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木匠
2012-04-29陈波郭德刚
陈波 郭德刚
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的班级和学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就像一堆没用的木头。听到这里,我思考了很久,心酸之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充满智慧的校长,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次活动,让老师们从一堆废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老师们反复挑选,最后能找到有用木头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老师都是空手而归。
“一堆废料,能有什么用?”老师们开始议论。老校长什么也没说,只是请来了一个木匠,木匠看到这堆废料后高兴地说:“这还用挑选吗?我看每一块木头都有用。平整的可以拼做桌面,较长的可以做桌腿,短木可以做横档,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用的楔子。”
老校长没有责备哪一位老师,因为选木头并不是老师的专业。他的良苦用心是想让老师明白,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学生属于哪一类人才。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缺少一双木匠的慧眼。
班主任也是一样,应该像木匠那样惜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可造之才。为此,班主任就需要用放大镜看学生,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用童心和学生交流,用童语和学生对话,用童趣和学生活动,要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坚忍不拔的耐心,明察秋毫的细心,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决不能对他们视而不见,不能对他们有偏袒,不能对他们有任何偏见。
以前,班上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在外务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的疏远,爷爷奶奶的宠惯,使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不爱学习,喜欢上网打游戏,学习成绩很差,历次检测都是最后两个等次,还曾因一度辍学,有了想随父母外出打工的想法,我两次到他家里劝他返校,都被拒绝了。当我第三次到他家时,得知他已经买了去广东的火车票。我马上赶到他的家,硬是把他劝了回来。在对他的关注过程中,我发现他对美术、电脑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了扬长避短法,鼓励他利用网络和别人多交流学习方法,多积累知识,多查阅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要求他每上网一次都要和我交流,跟我谈体会,说收获,还与美术老师协商让他担任课代表,我要求他的美术作业必须做得最好,并且让他承担设计黑板报的任务,帮他制订了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两个学期下来,他的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考时我鼓励他考高中美术班。结果他不负众望,顺利地考入了本市的一所高中,去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我看时,眼里满是感激的泪水。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木匠有很多行为很值得班主任老师学习。
一是周密计划、科学决策。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木匠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首先做一个整体构思,即使不画出设计图纸,也会在脑海中有一个详细的轮廓。班主任做事也要讲究调查、分析、研究,增强计划性,避免盲动性;对每个学生都要策划到位,确定科学的发展预案。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拍板”。这些道理几乎每个班主任都懂,不少人在实践中也运用得比较好,但客观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班主任与木匠的事先构思相比,都应自愧不如。
二是合理取材、优化配置。木匠很会用材,在木匠眼中几乎没有不能用的材料,即使一个烂木片,也可用来做楔子。恰当地用才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则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班干部任用上,一方面,选人时首先关注的不是其长处,而是其缺点或过去的错误,更有甚者还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这样就可能将一批人才埋没;另一方面,往往不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做不到人尽其才,结果只能是管理的错位、技能的错位,最终导致班干部工作热情不足,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老师千万不能学医生,看谁都像有病。对医生来讲,这种行为无可厚非,生命重于泰山,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但对班主任来讲,学生需求为重。不能恰当地用人,再好的班级,也可能落伍,再好的设想也可能化为泡影。更何况你的选择正确与否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但却关乎一个学生管理才能的流失,一个班集体荣誉的得失,有时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
三是积极行动、重在实效。木匠不仅要学有“预”,而且要学会有效地“配置资源”,预想不是空谈空想,而是要通过努力将“预”变成现实,这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好好学习的。不仅要会“拍板”,而且要利用资源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决策。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性情各异,爱好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摸清学情、家情、人情、交情的基础上,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理念指导下,合理分组,科学分组。要保证每项活动都有布置、有检查。要善始善终,不要半途而废,要将落实进行到底。班务工作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班主任更要做一个出色的象棋大师,力争让每一个棋子都走好、走活,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促其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用木匠的眼睛观察、分析、研究学生,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用木匠的精雕细琢激励、鞭策、疏导学生,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用木匠的巧手组合、凝聚、团结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分量。这就是向木匠学习的结果。
【陈波、郭德刚,山东省安丘市柘山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