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2-04-29王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17期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

王翠

电教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

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这样就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3 应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中无法办到的事,延伸数

学的思维,物化推理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简单的事例将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实际操作中,会因客观原因而无法操作,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实现转化,延伸思维。

如探讨学习“圆的面积”中圆面积的公式推导,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只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他们才会有深刻的印象;经历数学的过程,才会理解公式的内涵,而不是死记公式。学生动手将圆四等分拼合后,再八等分拼合得到的图形只是一个近似长方形,学生思维上始终认为拼出的图形的边为弧形,所以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个近似数。这关键在于剪拼份数过少,但份数分多了,操作起来难度又相当之大,而且相当费时。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计算机上将圆分别进行32等分、64等分后拼合,学生看到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以此延伸得出细分到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多媒体在这里给学生思维上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补充,延伸了他们的思维,实现了知识的转化,真正发挥了作用,展现出辅助教学的特点。它不是取代学生的思维,而是将一些现实的例子具体化,协助学生的思维。

4 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

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电教媒体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5 应用信息技术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

时地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地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6 应用信息技术体验数学美感,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有情感的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向平等、和谐的关系转变,使师生的交往加深。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跨越时空而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电教媒体比较完善地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使原本不可捉摸的神秘公式也变得那么通俗亲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数学,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与形的调和,体验到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愉悦性。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进而形成能与教师互动的开放心理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尤其练习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进入个性化学习状态。不论何种程度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就会给予“好极了”“你真棒”“请多努力”“别灰心,再来一次”等鼓励性配音评价,并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画形式,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绝对的意义。这需要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总结、探索电教媒体中的问题、经验和方法,电教媒体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电教媒体的优势。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新区小学)

猜你喜欢

电教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