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地球对话吧

2012-04-29郑悦

IT经理世界 2012年19期
关键词:星球领域日本

郑悦

好像童话里的水晶球,这只硕大的地球仪不时变幻着颜色,不时还能听到流水和鸟叫声——在今年夏季达沃斯的会场一角,3天的会议期间里每天都有人在这个神奇的地球仪面前驻足停留。在讲解时,人们甚至会站上1小时,忘记双脚的疲惫而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个幻动的地球仪所进行的各种演示。而这个地球仪的主人,即使对它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依然和他的助手们在每次开讲前的半小时认真地进行准备,每一天增加一些新内容。

人们能够用自己的手抚过地球仪的表面,感受它的光亮变化,而在一个放大镜的帮助下,人们还可以观察地球的每一个区域——中国的长城,南美的丛林,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基本信息,比如人口、缺水情况、艾滋病等人类社会的种种内容都会一览无遗。不仅仅是地球的今生,还有地球的前世——地壳运动的变化、气候变迁、自然灾害等也一应展示。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动式的数字地球仪,借助它,人类可以实现个体与整个星球的“对话”。地球仪的直径为1.28米,相当于地球的千万分之一。就是说,包裹着地球表面之上的1万米大气层,在这个地球仪上就只有1毫米厚。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人们可以想象一下和这个地球仪38米远的地方有一只漂浮的篮球。宇宙的概念可以用这种方式被形象地展现出来,而薄薄的大气层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这个星球自身的脆弱。

这个“神奇”的地球仪内部运行着各种程序,而控制这些程序的是展示台后方柜子里的两台计算机。其中一台计算机负责地球仪的整体运转,另一台用来存储数据。最新的天气数据由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抓取并不断更新,比如云层的变动情况会以每小时为单位进行更新,而其他相关数据每3个月便会更新一次。“可触摸的地球”雏形出现在2002年,2005年当它第一次在日本爱知县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时候,人们便被这个闪闪发亮的地球仪迷住了。在2008年的G8东京高峰会议上,5个地球仪和日本茶室成为主办方款待各方来宾的保留项目。

地球仪的发明者和指导者叫做竹村真一,一位人类学家,拥有哲学学位。他曾游历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南美亚马逊地区、中国西藏、印度和非洲等地进行田野调查。走遍大半个地球的考察后,竹村深深感受到人类在自然和宇宙面前的渺小——“一个人的一生只有数十年,而地球却存在了150亿年,一个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走遍整个世界,要是能让人简单又形象地看到并能感受到地球的真实故事该有多好!”沧海一粟的感慨使得竹村想要寻找到一种方式将自己对地球的感受表现出来。

“不过仅用语言的表达是不够的,好比人们生产出汽车之后,很少有人去想汽车为地球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觉得人们应该用一种整体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赖以生存的星球,然后考虑自己要如何善待这颗星球。这当然也需要新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既要能表现过去和现在,也要能让人们可以想象将来。”当竹村回到日本从事文化人类学馆长的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时候,他开始想要寻找新的方式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也促使他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观察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

人类的视野因为互联网等新技术达到了历史上最广阔的程度。他开始了作为媒体创作者的新经历,不再仅仅是一位学术研究者,而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设社会信息平台。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竹村认为:“不同于单纯的科学或艺术,这一领域是融合了科技、设计、艺术和文化的新领域。”2001年,他开始研发“可触摸的地球”,这是“Earth Literacy Program”计划的一部分。借助于非营利组织Asian Club Foundation的帮助,他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现实。出生于日本的竹村,对于阪神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伤害有着天然的理解,因此和地壳运动相关的数据也成为他关注的领域之一。为了拿到相关领域的数据,起初他通过写邮件、打电话、拜访等方式,一个一个地跟气候、地壳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学者要求希望能够使用相关数据。当这些学者听说他的计划的时候,也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用这样一种前所未闻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个不错的尝试,因此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当然,起初只是一些日本学者愿意和他共享这些数据资料,后来随着“可触摸地球”在世界范围内展出,一些欧美学者也加入到数据分享的队伍中来。

在多领域学科学者的合作之下,竹村拥有了京都庙宇的流水声、南美丛林里的鸟叫、气候变迁、地壳运动、海洋流速等多项地球与自然环境的数据,这些方方面面的数据展现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地球环境。“人们能够看到海外战争和恐怖袭击的新闻,但却不能感同身受,如果人们能够基于互联网或新技术的工具听到每一个人的呼喊,才能改变人们对现实的情感反应。”竹村认为只有这样的感知体验才能增加人们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聚焦于人们的视听感受,才能强力填补人们感官世界的空白。

竹村希望用你的手触摸这个地球,感受这个星球的脉动,这可能会成为你毕生难忘的体验。这样的地球仪如果用于中小学的科普教育中,将改变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不过这样一个地球仪的造价可不菲,要花费1000万日元。竹村通过改小地球仪的大小降低制作成本,现在日本的一部分中小学和大学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地球仪。如果推广的话,在数据的共享使用上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实际上,竹村真一在自己所提倡涵盖生命科学、地球环境的“人类学”领域内,创作了很多利用互联网的开拓性试验项目。他为1996年首次举办的在线互联网世界博览会制作了日本展馆,也借这个项目获得1997年Ars Electronica Nica金奖;1996年他推出了网页作品“Sensorium”,使用互联网技术展示全球的地震活动;2001年,他开发了新一代科学教育平台,同多领域的学者合作开发了“可触摸的地球”,成为日本科学未来馆的常设作品;2003年开始在广岛县尾道市创建基于手机的地域信息系统——“无处不在的博物馆”,之后又有“100万人的蜡烛之夜”活动,参加活动的人们通过手机展现日本地图的社会性试验;2004年接受小泉内阁的委托,设计制作了可以从基层搜集信息的“日本改革前线地图”。未来,竹村希望自己能够让这个“可触摸的地球”变得更有趣,他也不断在寻找一些好玩的技术添加到这个地球仪中去。

猜你喜欢

星球领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摧毁吞噬星球
领域·对峙
《黄金时代》日本版
1号异星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米弯弯的星球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