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职教社的当代贡献

2012-04-29陈衍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黄炎培中华职业

陈衍

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第三部门、NGO……我们可以用这样多个称谓来定性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民间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中华职教社为什么能够从1917年5月6日成立之初的48人,发展到今天拥有3万多名社员,成为在海内外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全国群众性社会团体?各界比较趋同的评价是,该组织能够“应时代而生、顺应潮流而进”。所谓“应时代而生”,是指95年前,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创立中华职教社时就是本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所谓“顺应潮流而进”,是指95年来,中华职教社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宗旨,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推进职业教育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

尤为称道的是,在当代以政府为主体推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环境下,中华职教社自觉摆位, 秉持“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为党分忧”的信念,发挥自身力量,凸显民间性特质,在职业教育政府管理缺位和市场调节失灵的空间及时补位,推动职业教育多方治理格局的形成,广泛吸引海内外人士并整合各类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实践。

具体来说,民间组织中华职教社对于当代职业教育的贡献可以用“民族思想、民情反映、民生工程、民间外交”16个字来概括。

民族思想

在2005 年 11 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时多次引用黄炎培先生的原话来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此后时隔5 月,温家宝在重庆视察职业教育工作时,再次强调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主张。

这是当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科学价值和经典意义的充分肯定。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理论上系统回答了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什么”、“干什么”、“为谁办”和“怎么办”四大方面的问题。

如果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它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壤 。这些理论既凝结了以中华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群体的职业教育思想,更推动着一个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中华职教社的思想遗产,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宝贵的理论财富。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上,该思想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无论是于内还是于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都成为探求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我国教育学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拥趸显现出学派气象。1984 年许汉三编纂《黄炎培年谱》,1997年田正平和周志毅撰写《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 2007 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辑论文集《溯源与创新——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推进新时期高职特色发展》,基本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

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职教社视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此作出很大努力。

“八五”期间,由中华职教社主持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为开展课题研究,中华职教社编辑出版了 4 卷本《黄炎培教育文集》,收入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黄炎培先生的全部教育著述共 227篇,其中职业教育方面的文献共有 110篇,占到全部教育论述的近一半。

2006年 5 月,中华职教社在北京人民政协礼堂举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会上举行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一书的发行赠书仪式。

2008 年 10 月 18日,由中华职教社主办的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高层论坛暨《黄炎培日记》首发式在南京举行。同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所由中华职教社创办的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学校揭牌。

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中华职教社及其分支机构举办的全国性大型黄炎培职业教育学术思想研讨会共有 7次。

2011 年 10 月 19 日,由中华职教社发起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一些地方和学校也相继成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中华职教社此举意在借助这个专门平台,继续在黄炎培职教思想上下功夫,加强系统的研究和宣传。笔者注意到,中华职教社第十任理事长张榕明用“挖掘精髓,汲取精华,拓宽视野,启迪后学”4个词汇来概括这个平台的作用。

正是在中华职教社的持续推动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与认同。

民情反映

作为民间组织,中华职教社的能量又不仅仅只在民间体现。

这是因为该组织社员身份多元,其中多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该组织负责人在行政级别上一般居高位。以总社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理事长都是由位列“副国级”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任。2010年年底当选的本届理事长张榕明在2005年就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华职教社的这一特殊构成,也保障了它能够“上通下达”,反映职业教育民情,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道路。

一方面,中华职教社可以利用其遍布全国的组织网络系统,有条件深入基层,就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等社会迫切需求展开深入调研。另一方面,它依托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和与教育、经济、科技界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社员可以直接向各级“两会”提交提案议案;通过与教育部、人社部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可以直接向党政职能部门反映广大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合理诉求;通过举办“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及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出访考察,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服务团体社员校,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推动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作用。

近年来,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全球创新型经济、创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华职教社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和各方人士开展调查研究,举行学术研讨,积极建言献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许多建议被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采纳,先后得到温家宝、李克强、张德江、回良玉、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中华职教社的这一贡献也为自身在当代的发展赢得了地位。

民生工程

笔者注意到,1999年在担任辽宁省副省长时,张榕明就开始参与中华职教社的管理工作。她认为,这个95年老社在当代之所以能发展,是因为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有机结合。

继承传统,在于中华职教社始终坚持兴办职业教育不动摇,社办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已达180余所,团体社员学校突破2200所。

开拓创新,在于中华职教社深入关注民生,实施温暖工程。

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统计显示,中国已提前实现将贫困与饥饿人口减半、普及初级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等目标,其中在减贫方面,过去二十年中全世界摆脱贫困人口中的70%是由中国实现的。中国的进展向全世界表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前提是政府、民间社会及个人的齐心协力。

在中国消除贫困与饥饿的斗争取得的成绩中,公民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中华职教社就是这其中重要的一份子。

1995年,由时任理事长孙起孟倡导,中华职教社启动了旨在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创造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和职业培训服务的大型公益项目温暖工程。探索用公益性资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协助政府提供职业教育公共服务的模式。

17年来,温暖工程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日趋丰富,服务机制逐步完善。中华职教社陆续推出了有900多个县参与实施的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国家通用语言新疆培训计划等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在全国22个省区市建立培训基地113个,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1090.44万人次,帮助实现就业294万多人,资助贫困生56.3万人。

在中华职教社的推动下,温暖工程从无到有、到大,实现了“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启动初衷,成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得人心、暖人心”的品牌工程和亮点工程。2011年,中华职教社又成立了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这一举措显然意在为该工程推进提供持续资金保障和发展平台。

利用这一职业教育载体,中华职教社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教育扶贫、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中华职教社走过95年漫漫历程的2012年,这项民生工程收获了如期的肯定和赞誉。在国内,3月份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要支持中华职教社继续实施好温暖工程”。在国际,5月份联合国公共信息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拉姆·达摩大伦表示,中华职教社开展的包括温暖工程在内的诸多工作项目,积极延伸了职业教育的使命,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各国非政府组织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會发展献计出力方面的典范。

民间外交

中华职教社对自身在当代特点的概括是“三性”。除了“教育性、民间性”这两大特点外,排在首位的是“统战性”。该社在行政管理上本身就隶属于中共中央统战部。除此,之所以强调“统战性”,凭藉的是其历史悠久、联系广泛、朋友众多、政府认可的独特优势。

对中华职教社来说,这一特性更多地体现为民间外交——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对台、对外民间往来。

有人用对台、对外交往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形容中华职教社在这方面的贡献。

在对台交往上,中华职教社充分发挥在台湾知名度较高的历史资源优势,以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为纽带,以举办“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大陆职业院校教师赴台进修培训”和“台湾大学生研习营”等品牌活动为依托,加强了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台湾民众对大陆地区的了解。从更高层面上讲,为促进祖国统一也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在对外交往上,中华职教社借助NGO的身份,参加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多边活动,介绍中国的建设成就和民间组织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展示中国民众热爱和平、致力发展、谋求合作的形象,引起联合国高层和一些国家、地区政要的关注。在2004年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联系的非政府组织成员、2010年成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系的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成员之后,中华职教社与国际组织、欧美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相关机构与院校的交流合作就更加地频繁起来。

与地区和政府间的交往相比,民间外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在职业教育、教学、科研、资源互换与共享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超越了政治和国界的限制。

张榕明理事长对民间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优势或者原则的观点,可以视为中华职教社新时期从事民间外交的经验和贡献的一次系统总结:借助非官方的身份,参与、承办或组织国际性职业教育会议及其他有关活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办学与培训,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利用其触角众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在政府外交鞭长莫及或无暇顾及的一些领域,因势利导,见缝插针,为政府外交提供必要的补充和辅助;发挥其民间性的优势,可以充当地区间、国际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交流的润滑剂,对发展地区间、国家间关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为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黄炎培中华职业
再读黄炎培周期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