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012-04-29赵秀碧
赵秀碧
[摘要] 目前许多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主要是由于会计的对象偏重于外部使用者;反映信息偏重于事后信息;核算不够细化;反映信息的深度不够;信息化水平落后等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在确立会计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推行责任会计、利用作业链法深化会计核算、深化会计信息化工作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5- 0016- 02
提起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很多人想到的是杜绝假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则拟从另一角度,即如何向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谈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1现阶段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信息不能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主要表现在:
(1)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而不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如企业提供的三大报表反映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现金流状况,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并无实质性的作用。
(2)主要提供的是事后信息,而不是事前的预测和指导。如会计三大报表,反映的都是某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而没有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从而造成贻误良机。
(3)以整个企业作为核算对象,没有细化到各基层单位,不利于分清各单位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管理和业务管理往往是脱节的,会计关注的是账务和资金,比如一笔资金,会计关心的是用了没有,用了多少,财务手续了结了没有,而对这笔钱该不该用,该用多少,对用后产生的效益通常考虑得很少,造成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仅仅停留在账面上,管理层无法对症下药。
(4)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果。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从以下方面对会计工作做出改进:
2.1 确立会计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宗旨
会计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对外的会计,管理会计是对内的会计。笔者认为应当在策划财务会计核算的时候就考虑到会计管理的需求,将两种会计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外结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会计系统。
2.2 建立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可以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患于未然。
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内部原因,如决策失误、管理失控,也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如战争影响、经济衰退等。但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作为管理者面对竞争激烈的企业生存环境,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往往对表现尚不甚明显的危机苗头丧失警惕。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一套企业预警系统,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反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提前告诉管理者,意义将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安全边际率和资产安全率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安全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存货与销售成本之比、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公司的资本流动情况,因为任何一个上述指标的恶化都将给公司的现金资源带来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和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之比来反映公司的财务实力,这些指标的恶化对现金资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表明融资成本增加;我们还可以用总资产的净利润率、股东权益的净利润率、销售收入的净利润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指标的突然恶化或持续下降应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不同性质的企业,预警指标的设置是不一样的,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体系,并指定专人,如财务负责人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汇报。
2.3 推行责任会计,细化考核单位
在搞活企业,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感到困难重重,关键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解决好对责任者的考核和评价问题 。因此,推行责任会计就成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1 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建立经济责任制
责任会计是按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划分经济责任,建立责任中心,使责权利达到统一。因此,要明确责任中心、责任对象、责任绩效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权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在责任中心的责任已定的情况下,企业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责任单位相应的权力,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中心的责权利负全责。责任人代表责任中心与企业签订有关责任书,各责任中心也应签订工作、购销和劳动等合同。
2.3.2 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决策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能否围绕企业总目标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持续运行,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企业应根据各责任中心实际情况,根据日常核算资料,定期进行责任考评,拿出考评报告。考评报告一般包括责任指标完成情况、承包合同履行情况以及奖惩建议。在进行考评和奖惩时,一是应注意阶段性和长远性相结合;二是应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各责任中心工作性质突出主要考评指标,实行主要指标考核制或主要指标否决权。在奖惩方面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好坏应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工资分配来实现。
2.4 利用作业成本法和价值链法使会计深入经营环节,从而提高会计反映信息的深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水平提高,尤其是在先进的制造企业中,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决策的高层管理人员普遍感觉到,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已经越来越偏离实际成本。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为基础分配间接制造费用,但是,随着生产环境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等间接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人工成本和直接机器损耗在总成本中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所以,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生产资源和其所消耗的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弱,这导致了传统会计核算和实际业务之间的差距较大。
新的环境要求传统的成本核算转变为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假设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起始于产品的设计,中间经过各种材料、零部件供应及生产加工、策划上市等一系列环节,直至将产品交给用户。采用这种核算方法要求记录产品和劳务形成全过程发生的成本,包括售后安装以及客户付款以后发生的各种服务成本,对每一个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产品实现交换的种种活动进行核算,并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环节进行价值分析,这就是作业成本法和价值链法。
作业成本法和价值链法,使管理者不但了解了成本结构以及引起这些成本的各种活动,而且能够告诉他哪些作业增值多,哪些作业增值少,哪些作业浪费情况严重,哪些作业效率较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各个作业环节的管理,提高整个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的效率。
2.5 深化会计信息化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跨地区的集团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主流,要管理好企业的全球业务,实现会计信息化势在必行。
目前虽然有很多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一般仅局限于将原先由人工操作的记账和报表的编制工作变为由计算机完成,起到了简化人工劳动的作用。而会计的信息化工作远不止如此,比如实现集团总部与各分子公司的远程会计信息即时交换,使管理层及时了解集团的供销存情况、销售回款情况、资金的供求和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将管理层的指示及时传递给各分公司,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又比如,作为管理者为了管理的需要往往要将基本的会计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统计,如每一种产品的盈利情况、每一个客户不同产品的盈利情况、每一个销售人员的贡献、每一个销售片区的销售情况等。所有这些如果靠人力根据会计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准确性、及时性也不能保证。如果能够深化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起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以业务环节为基础、以管理需求为目的的信息化系统,那么在业务经办人开展业务的同时,业务信息就自动传递到会计核算部分,而经过核算取得的会计信息连同业务信息同时也构成了统计分析的数据源,这样信息的来源是唯一的,数据充分共享,避免了大量重复的工作,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时代,会计不能再停留在算账这样的传统观念上。会计不是为算账而算账,而是为管理而算账。所以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从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重新规划会计流程,为管理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使管理高效、及时、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