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被黑?
2012-04-29乐天舒
乐天舒
施正荣被“金融创新”推向债务违约的边缘。
这个夏天,中国新能源行业有点冷。就在江西赛维百亿债务难偿“余波未了”之际,另一光伏巨头尚德也卷入巨额欺诈案的消息,再次在业内激起轩然大波。
7月30日尚德发布的公告称,自己可能卷入一桩金额达5.6亿欧元的欺诈案,由此对尚德财务业绩可能造成的影响“仍在评估之中”。这是一枚重磅炸弹,它最大的杀伤力在于令众多国内外分析师一齐吹响了质疑尚德资金链状况的号角。
资不抵债?亏损连连
从近两个季度财报来看,如今的尚德正债台高筑。
今年一季度,尚德的短期借款为15.74亿美元,长期借款为1.31亿美元,另外还有总计5.58亿美元的可转债,鉴于其还有4.74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应债务缺口大约是17.89亿美元,而公司同期的股东权益为8.03亿美元。
从去年一季度、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尚德与很多同行一样,都陷入了有营收但净利润亏损的境地。
三个季度中,尚德的营收从8.77亿美元逐步下滑到了6.29亿美元、4.095亿美元,出货量则分别是491兆瓦、523兆瓦和382兆瓦,毛利率更是从去年一季度的21%下滑到了今年前三月的0.59%。
虽然今年上半年,光伏需求最大的德国地区光伏发电设备安装量突破了4G瓦,但由于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和激烈的价格战,致使尚德、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太阳能等众多一线大牌企业都只能降价销售,造成了各家企业在一年内毛利率大跌、难逃亏损的局面。
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来看,尚德仅次于英利,为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第二位,但从毛利率观察,其0.59%的毛利率低于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及晶科能源等企业。
更加严重的是,在该行业11家美国上市公司中,尚德的投资回报率指标(如ROA及ROE)均为倒数第二(-3.03%及-16.55%),其中尚德的ROE仅仅比近期负面新闻缠身的赛维(ROE为-41.39%)略好一些。
如果按照目前毛利率不到1%的业绩来推算,尚德最好的偿债方式是:继续举债、卖出部分子公司股份换得现金等等,比较糟糕的做法则是宣布破产。
反担保的连锁打击
给高企的债务和糟糕的业绩火上浇油的是尚德近期陷入的GSF反担保案。
尚德、施正荣及GSF资本(GSF Capital)三方投资了一家名为环球太阳能基金(下称“GSF”)的公司。尚德电力占据80%的股权,施正荣个人拥有10%股份,由哈维尔?罗梅罗控制的GSF Capital拥有10%股份,哈维尔?罗梅罗则负责管理。
这笔反担保源于2010年该基金在意大利南部投资兴建的一个145兆瓦光伏电站项目。
为给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由作为GSF股东之一的尚德出面担保,国开行向这一项目提供了一笔金额为5.54亿欧元的贷款。而为了对冲该项目失败可能给尚德带来的风险,GSF则需要以一笔价值5.6亿欧元的德国政府债券,为尚德提供反担保。
当近期尚德打算退出GSF时,外聘顾问的尽职调查发现,2010年GSF用于给尚德提供反担保的5.6亿欧元德国国债,“实际上不是GSF的自有资产,而是哈维尔?罗梅罗通过自己控股的私人公司同时也是GSF股东之一的GSF Capital,向一家西班牙企业借到的”。而“直到2011底前,GSF Capital年资产规模尚不足1亿欧元。能从一家西班牙公司那里借到价值5.6亿欧元的资产,简直是不可想象。”这位投行人士指出。
有外媒称,尚德无法确认5.6亿欧元的这笔反担保是否存在,“这让美国投资人对尚德的信心尽失”。
就在尚德卷入“反担保骗局”之后,美国两家律师事务所也“落井下石”发起诉讼并在网站公告称,“尚德涉嫌作虚假报表(或误导性陈述):如尚德公司缺乏内部财务控制、没有获得德国债券,因而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在相关时间内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
虽然尚德陷入了“自己骗自己”的尴尬窘境之中,但控股GSF却仍堪称为尚德乃至中国光伏业一个不折不扣的金融创举。而在控股架构诞生之初,为了将GSF顺利纳入尚德的盈利体系,同时又符合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施正荣和尚德都可谓煞费苦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GSF成立五年来,这只基金的运作细节以及尚德在其中的参与度,尚德和GSF始终对外界甚至尚德内部人士都秘而不宣。
一位尚德早期的投资人就表示:“在反担保新闻曝光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GSF。”虽然该人士已于尚德投资GSF前退出尚德,但是一直都在关注尚德的发展动态。更有人指,即便在尚德内部,了解GSF运作的人“不会超过5个”。
而今藉由此次诈欺风波,被业界视为“黑箱”的GSF也在各方争执中露出了冰山一角。
领头羊蓄粮过冬
作为行业领头羊,尚德还不具备反周期抗风险能力,目前尚德正面临成立十多年来最困难的局面。反担保案招致流言四起,而最耸人听闻的流言,就是领头羊无锡尚德即将破产。
更令尚德烦恼的是:曾经“拥硅者为王”的光伏组件行业,技术门槛如硅料价格一般暴跌,市场渠道成了厮杀的战场。尚德发现,只要他们率先进入某个新市场,六个月后跟风者如影而至,随之价格战开打,光伏组件企业很快就陷入红海。
从去年二季度,尚德电力、赛维LDK(NYSE:LDK)、中电光伏(NASDAQ:CSUN)、韩华新能源(NASDAQ:HSOL)均出现较大亏损,其他公司也徘徊在亏损边缘或只是略有赢利,中小光伏设备制造企业更是在库存积压、亏损严重的情况下选择低价抛货跑路,进一步激化了本就激烈的价格战。
施正荣极力批评国内企业跟风入市、政府推波助澜的做法,多次指出这将严重伤害整个产业的健康。但尚德的销售总额仍保持可观增速,模式依然是海外开辟市场,国内扩充产能。施正荣明知严冬将至却无法控制产能。他认为,“受行业大势所迫,保持市场规模的唯一方式就是生产、再生产,这是蓄粮过冬。”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尴尬宿命,也是施正荣的无奈,
尚德发展壮大主要靠资本运作和政府关系,技术的重要性反而退居其次。这与尚德起家之本似有背离。创业伊始,施正荣就顶着科学家光环,这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博士、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得意门生,拥有太多让资本市场心动的故事,这是尚德作为中国光伏企业率先登陆美国股市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业内都将施正荣视为“成功的资本运营者”。施正荣利用金融创新助推实业发展上的创见和胆识,走在了大多数中国实业企业和实业家的前面。
然而,如何利用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撬动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如何让企业超越传统金融工具的束缚?如何让职业金融经理人服务实体企业的发展需求?或许在这些问题上,尚德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他们的确跨出了这一步。那么问题出在哪?一方面在于作为基础的实业本身遭遇困难,但另一方面,更在于尚德试图用金融创新遮掩实业经营上的挫折。
此案件告诉人们:只有更多的实业家懂得金融、善用而慎用金融,中国制造业才能尽快走向成熟与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