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12-04-29陈婧
陈婧
[摘要] 信息化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会计教育领域,它要求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化的充分应用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带来了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改革; 会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7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8- 0125- 03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会计教育继续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因此,围绕高职会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是目前会计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教学各个专业领域,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会计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为会计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惊喜与震撼。
1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11年1月,江苏省共有77所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在校人数将近10万。我们调研组走访了苏州、南京、无锡近30所高职院校,但是调研结果却令我们深思。
1.1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高职教育的最终归宿,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质量才会随之提高。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明显处于滞后状态,没有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过去,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小,信息落后,因而培养出来的高职会计人才只要高技能就能够满足职场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各界信息流通,职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要求我们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
1.2教学出发点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安排还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在此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教学出发点不明确,高职会计教学只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教学的出发点: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1.3课程体系缺少业务特色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毫无职业特色,会计信息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了大量理论课程。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这种无职业特色的纯理论知识学习与当前市场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就业。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些专业的业务处理方法经常变化,高职教学课程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紧密与信息化相联系,实践课程力度加大,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体系。
2信息化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世界,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开展高职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为教育目标要求高职教改、就业形势催促高职教改。信息化是教学改革可利用的最佳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的技术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现代高职教育手段大多采用信息化,信息化带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采用信息化平台教学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几年来,我们从挂图教学到幻灯教学,从投影到电子教案,从课件到模拟软件,目前校园网的教学平台的应用和信息库的构建,都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把会计原理的讲授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在讲授原理的同时把企业实际会计模拟案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2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信息化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知识信息,这种情况下,就迫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重组和更新。利用电算化,克服了传统会计课程内容存在的封闭、滞后的缺陷,使之形成知识链的内容体系。在会计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要求是:课程内容与当前企业需求技术接轨,指导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学习最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当代职场需要。
2.3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势必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也要通过课外时刻学习,开展以课内为基础,以课外为依托,技能实训为拓展,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从真实的工作岗位中提炼出虚拟的教学情景,从而获取所需基础知识并加以应用。这种利用信息化的会计教学模式,有助于会计学生分行业、分岗位学习,适应当今柔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3信息化在高職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工程的实施,信息教育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改革中,信息化应用在很多方面,它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面貌,丰富和影响着会计的教学形式,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1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可以支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格局,让高职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从而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学与教的关系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
(1) 会计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现已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每所学校、每学期有十几个班级开设这门课程,据我们调研结果反映:这门课程是会计教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教好学生的一门课。原因是:理论的知识,学生入门比较难;会计内容多,老师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写板书;课后需要做大量习题,但是反馈速度慢;由于班级多,专业老师不够,因此有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合班上课。以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应用了信息化教学后都能迎刃而解。
(2) 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必须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利用网络会计软件工作平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模拟的企业,建立相关的会计账套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监督。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企业会计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会计人才的需要。
(3)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几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可以借助Excel建立预测、分析模型,解决在会计工作中若干计算问题,将更多宝贵的时间应用在会计技能教学中。高职会计教学的以就业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学中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等核心课程必须安排上机模拟,开设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实训、ERP沙盘模拟等实训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职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化教育方式集中了影像、文字、动画、声效等多种媒体的技术,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的热情。不仅如此,运用信息化教学,还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使教学容量大大增加,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只有高效率的课堂,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1) 运用教学软件更多地了解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会计处理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习容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例如:用友、SAP、金蝶ERP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在学习原理的同时利用信息化软件加以模拟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ERP沙盘模拟》实训,需要各个小组学生严格按照规则操作,否则评判结果有失公平。利用信息化实施电子沙盘,可以避免学生规则错误,从而保证实训成绩公平合理。
(3) 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讨论,解决的问题会自动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中,以便随时复习。
4信息化应用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实施信息化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信息化应用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还有很多高职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仍旧认为粉笔教学是最好、最清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否成功,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计算机理論与操作知识的培训是信息化教改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4.2基于信息化完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
完善后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由基础性课程(会计原理与应用)—专业性课程(设置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性课程(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ERP沙盘模拟实验等课程)几个阶段组成,以就业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化充分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4.3编写高职信息化培养适用的教材
各个高职院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明确教材资源开发的技术规范,对教材的建设范围、类型、质量指标、应具备的功能、评价标准都有明确要求。
综上所述,信息化已经在会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会计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是教育改革的立足点。作为一名会计教育工作者更要了解信息化的现实意义,认识会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明确实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会计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菊珍. 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发展与影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13-214.
[2] 马学华.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7.
[3] 张帆,罗延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 经济师,2011(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