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评价“辩证法”

2012-04-29项久雨

中国德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辩证法德育工作德育

摘要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德育活动显现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德育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与静态性、评价功能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共同构成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内在规定性。当前,中小学德育着眼于评价因子的诉求,使得其自身的结构与特征富有明显的时代性。

关 键 词 德育评价;相对性与绝对性;动态性与静态性;多样性与综合性

作者简介 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过程,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品行培养的过程。中小学德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自己做出道德选择,作为一项塑造学生心灵的系统工程,必然需要科学的评价作为其信息反馈的手段。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德育活动显现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德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根据一定的德育价值观或德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德育标准、德育过程和德育功能等的价值判断,是为提高德育质量和德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思考德育评价,必须面对德育的困惑。在现实中,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实效性却难以达到社会预期。劣质的德育评价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盲目地确定评价体系。久而久之,缺乏科学评价的德育会严重伤害学生,导致德育实效的低迷。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对德育评价的特征把握不够,从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探讨德育评价的时代特征,深刻反思当前的德育评价工作,有利于为新时期的中小学德育寻找新的生长点。

一、德育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由于信息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其选择性加大,加上受西方道德相对主义影响,中小学德育在冲破过去一律化的模式之后,相对性日益彰显,甚至在有些地方发生了德育评价的绝对性被忽视,相对性居于主导地位的倾向,德育评价呈现无序状态,出现了思想认识分散、价值取向各异等现象,德育评价难以发挥作用。

德育评价的绝对性,是指德育评价标准的绝对性,这种绝对性标准就是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和原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德育准则与要求,是不能用其他的原则和要求来代替的。检查、评价德育工作,首先要用这一普遍性、统一性的准则和要求进行衡量。德育评价的绝对性,主要体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就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言,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的评价标准,是适用于一切工作的,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学德育评价工作,它是检验、评价德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德育活动,都要用这个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替代这一标准。这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无条件遵循的评价标准,是评价标准的绝对性表现。就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而言,德育工作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目标是统一的,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这种要求和准则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因而也具有绝对性。

德育评价的相对性,是指德育评价标准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标准就是在当前形势下,评价标准表现出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德育要求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德育评价标准,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而应是多个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就是相对性的表现。在运用统一的标准对德育进行评价时,也决不会只是一个尺度、一个模式,它也同样表现出多样性,如达到标准的程度不同、实现标准的条件不同、满足标准的侧重面不同等。因此,统一的标准在运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时,往往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而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种运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多样性也是相对性的表现。

德育评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辩证统一于德育评价的标准和原则之中,同时显示评价标准和原则的两种不同性质。评价的绝对性,讲的是社会主义德育价值的根本标准和根本原则,在评价中具有无条件性、不可改变性,它决定着评价的根本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它也规定着各种评价的性质,起着制约作用。否定评价的绝对性,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德育评价标准的质的规定性,即否定德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时代性,容易步入德育评价的相对主义漩涡。评价的相对性,就是要以评价的根本标准和根本原则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层次、多样性地开展评价。评价的相对性客观反映了学生思想道德的不平衡和德育水平的差异性,它丰富着评价的绝对性,影响着评价绝对性作用的范围与程度。否定评价的相对性,就是否定思想道德的层次性和德育的多样性,即否定德育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与针对性,造成德育的一律化和模式化,进而导致德育评价的绝对主义。

二、德育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与静态性

德育过程是德育主体、德育客体、德育环体和德育介体四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的联结下互相作用的活动过程。一切德育效果都是德育过程的直接产物。只有德育过程完善并且合乎规律,德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对德育过程进行及时的科学评价。

德育评价过程是德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同样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对德育过程的评价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德育评价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它始终贯穿于德育评价的基本过程。如建立道德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评价组织,确定评价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和确定评价的项目与指标,选择和设计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工具,收集评价所依据的证据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德育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且德育评价的目标设定具有阶段性,因而对其效益的认识和评价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此外,人们对德育评价属性的认知和战略实施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它贯穿于德育评价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这也是德育评价过程动态性的体现。

德育评价只是一种促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因而,评价的选择更加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为改进德育工作,为调节和加强思想品德行为提供依据。我们不能将德育评价看做是德育工作的终结,相反,它不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具,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动态评价是根据动态原理提出的进行德育评价活动的行为法则,其基本要求是在德育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一定社会需要的敏感程度和响应能力。另外,评价的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应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改进,评价的结论也应根据德育活动、教学水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

动态评价的使用有利于指导、激发被评价对象的进取精神,明确前进方向,但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只有依靠静态评价来弥补。德育的静态评价是对学生品德目标到达程度的评价,其特点是不考虑历史状况和发展趋势,只考虑学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实状况,但是,它有利于横向比较,有利于强化竞争机制,但无法进行纵向比较。因此,科学的德育评价只有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起来,才能相互补充,才有利于提升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三、德育评价功能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德育评价功能是指德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德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评价功能体现出多样性与综合性的特征。

伴随着评价活动的产生,评价的鉴定功能出现了。德育评价的鉴定作用是指德育评价认定和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它是与德育评价活动同时出现并始终伴随着德育评价存在的。由于德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德育评价对评价对象具有鉴定优劣、区分等级、排列名次、评选先进、资格审查等鉴定功能。鉴定功能是德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是在科学鉴定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认识对象才能改变对象,“鉴定”首先强调的是“鉴”,即仔细审查评价的对象,然后才是“定”结论。通过评价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从激励角度看,适当的激励能够引导人们不断提高动机水平,人的行为表现由动机引发,而动机又靠需要驱动,这是心理活动的规律。在德育的评价活动中,学生的动机总是和价值取向连在一起,价值目标的选择受动机所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讲,动机是价值的具体化。德育评价活动引发的心理效应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要发挥德育评价的心理激励功能,就要强化正效应,同时尽量促使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化。从某种层面上讲,科学的德育评价,能够使评价对象的劳动得到他人与社会的承认,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因为如此,德育评价才能通过评价目标对评价的主客体产生激励作用。

从教育角度看,良好的德育评价既能促进评价客体的发展,又能促进评价主体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评价可以督促他们强化已学的道德知识,对所学道德知识重新进行组织加工,提高已有道德知识经验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对评价主体而言,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德育评价工作。

从导向角度看,由于评价目标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对评价目标的判断来决定努力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目标会激发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同时,评价目标具有控制行为方向的作用,一旦偏离目标,它可以帮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校正。具体来讲,一方面,德育评价是对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它引导德育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朝着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德育评价工作能有计划地引导评价对象的思想道德素养沿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化。

从诊断角度看,品德评价可以鉴别学生品德的好与坏,为德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现实中,由于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品德不一定都能按社会的要求而发展。因此,要在学生已有的品德基础上进行教育,就必须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诊断,进而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品德评价了解学生品德的形成状况,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同时,也可以用它来检查过去一段时间德育活动的成果,为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反馈信息。许多德育工作者都很注意利用这种反馈信息,把评价学生的品德同改进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始终保持高效。

应该强调的是,坚持德育评价功能的多样性和德育评价功能的综合性。只有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德育评价功能综合效率的发挥。

责任编辑/苗 培

猜你喜欢

辩证法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