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29冯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

冯路

[摘要] 山东是农业大省, 农产品物流量大但发展缓慢,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乏力,市场整合能力不足,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建立创新型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营造农产品物流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组织;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304.3;F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5- 0050- 02

1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物流具有涉及面广量大、可实现大幅增值、流向单一、技术要求高、需合理规划布局等特征。

2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2010年农业产值达36 933亿元,年均增长4.4%,2011年农业增加值2 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然而,一方面山东省农业在增产的同时并没有显著增收,尽管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政府推出多项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消费者又普遍反映农产品物价上涨过快。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和导致农产品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产品物流是重要因素之一,即在农产品的流通流域,还没有现代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农产品物流市场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2.1 发展缓慢,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山东省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增速稳定,2009年农业总产值6 003.09亿元,2010年总产值 6 650.94亿元,为2009年的103.6%。山东有着广阔的农产品发展空间,农产品物流需求巨大,然而实际产生的农产品物流却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以近三年山东省工业品、农业品比较为例,2009、2010和2011年山东省社会总物流分别为86 425.5、105 831、133 922.7亿元,同比增长13%、22.7%和26.5%,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分别为7 223.9、8 851.3和105 145亿元,同比增长15.4%、22.5%和18.8%,而三年中农产品物流总额则分别只有4 664.4、5 052.4和5 245.9亿元,同比增长也只有9.8%、12.8%和3.8%。由此反映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远落后于工业品物流,且增长比例有所下降,说明其增长缓慢,增幅降低。

2.2 物流主体发展乏力,市场整合能力不足

由于农产品物流具有量大且频繁、点多且面广、季节性以及易耗性等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的复杂性,对物流服务提供主体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另外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部分生产企业和农户认识到第三方物流主体的作用优势,愿意把物流业务交给这类组织来做,但在山东省内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弱、缺乏网络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而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2.3 冷链物流尚未形成,相关基础设施装备较为薄弱

据统计,仅蔬菜物流就占到山东省农产品的“半壁江山”,而完整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除寿光物流园外,只有极少部分批发市场有冷库等设施,即便是在距离寿光物流园不足10公里的华龙恒温冷库,蔬菜的损耗依然达到20%左右。农产品运输车辆大多为敞篷车和普通运输车辆,具有冷藏设备的厢式车和专用车辆比例极小。再者,冷链物流技术推广严重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

3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优化措施

3.1 建立创新型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

3.1.1 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与结构创新

创新的重点是培育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组织、农产品储运合作组织、农产品物流联盟与虚拟物流组织、农产品配送中心组织等,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促进农产品企业由“多流合一型”向“物流分立型”转变,实现农产品物流由自营物流为主导向社会化物流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强调以业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管理为指导,改变管理层次较多、信息传递缓慢且失真、决策时滞较长的传统科层结构,重点建立面向客户的流程导向型组织,如工作团队、矩阵型组织等,满足对农产品物流时效性要求很高的需要,提高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组织由职能垂直化向过程扁平化、由分散化向一体化、由实体化向虚拟网络化方向的转变。

3.1.2 农产品物流组织功能创新

农产品物流组织功能创新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功能,主要有加工增值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特种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农产品物流策划等,这主要适用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农产品物流企业;二是沿农产品物流链向两端延伸扩展,重点以仓储和运输为主,并选择性开展简单的农产品分类与收购、包装、面向零售终端配送和多式联运等活动,这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农产品储运企业。

3.1.3 农产品物流组织制度创新

农产品物流组织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以产权制度为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对于传统的储运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等显得更为重要。民营物流企业组织层次简洁,市场反应速度快,内部信息通畅,经营灵活,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力量。因此,应促进其向公司制企业转变,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分配治理权,扩大治理主体的范围,通过渐进式自主创新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 营造农产品物流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

3.2.1 制定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

尽快确定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政府主管部门或牵头组织协调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根据农产品物流产业特点和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应市场准入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原则、目标、地位、内容和作用等。要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一站式管理体制和服务机构,消除多头管理,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2放宽市场准入,创造“三公”的市场环境

山东省各级政府应从制度上抓好市场经济的制度性建设和建立农业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使各类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特别需要创造有利于促进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市场运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使所有农业物流活动均面向市场公开、公正、公平运作,以价格、效率、效益和市场信息作为行动的指南。

3.2.3 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制,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农产品实行拍卖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易方式,它具有透明度高、信息集中、价格合理、交易规范、成交迅速等优点,也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方向。因此,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可以积极推行拍卖制。拍卖通过买方的竞价购买,使价格的形成过程公开透明,能明显提高信息的收集传播效率,有利于做出理性的交易决策。

3.3 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

以无公害蔬菜的货源为基础,以真空预冷技术为加工手段,使生鲜蔬菜在低温恒定的环境中通过规范工艺和统一标准,控制蔬菜产后储存、运输、加工、配送及销售全过程,形成一条生鲜蔬菜物流示范冷链,从而有效地保证蔬菜的最佳品质,延长其储藏期和货架期。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要适应小包装、冷鲜食品生产的发展,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必须坚持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送功能的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扩大社会服务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素霞,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62-164.

[2]毕玉平,陆迁.山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50-54.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
国际农产品物流模式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浅谈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车辆调度优化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