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生命的律动

2012-04-29高艳艳刘东秀

中国德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海选常州市价值体系

高艳艳 刘东秀

对待工作,他事必躬亲,雷厉风行;对待学生,他温暖而亲切,是孩子们的“老朋友”,他就是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在于用爱滋养和关爱下一代。

中国德育:丁局长,您好!在《常州市学校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中指出,该行动计划是基于常州市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价值追求而制定的,能否谈一下常州市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丁伟明:感谢您对常州德育工作的关注,我市德育工作的价值追求是以学生为本,牢固确立儿童立场。学生是具有活力的生命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育的主体。德育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怦然心动”,然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重形式、轻实效,重外在、轻内化,重灌输、轻参与,恰恰把学生排斥在德育之外,把学生完全当作德育的客体。因此,以学生为本是德育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而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前提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具有批判精神、内心敞亮、个性鲜明、求真求实的人。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公平、人道的社会价值诉求。公民社会是未来国家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人本意识、公平意识的个人。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能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公平与人道,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进而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中国德育: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听到很多“生命教育”的声音,请问常州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生命教育?

丁伟明:从根本上讲,实施生命教育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需要。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却忽视了这一根本任务,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当作考试的工具。实施生命教育正是为了摒弃教育功利主义,使教育正本清源。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临严峻挑战,对学生生命的关爱被提上教育日程,由此,我们于2005年率先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工作。

为了让常州市的生命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我们实施了生命教育本地化的方案,致力于打造生命教育活动品牌。

一是生命教育周活动。自2007年起,我们将每年三月第二周定为全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周”。每年的“生命教育周”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例如,2011年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教育”为主题,开展《知心姐姐》公益报告会、67个菜单式生命教育系列公益讲座、禁毒教育宣传展;2012年以“生命成长,责任担当”为主题,开展生命教育课堂观摩活动、十四岁青春仪式观摩等活动。“生命教育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二是“青春巡礼”仪式教育活动。十四、十八岁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我们设计了以十四岁青春仪式和十八岁成人仪式为代表的“青春巡礼”仪式教育活动。“青春巡礼”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自我成长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健康地步入成人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是生命成长体验营活动。每年暑期我们都会组织“七彩夏日,快乐成长”大型生命成长体验营,通过内容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的生命质量在快乐中得到提升。2007年我们开展了持续一个星期的体验营活动,围绕“阳光体育”“国防拓展”“与运动相伴,让健康同行”等主题展开,全市有一千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同时,我们还在全市开展“生命探索、生命挑战、生命互助、生命活力”等内容的布点式夏令营,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拓展训练、行军拉练、野外生存训练、文艺展示、趣味体育等活动。

四是主题教育活动。2005年起,常州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感动中国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开展“感动校园,感动你我”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感动校园,感动你我”征文活动、“风采学子”“感动校园之星”“感动校园故事”等评选表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阳光、人性的美好,让学生更加关注生命、关注校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尊重生命历程、学会真诚回报。近年来,我们还开展了“美德少年”“杰出学生”海选活动。2011年起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海选活动,吸引了全市四百多所学校、一万多名班主任、四十多万名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在活动中加深了沟通与理解,共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中国德育:我们注意到《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近年来,常州市也非常重视公民教育,请问常州市是如何推进公民教育的?

丁伟明:我市公民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推进,首先我们会选取实验学校进行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实验学校的范围和数量,使公民教育逐步走向深入,逐步向全市中小学校辐射。2005年7月,经申报,我市成为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的试点城市。同年9月,我市确定了17所实验学校,共有42个班级、45名项目老师、2200 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公民教育的开展,2007年5月,我们确定每年的五月份为全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展示月”。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展示月”的时间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扩大项目实施的影响力,并举行了全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展示活动。同年12月,我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常州市普通高中公民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市所有高中推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至此,全市41所高中全面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2011年10月15日,我市新增14所项目学校,公民教育项目学校已经发展到包括义务教育学校在内的29所学校,高中学校32所,共计61所。

近年来,我市公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行政部门积极推进、教研部门提供服务、实验学校主动探索、一线教师扎实研究、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2009年10月,我市成功承办了“江苏省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活动,共有六个项目进行听证会展示,近七百人参加活动。中国德育:前面您提到,2011年常州市举办了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海选活动,给德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很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请问常州市为什么要开展这一活动?

丁伟明:举办班主任海选活动,是我市德育工作改革的一次探索,也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需要。在开展班主任海选活动之前,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平凡的工作岗位有怎样不平凡的教育人生?班主任在琐碎的工作中又是怎样促进自身和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应该如何理解班主任工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海选活动”(以下称“海选”)。我认为,这是转变德育方式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海选”有助于落实“学生立场”。学生是班主任的服务和教育对象,班主任是否优秀,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由学生来选举优秀班主任,也促使教育者转换视角,真正从学生的立场来确立教育内容和方式。

“海选”有助于发现优秀班主任的品质。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从孩子们的讲述中,从海选的结果中,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真诚、勤奋、细心、严格”是优秀班主任的共同作风;“朴实、公平、幽默、创新”是学生的最爱。班主任的这些优秀品质是师生相互信赖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是学生主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海选”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选举最喜爱班主任,有助于他们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发现班主任工作细微处的点点真情和奉献精神,发现班主任的教育意图和良苦用心。同时,教师从“学生的评价”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这一过程,无疑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融洽师生关系。

“海选”有助于展现教育之美。学生用讲述、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将班主任的生活、工作和理想追求,将班主任的爱心、率真、机智、风趣,将师生之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教育细节、教育琐事的平凡和伟大,让我们倍感人性之美、教育之美。

“海选”,作为德育方式一次探索和创新,其环节设计还有待改进,其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我相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着一种求真、创新的精神,经过不断改革,“海选”的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凸显。中国德育:教育部提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请问常州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具体落实这一要求?

丁伟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首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这是“融入”的前提。在具体的“融入”途径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们知道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并把这一目标实现的程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还引导教师发掘各门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魅力。从2003年开始,常州市启动了以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为目标的学校主动发展工程,各校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把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办学理念、校训和校风建设中,融入到各种学校文化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动力和导向。

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道德体验、知行转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书本教育层面,而应该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国情、感受社会、亲近自然中,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还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建设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近期开工的“殷村职教园区”建设项目之一就是常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

四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育发展决策上凸显公平、公正和民本的取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服务功能;在学校管理中践行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理念;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坚持依法治教,强化自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吸纳社会参与,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责任编辑/宋立文

猜你喜欢

海选常州市价值体系
常州市测绘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冰壶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海选阶段关键问题分析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成都站 海选现场
武汉沌口站 海选现场
各地分中心 海选现场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