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012-04-29孙庆春
孙庆春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接触事物少,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不存在于今天,给人以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传统的说教、抽象的灌输,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历史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历史学习呢?
一、设计巧妙的导语
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设计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导语应该是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快,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这样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讲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时,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革命总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比如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实,暴力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说,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都是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革命——工业革命。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加大学生的信息量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三大战役”这一内容时,我把《大决战》视频进行剪辑,让学生在课上观看,体验宏大的战争场景,体会战争的艰难困苦,从而了解先辈们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样,既让学生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使他们接受一次思想教育,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提高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多媒体不一定适用于每一课的教学,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三、插入历史故事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穿插本课涉及到的历史上的趣闻轶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在讲到罗斯福新政时,我把罗斯福是如何患上严重的腿疾而成为“轮椅上的总统”引入到这儿,结果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同时还使学生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罗斯福。当然,我们在利用这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时,一定要把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转移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来,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堂互动
长期的传统教学,使现在的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上课不愿意积极地进行思考,而且自尊心强,担心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让老师和同学们笑话,自己难堪。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地改变模式,进行引导。做好课堂互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能够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倡导大家积极地加入讨论,鼓励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观点不论对错,只要积极参与,能够合理地表述,自圆其说,具有一定道理就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学生课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寻历史事件的真相,能够自主地得出历史经验和教训。 目前我校正在实施高效课堂,课堂上的讲解、答疑完全由学生完成,教师也尽可能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质疑之中。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乐于投入到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等活动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合作学习,还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