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论思考
2012-04-29蓝维
摘要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在评价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测评试题编制和测评实施展开的基础和依据。其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等。此外,发展性及科学性原则、适度导向及前瞻性原则、务实及可行性原则、稳定及适应性原则和底线原则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关 键 词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研究基础上制定的,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试题基础的,用以衡量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的各维度及其结构。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问题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属中观水平的研究,但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中,该研究具有总体和宏观的水平。
一、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提高德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水平的前提和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自2004年2月颁布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落实文件中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意见,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构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一环。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都依赖于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和了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和随后的测评工作是了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在指标体系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总体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程度、趋势性发展特点和部分问题的原因产生十分清晰和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德育工作其针对性就会加强,工作的效果也会有所改善。德育工作的改善会直接推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更加顺利和快速。而促进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和社会性成长等方面的发展正是全部德育,包括德育评价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德育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是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及其存在问题的科学考量,考量是运用经科学检验的测评工具进行的。工具的科学可以保证考量结果的真实可靠,而真实可靠的考量结果是德育决策和提高德育管理科学水平的保证。缺乏对现实准确把握的德育决策和管理行为是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工作水平不高、德育投入和回报不匹配的重要原因。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研制经科学工具、过程和检验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这样的指标体系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德育决策和管理的水平才会从根本上有所改善。
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等文件,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传统的国家,执政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这些文件和法规集中表达了社会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成长方面的期望和要求。将它们作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可以使社会对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成长方面的期望和要求,变为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所追寻的目标,从而使学校德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与社会的期望更加接近。
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要求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基本依据之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崛起和变化是世人瞩目的,社会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对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发展期许的变化。社会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发展的新要求是这种变化的直接反映。例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新价值、新观念,成为了当代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目标。
其依据之三是,基础教育作为国家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和中小学生完成其社会性成长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在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的学校制度、课程开设、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中被细化并得到体现。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作为个体发展的自然基础,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思想道德发展的范围与深度。因此,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我国基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身心存在的差异性,既体现了这一评价的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基础,又使得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评价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良好的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及时代探索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之四。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传统源远流长,前辈们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可以继承的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德育(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和德育课程等)进行评价,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将这些历史及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提炼和梳理,并将其作为构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依据,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前人和他人的智慧,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走他人已经走过的弯路,使其达到较好的水平和效果。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求是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第五个基本依据。中小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在思想道德的发展上是有其内在需要的。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在多种道德及其价值、道德两难和道德冲突中如何进行道德选择,怎样做出适时适度的道德行为等问题上,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少年来说,一方面他们会选择向社会和同伴学习,通过各种观察学习获得相关的道德选择依据和道德行为榜样。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成人社会的适度引导,通过道德教育获得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上的需求作为他们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道德教育所必须满足的对象,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全部环节中都要有所体现。因此,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的需求,以此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就是十分重要的。
三、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着眼于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从指标体系制定的目的、测评内容的选择到评定标准制定的全过程,都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为此,在研制和测评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评价结果,而且应当注重成因分析,使测评结果能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善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确实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在指标体系研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可靠,研制的依据、过程、使用的工具都要符合科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的研制过程和使用科学的研制工具,使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达到较好水平。例如:在指标体系研制的试测评中,所有指标必须达到统计科学要求的水平,如果达不到,需要多方寻找原因,甚至考虑进行重测,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科学性原则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可靠和评价工作的有效运行。
适度导向原则是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教育文件为指导,以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传播为目的,通过评价实现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引导。在是否对青少年进行价值引导的问题上,我国和西方世界的选择不同,思想自由是人的基本自由的共识,使大多数西方国家选择了道德教育的价值无涉原则。而认为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个体,成人世界有义务帮助他们了解周围世界,把握自己生活的认识,使价值引导、自主构建成为我们坚持的道德教育原则。而这里的价值引导主要是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实现对中小学生适度的价值引导成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建立在对德育的深入研究和深层理解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对我国德育未来发展的许多前瞻性预见。例如: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将会出现大量对具有自主、独立意识的现代公民的需求;在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来临之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社会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道德发展的新要求等。这些前瞻性认识反映在指标体系之中,使指标体系在使用中能够发挥出对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前瞻指导作用,并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未来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务实及可行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研制不是学者们在象牙塔中制造的空中楼阁,而必须是适应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和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的测量工具。为此,在指标体系研制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平衡三个基本方面: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当前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包括德育目标在不同学段的表述、已经开设的德育课程及其内容、德育其他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等)的实际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可能发展的空间。只有充分考虑这三种因素,并以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可能发展的空间为基础,从测评指标体系的提出,到具体测评实施的所有环节上力图从实际出发,充分贯彻务实和可行性原则,才能保证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德育工作和学生发展目的的达成。
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内容不因年度及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发生太大变化,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在常年测评的基础上,兼顾当年德育工作的重点,测评的内容及重点也会有所增减和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要处理的一个重要关系是测评内容的稳定性和变动性之间的关系,稳定性和变动性对于一个在一段时间里使用的测量工具而言都是必要的。体系的稳定性可以使不同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产生各种变化和发展性认识。而部分测评内容及重点的变动性能够及时反映当年德育工作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上的实际效果,对于德育工作的反思和调整具有一定意义。
底线原则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及学生发展的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建立在综合社会对中小学生发展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使该指标体系成为对当代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应当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检测工具。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多元道德和价值都需要存在的空间,这种状况对于一个具有两千年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不能不对生活于其间的人们有各种制度、道德、行为方式上的约束,从而使具有不同利益和价值的人能够生活于同一社会和自然空间之中。如何处理价值多元和利益调节共同准绳的关系,坚持道德底线原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道德底线是对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使得它在满足了各种行为的道德性要求之外,为不同行为方式和价值的选择留有较大的空间;使得多元价值和共同准绳之间产生交合点,有可能协调起来。当然在用道德底线要求中小学生的时候,不要放弃对他们道德理想和信仰发展的适度引导。
责任编辑/齐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