做法很好地与片子中的新闻标题形成互动,所以被广泛运用。如某新闻节目在报道某地捆绑嫌犯广场示众的节目中,在主持人口播导语过程中,开窗画面上就打上了“绑嫌犯示众”的字幕,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件,而在接下来的节目中则用了《有一种暴力叫示众》的新闻标题。开窗标题和新闻标题一虚一实,互为补充,既很好地展示了新闻主题,又表达了栏目观点,效果颇佳。

增加副标题,与主标题相互补充。前文提到,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但简明不等于简略,扼要不等于缺失,必要的新闻背景、重要的事件细节恰恰是需要强调和放大的,所以,增加新闻的副标题就显得尤为必要。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新闻开汇》栏目对此就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有这么一条新闻,说兰南高速公路上一拉猪车侧翻,一车待宰杀的生猪跑出车厢,“漫步”在高速公路上。记者在制作此条新闻时用了这样的标题——《高速路上“溜达”着一群猪》(主标题),既说明了重要的新闻要素,又充满了“喜感”,同时也给观众“营造”了极好的“画面感”。

其实,相对纸质媒体而言,电视新闻的标题更应该口语化、生活化。但目前的情况是,部分纸质媒体尤其是都市报在这方面的尝试远远领先于电视。所以,电视新闻从业者在这方面要多向平面媒体“取经”,让电视新闻标题更生动、更活泼。

增加标题出现时长,强化观众视觉记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概括事实,吸引观众。但是因为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不像纸质媒体能印在新闻纸上,观众可以随时翻阅,任意查找。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视新闻标题应该在什么时间出,又该怎么出,出多长时间最为合适?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电视同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是各有不同。不过普遍的做法是新闻节目中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必须要出现标题的,还有的栏目是要求全程加注标题的。但笔者认为,新闻标题出现的频次可以较高,但出现的时机要把握好,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因为当前很多民生新闻节目都采用悬念化的叙述方式,一方面要求新闻标题要“悬念化”,另一方面要求新闻标题出现的方式也要“抓准时机”,不能“掉链子”。

如某民生新闻栏目在报道某地强拆事件中,被执法女子衣服被撕掉的新闻,片子开头一直在制造悬念,女子为什么被羞辱,又是被谁羞辱?但是标题却在片子开始就出现,并且内容是《遭遇强拆讨说法姑娘当众被羞辱》,一下就把片子的疑问给“泄密”了,从而令悬念大打折扣,片子的可视性也随之下降。

当然,电视新闻标题的创意、制作还有很多技巧和手法以及注意事项,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同时,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项艰苦又极具创意的工作。好的新闻标题绝不是妙手偶得,而是要靠编辑、记者对新闻主题进行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认真提炼得来。在采编工作中,我们的广大电视同行应该认真提炼出传神生动的好标题,让电视新闻达到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影视集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标题吸引力电视新闻
吸引力1
吸引力2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跟踪导练(三)4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