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气生和亚气生藻类多样性分析
2012-04-29梁叶陈椽晏妮徐兴华杜克敬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杜克敬
摘要: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约有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5门7纲23目42科75属;亚气生藻类23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2目37科68属。气生藻类的H′、d、J平均分别为5.91、12.20、0.92,亚气生藻类平均分别为6.03、13.11、0.94。岩石表面以蓝藻为优势种群;树干表面和建筑物表面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土壤里以硅藻和黄藻为优势种群。
关键词:气生藻类;亚气生藻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花溪城市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Q9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8-3991-04
Diversity Analysis on Aerial and Subaerial Algae of Huaxi Urban Wetland Park
LIANG Ye,CHEN Chuan,YAN Ni,XU Xing-hua,DU Ke-j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erial and subaerial algae in Huaxi urban wetland park of Guiya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aerial and subaerial algae d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diversity index H′, richness index d and evenness index J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204 kinds of aerial algae (including varieties, forms), belonging to 5 categories, 7 classes, 23 orders, 42 families, and 75 genera. There were 237 kinds of sub-aerial algae (including varieties, forms), belonging to 4 categories, 6 classes, 22 orders, 37 families, and 68 genera in Huaxi urban wetland park. The average H′, d, J values of aerial algae were 5.91, 12.20, and 0.92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subaerial were 6.03, 13.11, and 0.94.Cyanobacteri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n rock surface, green algae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n trunk surface and building surface, diatoms and yellow algae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n soil surface. Key words: aerial algae; subaerial algae; diversity index; richness index; evenness index; Huaxi urban wetland park
气生藻类为离开水的环境生活在空气中的藻类。但严格地说,完全离开水环境的藻类是非常稀少的,这里指的气生藻类,一般是生活在树干、树枝表面或生活在岩石、石块、人工建筑物表面和土壤表面的藻类,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可从蒸汽或天空降雨中得到。在潮湿的土壤表面或有流水和渗透水的岩石表面还生长有许多被称为亚气生藻的藻类,气生藻和亚气生藻类在分类上是没有明显界限的,这里广义的气生、亚气生藻类包括了生活在上述环境中的一切藻类[1,2]。目前国内外对气生、亚气生藻类的研究较少,毕列爵等[3]1989年在湖北大学校园内首次采集和鉴定一批树皮藻类标本,在1990年冬到次年夏季再次采集和鉴定一批土壤表层、墙壁等处的藻类标本。1995年胡晓红等[4]、陈椽等[5]研究过贵州省云台山亚气生蓝藻植物。1973年Folk等[6]详细研究了加勒比海卡伊曼岛上的喀斯特地貌,认为该岛上陆生蓝藻对碳酸盐岩进行钻孔而形成黑色、无定向、多孔蜂窝状的生物风化物,是形成高差达3 m石芽的原因,并且首次提出植物喀斯特。1975年Golubic等[7]从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陆生蓝藻对碳酸盐岩的沉积和侵蚀的本能,认为碳酸钙的生物沉积和侵蚀作用取决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及微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期明确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和物种多样性。
1研究区域概况
花溪位于距离贵阳市区17 km的花溪镇内,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东抵大将山脚,西邻花溪大道,南至洛平新区,北至贵阳市花溪区与小河区的边界,其范围包括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总面积为10.8 km2。
2研究方法
2.1室外样品的采集记录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跨度范围大,且受调查采样时间、人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故对整个城市湿地公园采取点、线、面结合,以5个典型区域(花溪大坝、平桥、牛角岛、董家堰、中曹司)为代表,在树木、岩石、土壤、建筑物等不同基质上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广泛采集(图1)。详细记录包括标本编号、采集日期、生态条件、群落形态特征、颜色、气温和采集人等信息。藻类定性样品用小刀、镊子等采样工具,将石壁、树干、土壤等不同生境表面不同形态、不同颜色藻类群落划取,连同藻类着生基质一起保存在盛有固定液(V甲醛∶V丙三醇∶V水=1∶1∶8)的标本瓶中。定量样品主要是将藻类群落划取1 cm2,置于盛有30 mL固定液的标本瓶中,用0.1 mL计数框计数。
2.2样品鉴定分析
2.2.1藻类样品的定性分析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要进行微物片制作再进行分类鉴定,硅藻的标本依照文献[8]中的酸处理法进行处理后再制作微物片。微物片的制作方法(甘油封藏法)主要是配置封藏剂、分离藻类标本、封藏、密封[9]。依据文献[10,11]在室内对所采集样品中的藻类进行分类鉴定。
2.2.2藻类样品的定量分析依据陆生藻类研究方法,按照目镜视野法进行记数。记数结果按照N=(AVa/AcVs)×n计算。其中 N为每平方厘米中的陆生藻类数量(cells/cm2);A为记数框面积(mm2);Ac为记数面积(mm2);Vs为1 cm2藻类样品加入固定液后的体积(mL);Va为记数框的体积(mL);n为记数所得藻类植物的数目[12]。
2.2.3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研究选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藻类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13,14]: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ni / N)log2 S(ni / N)
Pielou均匀度指数:
J=H′/log2 S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S-1)/lnN
式中,S指藻类种数,ni指第i种的个体数,N指藻类总个体数。
3结果与分析
3.1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气生、亚气生藻类组成
2010年12月共采集气生藻类标本332号,亚气生藻类标本340号。鉴定出气生藻类179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0目34科65属,其中蓝藻门82种,占45.8%;黄藻门3种,占1.7%;硅藻门62种,占34.6%;绿藻门32种,占17.9%。亚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3门5纲15目31科59属,其中蓝藻门90种,占44.1%;硅藻门68种,占33.3%;绿藻门46种,占22.6%。
2011年8月共采集气生藻类标本302号,亚气生藻类标本316号。鉴定出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5门7纲23目42科75属,其中蓝藻门89种,占43.6%;金藻门1种,占0.5%;黄藻门3种,占1.5%;硅藻门68种,占33.3%;绿藻门43种,占21.1%。亚气生藻类23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2目37科68属,其中蓝藻门99种,占41.8%;黄藻门3种,占1.3%;硅藻门85种,占35.8%;绿藻门50种,占21.1%。
3.2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气生、亚气生藻类细胞密度
2010年12月检测到的蓝藻门气生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平均细胞密度为7.674×106 cells/cm2;黄藻门藻类细胞密度最小,平均细胞密度为0.187×106 cells/cm2。各门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树木上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岩石、植物、建筑物上均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土壤和农田里均为黄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不同生境上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为建筑物<岩石<植物<土壤<农田<树木。2011年8月仅在农田里检测到金藻门藻类,其细胞密度为0.110×106 cells/cm2;在土壤和农田里检测到黄藻门藻类,平均细胞密度为0.462×106 cells/cm2;各生境上检测到的蓝藻门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平均细胞密度为6.666×106 cells/cm2。各门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树木、岩石、植物、建筑物上均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土壤中为黄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农田里为金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不同生境上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为建筑物<植物<岩石<土壤<树木<农田(表1)。两次检测的结果表明,各生境上蓝藻门的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其变化范围为4.114×106~12.540×106 cells/cm2;在建筑物上检测到的气生藻类细胞密度最小,农田里和树木上检测到的气生藻细胞密度较大。
2010年12月检测到的亚气生藻类中蓝藻门的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平均细胞密度为8.283×106 cells/cm2;各门亚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树木上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岩石、土壤、植物、建筑物、农田上均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不同生境上亚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为建筑物<植物<农田<岩石<树木<土壤。2011年8月仅在土壤里检测到黄藻门藻类,其细胞密度为0.726×106 cells/cm2。各生境上检测到的蓝藻门藻类细胞密度最大,平均细胞密度为9.023×106 cells/cm2。各门亚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树木、岩石、植物、建筑物、农田上均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土壤上为黄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不同生境上亚气生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规律为植物<建筑物<树木<岩石=土壤<农田(表2)。两次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均以蓝藻、绿藻和硅藻的种类较多,其中蓝藻门的藻类细胞密度最大,为4.356×106~13.002×106 cells/cm2。
3.3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多样性指数分析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5.33~6.6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8.50~17.2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5~0.98。气生藻类的H′、d、J平均分别为5.91、12.20、0.92,亚气生藻类平均分别为6.03、13.11、0.94(表3、表4)。
建筑物表面的气生、亚气生藻种类丰富度最低,因为建筑物表面常年处于干燥的环境中,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从天空降雨中获得。潮湿的土壤、农田表面和渗湿的岩石表面和树木上多样性指数较大,这些生境中的营养状况良好,较适合气生、亚气生藻类的生长,藻类种类较为丰富。气生、亚气生藻类均匀度指数值接近1,说明气生、亚气生藻类在各附着基质上分布较为均匀,藻类的生长与附着基质无关。2010年12月各指数平均值与2011年8月各指数平均值相差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气生、亚气生藻类的生长与季节、气候无关,而与空气湿度、环境中的水分关系较大。从总体而言,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气生、亚气生藻类多样性较高,物种丰富。
4结论与讨论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组成较为丰富,两次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均以蓝藻、绿藻和硅藻的种类较多。气生、亚气生藻类的生长与空气中的湿度有关,而与附着基质关系不大。不同生境上气生藻种类变化规律为农田>树木>土壤>植物>岩石>建筑物;亚气生藻种类变化规律为土壤>树木>岩石>农田>建筑物>植物。土生绿球藻主要是在岩石、土壤上形成优势种;眼点伪枝藻、橘色藻、巨颤藻、双头舟形藻等种类在不同生境的局部样点形成优势种。灰绿隐杆藻、颗粒粘球藻、附生色球藻、胶球藻、椭圆小球藻等蓝藻和绿藻是构成地衣的常见种类。
Viles[14]将碳酸盐岩表面的藻类按其与岩石基质的关系分为表生型藻类、嵌生型藻类和内生型藻类3种类型。曹建华[15]认为,由于生物对石灰岩表面的侵蚀作用,岩表形成一层生物钻孔溶蚀层,该层的存在改变了灰岩表面的结构,提高了岩表化学溶蚀的有效表面和降低岩表物理机械强度。旱生石面常见的是小球藻和土生绿球藻;常年被水渗湿的岩石面,主要是绿藻、蓝藻和少量的硅藻;水流较缓的岩石面有灰绿隐杆藻、胶质粘球藻等蓝藻疏散群落,绿藻群有胶球藻、泡状胶囊藻等,还有连接脆杆藻、高山桥弯藻等硅藻。
树皮上生活的藻类主要是树栖橘色藻、土生绿球藻等。一般认为气生藻类的生长状况和环境中水湿阴闭程度有关,树干上的裂隙较多,裂隙有一定的保持水湿度的能力,为此树干裂隙中的气生和亚气生藻类较多,其在树干表面的分布随距地面的高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在水湿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距地面0.5 m开始向下,树干上的气生藻类明显增多。在靠近树干的基部还常有亚气生土壤藻类的出现,如眼点伪枝藻、亚麻色单歧藻等。蓝藻基本集中在距地面60 cm以下的部位,绿藻中的土生绿球藻、杆裂丝藻和树栖橘色藻的分布很广,从树的基部到距地面1 m以上的部位均有分布。
建筑物表面的陆生藻类不多,在较潮湿常有积水的墙面、水沟边等处,有生长旺盛的呈黑色的蓝藻群,主要是巨颤藻、绿色颤藻、可疑席藻等丝状蓝藻。生长在距地面较高的地方,有以小球藻为主的气生绿藻群,其种类常较单纯。此外,还可见空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土生绿球藻等形成的纯藻群。在距地面较近的建筑物表面,绿藻群的种类逐渐复杂,出现多种绿藻组成的藻群,其中有小真枝藻、脆性裂丝藻等。
土壤表面的藻类多数生长在土壤表层下,距地表几厘米的土壤中,有少数可生活在超过2 m深的地方。在土壤中生活的藻类数量很多,它们的生活状况可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硅藻的分泌物能改变土壤的颗粒结构,蓝藻能同化空气中的氮而增加土壤的含氮量等。利用土壤中藻类群体的区系组合可以指示土壤肥沃度,土壤中硅藻的种类和土壤pH有关[1]。土壤中的部分蓝藻和绿藻是构成地衣的常见种类,常与苔藓植物混生,如灰绿隐杆藻、颗粒粘球藻、附生色球藻等。
参考文献:
[1] 熊源新,罗应春,林跃光.贵州中部石灰岩地区气生藻生态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4,13(3):29-38.
[2] 熊源新,罗应春,林跃光.贵州石灰岩地区主要气生藻类名录[J].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4,13(1):36-40.
[3] 毕列爵,李绍威,汪正灿.湖北大学校园内的气生和亚气生绿藻[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4(1):9-21.
[4] 胡晓红,陈椽,王承录,等.贵州省云台山亚气生蓝藻植物初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2):50-56.
[5] 陈椽,胡晓红. 贵州云台山蓝藻植物的生态分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2):5-18.
[6] FOLK R A,Robert H H, Moore C H. Black phytokarst from Hell, CaymanIsiand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J]. Bull Geol Sco Am,1973, 84:2351-2360.
[7] GOLUBIC S, RONALD D P, LUKAS K J. Boring microorganiams and microboring in carbonate substrates[A]. FREY R W. The Study of Trace Fossi1s: A Synthesis of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Procedures in Ichnology[C].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75.
[8] 朱浩然.蓝藻类的标本采集保存及微物制片法[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藻类专辑):209-225.
[9] 胡鸿钧.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0] 章宗涉,黄祥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1]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2] 郭劲松,陈杰,李哲,等.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J].环境科学,2008,29(10):2710-2715.
[13]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34-137.
[14] VILES H A. Blue-green algae and terrestrial limestone weathering on Aldabra Atoll: An S.E.M. and light microscope study[J].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1987,12(3):319-330.
[15] 曹建华. 桂林地区石灰岩表面生物岩溶溶蚀作用研究[J].中国岩溶,1993(3):11-22.
(责任编辑郑威)
收稿日期:2012-01-10
基金项目:贵阳市科技局重大科技专项(2010筑科合农字第5-1-3号)
作者简介:梁叶(1984-),女,江苏淮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电话)13984310953(电子信箱)
liangye_8888@126.com;通讯作者,陈椽,教授,(电子信箱)cchuan66@163.com。